白云山战斗

更新时间:2023-12-15 19:27

白云山战斗,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一场战役。1930年12月,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粉碎了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的第一次军事“围剿”。然而,蒋介石于1931年4月重新调兵遣将纠集20万兵力,任命何应钦为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术,第二次进犯中央苏区。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先打弱敌,再在运动中各个歼灭的方针,从5月17日至31日,由东固、富田向东转战,连续打了5个胜仗,横扫700里,歼敌3万余人,缴枪2万余支,粉碎了国民党的此次军事“围剿”。

战役背景

1931年1月,第一次“围剿”的失败,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朱毛决非等闲之辈”。为了不给红军以喘息的机会,蒋介石随即就在南京召见何应钦何成濬王金钰朱培德等高级将领,商讨“剿共”策略。2月至3月下旬,蒋介石任命军政部长何应钦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南昌行营主任,并迅速调集了20万兵力,对中央苏区发动更大规模的新一轮“围剿”。鉴于第一次“围剿”因轻率冒进而惨遭失败的教训,国民党第二次“围剿”的作战方针由“长驱直入”改为“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由西向东,兵分四路向中央苏区腹地发动进攻,企图摧毁中央根据地,消灭红一方面军主力。其中,蒋光鼐第十九路军的两个师驻兴国;王金钰第五路军的5个师进吉安、吉水、泰和、永丰一带;孙连仲第二十六路军的两个师调宜黄、乐安地区;朱绍良第六路军的3个师驻南丰、广昌;刘和鼎第56师盘踞福建建宁。这样,敌人的兵力部署就从赣江边一直向东延伸到了福建建宁,形成了一条800里长的弧形包围圈。

战役部署

此时,红军在南面的退路也被切断,向南退却也变得更加艰难。在准备军事进攻的同时,国民党加紧经济封锁,断绝一切物资进入苏区,妄图把红军围歼、困死在根据地内。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面对敌人气势汹汹的进攻,红一方面军急需拿出应对策略。3月18日至4月17日,苏区中央局在宁都黄陂、青塘召开2次扩大会议,就红军的战略问题和作战方针进行了认真而深入的讨论,有的主张红军应分散到苏区外,进行游击战,把国民党军引出苏区;有的主张红军退出中央苏区,转移到云南、贵州、四川建立新苏区。因存在严重的意见分歧,战略方针迟迟未定,会议决定扩大参会范围,吸收红军各军军长、政委及参谋长参加讨论。4月18日,在苏区中央局扩大会议上,朱德认为,虽然国民党军队的兵力比红军多好几倍,但是,只要实行“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领导人民群众,利用对方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打破敌人第二次“围剿”是完全可能的。在讨论怎样打的问题时,毛泽东指出,红军现在主要的是择敌人弱点打破,打蒋光鼐、蔡廷锴没有绝对胜利的把握,红军应打王金钰这路,因为这路敌人既弱且地势群众都好。在毛泽东、朱德等的一再坚持和耐心说服下,会议最终通过了朱德关于“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和毛泽东关于“先打弱敌”的作战方针,决定先打富田地区王金钰、公秉藩两师。

按照会议决定,在地方武装扰敌、堵敌、袭敌、毒敌、饿敌、盲敌的掩护下,红一方面军主力3万余人于4月23日前,先后秘密转移到离王金钰部只有20公里的龙冈、上固、东固区域集结,总部同时迁到东固的敖上村。这样,数万红军就蛰伏在敌人眼皮底下,等待战机的出现。其间,只要王金钰部任何一支部队脱离阵地,红军就可以迅速对蒋军形成合围,在局部战场形成兵力优势,掌握战场主动权。同时,一旦走漏消息,敌人三军夹击,红军很可能陷入三面合围的险境。为了实现战略意图,红军到达东固后,地方党组织迅速把赤卫队、少先队、儿童团、妇女会等各种群众组织动员起来,设关立卡,盘查来往行人,严密封锁消息,还组织地方武装,把通往东固的道路和桥梁加以破坏,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在地方党组织和群众的支持帮助下,虽然红军近在咫尺,敌人却根本不知道一点消息,变成了聋子瞎子,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然而,3万红军集结于东固山区,粮草等物资供应十分困难,吃饭都成问题。为了解决部队给养问题,红军总部发出“莳好田,打好仗”的号召,毛泽东亲自带领红军总部干部在东固敖上村九斗丘帮助老百姓耕地插秧;红军厉行节约,减少菜金和办公费,上山挖竹笋、砍松明,下田捉泥鳅、捡田螺;东固广大群众除帮助红军到外面运送粮食外,还主动将存粮的70%拿出来资助红军。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可敌人就是按兵不动,迟迟不愿发动进攻。这时,红军上下有点沉不住气了。有的指战员对这种做法不理解,发牢骚说这是“钻牛角尖”。有的指战员求战心切,提出“敌人既然修了坚固的工事,就不会再前进了,我们怎么办?”“要打仗就得勇往直前,干革命就得敢于进攻。”为了缓解部队这种焦躁情绪,5月11日下午,红一方面军总部在东固敖上村的樟树下,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毛泽东认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要战胜强敌,红军只能引敌进入对己有利的地形时才能反击,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现在,红军三面都有敌军。左、右两翼之敌虽构成一定的威胁,但他们各怀鬼胎,只图保存实力,对红军不会尽力相钳,只要正面之敌王金钰部一出洞,红军就打他个出其不意,杀他个人仰马翻。红军一定能够钻透敌人的“牛角尖”。顿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战役经过

为了打好第一战,红军主力在东固条件恶劣的深谷丛林中隐蔽集结了25天,终于等到了王金钰的第五路军右翼部队脱离其富田阵地的极好时机。5月14日晚,红一方面军总部通过无线电台得知,王金钰部公秉藩第28师和上官云相第47师的一个旅离开富田阵地,分两路向东固地区进犯。毛泽东、朱德见战机已到,立即发布《消灭王金钰公秉藩两师的命令》,并进行了详细作战部署。16日清晨,各路红军按计划出发,快速前进。毛泽东、朱德先后登上了东固至中洞的白云山指挥战斗,打响了第二次反“围剿”的第一仗。5月16日午时,红3军抄近道秘密前进至中洞的南侧,处于居高临下的有利位置。由于党领导的地方武装破坏了交通,敌人在前进中忙于修复被毁的道路和桥梁,行军非常缓慢,无暇顾及山上有无红军,懵懵懂懂钻进了红军的包围圈。当公秉藩第28师1万余人全部进入伏击阵地时,黄公略率领红3军突然从天而降,手榴弹轮番轰炸,轻重机枪和步枪交叉射击,使毫无应战准备的敌人顿时陷入一片混乱。慌乱之间,公秉藩急电第82、83旅和富田第一纵队齐向辰司令驰援,各路复电均称被红军攻击,无兵可援。激战到下午5时许,第28师大部被歼灭,残敌逃往水南方向。师长公秉藩被俘后,化装混在俘虏中逃脱。

与此同时,红4军和红12军与敌上官云相第47师王冠英旅的战斗也打得正酣。敌人为了夺占观音崖隘口,集中重武器火力实施猛烈轰击。正在指挥作战的红11师师长曾士峨和政治委员罗瑞卿发现敌人正从左翼迂回包抄观音崖,准备攻占红33团的一个阵地。危急时刻,曾、罗二人当即命令师部特务连连长杨得志抢占红33团附近的一个小山头,坚决挡住这股敌人。这时,一排密集的子弹飞啸而来,瘦高的罗瑞卿当即左颊中弹,弹头从口腔径直穿过,满脸是血,仍坚持不下火线。在罗瑞卿的浴血指挥下,特务连的英雄战士们迅速抢占了那个山头,敌军成溃败之势。随后,红军在观音崖一带向敌军发起全面追击,又歼灭王冠英旅两个团。接着,担任迂回任务的红3军团于16日攻占固陂圩,消灭敌28师的兵站守军,当夜进占富田。

战役结果

白云山战斗,歼灭公秉藩第28师大部和上官云相第47师1部,缴获步枪5000余支,机关枪50挺,火炮30余门,并俘获第28师无线电队全部人员,缴获一部完整的电台及全部器材。经过此役,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军乘胜向东横扫700里,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动的第二次“围剿”。毛泽东满怀胜利的喜悦,挥毫写下《渔家傲》:“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