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南准

更新时间:2024-01-12 08:53

白南准(백남준 NamJune Paik 1932-2006)国际著名影像艺术家,世界级大师, Video艺术之父、现代艺术大师,激浪派大师,多媒体艺术家。

个人经历

1932年生于韩国首尔的白南准,最初是个演奏古典钢琴的人。1950年代,白南准一家因朝鲜战争而远走他乡。起初,他们定居到了香港,之后又前往日本,开始在东京大学学习,并在1956年获得了美学学士学位,毕业时撰写了关于著名的无调性音乐作曲家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的论文。

因为受到日本唯西方化的音乐教育,白南淮对西方古典音乐充满迷恋,为了学到正宗的西方音乐,他毕业后,旋即来到德国的慕尼黑大学进修音乐史和创作。并于1958年遇到了来讲学的美国前卫音乐家约翰·凯奇,从此他的艺术生涯发生了突变。

1958 年,白南准在德国的塔姆斯塔特举办的新音乐讲习班上,遇到了前来讲课的约翰·凯奇。事先,他在自己的日本和德国导师那里听说过这位著名的美国前卫音乐家,知通这位大师对亚洲禅学思想很感兴趣,并试图将禅宗思想引入音乐创作。白南淮当时对凯奇还持有怀疑态度。后来,他这样描写自己戏剧性的变化。

“我带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去听他的音乐,令我感到好奇的是,美国人怎样对待东方的遗产。但在音乐会进行当中,我的态度发生了改变,到音乐会结束时,我已经完全是另外一个人了。”

凯奇音乐理论中的“偶发性”和“非确定性”给白南准很大影响,其次这本身也是白南准的个人偏好。在认识凯奇之前,他的德国音乐老师沃尔夫纲·福特纳就推荐白南准到位于科隆的电子音乐工作室,因为他发现白南准对杂音和声音的组合很着迷。白南准来到这个音乐工作室后,便了解到欧洲当代艺术的多样性。从而逐步动摇了对西方经典音乐盲目崇拜的态度。接触到凯奇的革命性音乐之后,他认识到有必要放弃他以前的音乐教育所形成的保守观念。

1959年,白南准完成了他的革命性的“行动音乐”《向约翰·凯奇致敬》。在音乐的演奏过程中,他摔鸡蛋,打碎玻璃,砸毁乐器。这些行动并不是为了讨人喜欢而是刺激和震撼观/听众,同时区别于凯奇的”解放声音”的努力,消除和混淆音乐与表演之间的界限。1961年,白南准受斯托克豪森之邀,参加了在科隆大教堂剧院的演出《原创》。当时评论界已将白南准的“行动音乐”创作学术定位为“文化恐怖主义“。作为《原创》出场的表演者,白南准演出了《单纯》、《禅之头》等作品,斯托克豪森在日记中生动地记下白南准表演的情景:”他(白南准)平静的地走上舞台,但他的动作象内电一样让在场的观众感到震惊,他将满把的黄豆撤向空中,豆子又掉到观众席上,引起阵阵骚动和嘘声。他又用纸把自己的脸裹起来,然后轻轻地将纸揉皱,又隔着纸揉自己 眼睛,直到眼泪将纸溽湿弄破,他突然大叫一声,将纸扔到观众席。

白南准以音乐家的身份登上舞台,但他的表演彻底打破了观众的期待。有论者认为,白南准在50年代末的“行动音乐”和当时在视觉艺术领域里红极一时的行动绘画有一定联系。然而,行动绘画在60年代初便迅速衰弱下去,而掺有各种杂音的实验音乐则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演变成传遍全世界的电子流行音乐。但白南准的“行动音乐”所具有的强烈视觉效果使他向视觉艺术界靠拢,从而加入了当代在欧美盛极一时的激浪艺术

在罗夫·加林的支持下,白南准的第一次个展于1963年3月在加林本人的别墅内展出。这是一个十分另类的展览,不仅展览场地使用了包括花园,顶楼和厨房在内的所有空间,而且许多作品象是电子仪器或装置,既有声音,又有形象,而且艺术家还邀请听观众积极的参与,动手触摸作品,更为特殊的是,经过艺术家改造后的电视机第一次被当作艺术的材料和媒介摆在观众面前。

展览包括音乐和电视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由四架被拆散然后又重新组装起来的钢琴和两架唱机及唱片组成,名为《混乱接触》的装置作品,以及由各种可发声的物体所组成的《声音体》,另外还有位于别墅内具体房间的声音视觉装置,例如,在注满水的浴池内装上一个人形模特。第二个主题由安置在一个居室内的11架黑白电视机组成,电视机象是随便地搁到地板上,没有任何方向和序列感,但所有的电视屏幕均在播出同样的节目。但节目很难看清,因为屏幕上的图像被压缩成平行线状,象是受到强烈的干拢。白南准将这件作品称为《禅之电视》。这种对电子图像的偶发效果的强调显然是约翰·凯奇偶发音乐观念的延伸。这个在30多年前显得十分前卫的艺术展被当时保守的评论家指责为“新达达主义的幼稚园”和“好玩的市场”。但在今天,这一展览被认为是视频艺术史上的里程碑,同时也奠定了白南准作为视频艺术之父的艺术史地位。对当代艺术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先锋艺术家意识到利用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的便利条件和设备的重要性,在技术进步的平台上,不断将艺术推向时代的前沿。这一认识在21世纪初的中国知识界产生广泛回声,由清华大学主办的艺术与科学研究会和展览,尽管不少论者和艺术家的认识仍停留在以艺术的形式图解科学原理的初级水平上。但人们毕竟看到这一思考艺术的新维度。

60 年代初,白南准参加了欧洲激浪艺术家群体的音乐会,诗朗诵会和街头表演,同时,他结识了美国激浪艺术家迪克·希金斯等人,这使白南准来到纽约,并加入了以乔治·麦修纳斯为中心的纽约激浪艺术家群体。白南准注意到,纽约人对新技术、新产品和创新意识的包容程度远远大于欧洲的城市,这使他有充足的物质和技术条件,在电视装置的基础上,做新的艺术探索。

1965年,他得到了一架当时还很稀罕的便携式摄像机,他高兴得象得到新奇玩具的孩子,拿到纽约的大街上乱拍一通,其中拍到了正在纽约公园大道的罗马教皇的几个镜头。晚上拿到纽约艺术家经常聚会的咖啡厅放映。这被后来的一些学者认为是第一件视频艺术作品。在另外一些作品中,白南准利用磁石的磁化作用,刻意扭曲电视屏幕上的形象或者用编辑机按自己的意图改变电视画面。这样,他不仅通过解构和重组电视机的硬件来完成电视雕塑装置,同时又改变电视机的图像输出,将图像与电视装置(雕塑)结合起来,从而创造出视频装(video installation)这一在当时技术含量最高的艺术形式。在以后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白南准一直努力探索video艺术的发展空间,从而成为当代举足轻重的艺术家,作品被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广泛收藏。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他应组委会的委托,专门创作了最大的电视装置,由1000余台电视机组成 20米高的电视塔。白南准终于以自己的艺术回报了他的父老乡亲,艺术家本人也出尽了风头,火红了一把。

白南准的艺术创作反映了他对广播电视到视频的转变到更进一步重新配置为一种新的雕塑和装置艺术的形式。他的成就的确是具有创造性的先例,因此也被人们称为“数字艺术之父”,为21世纪的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创造了许多由电视机组成的机器人,以及“电子高速公路”这一术语,在那个时代,他想象一个通过无线电波和电视广播频道连接的世界-预测了互联网时代。同时也预测了他所看到的未来,即技术奖允许范围内人与人之间无边界的联系。这一用于从第一次提到到最终成为互联网技术中的概念,在今天依然被广泛的使用。在他早期的作品中,不难看到白南准对“共同视频”的渴望,这种渴望不仅可以免费的传播艺术作品,还可以在国际范围内使教育得到免费的传播,促进更多的对话与合作。但是随着今天的社交媒体以及社交视频网站的出现,他的想法已经被实现。

“我们的生活是一半自然,一半技术。好的方面是你不能否认科技是进步的,我们需要它来工作。不好的影响是,如果你只关注科技,就会爆发战争。所以我们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文元素,保持谦虚和自然的生活态度。”—— 白南准

艺术影响

从艺术影响来看,白南准的艺术知名度和曾经来华展出的劳伸伯格不相上下,但在高技术化艺术这一领域,白南准的艺术贡献则远远大于劳伸伯格,尽管劳氏也在60年代大力提倡艺术家与科学家的合作,建立“艺术与技术协会”这样全美性网络,所以在这方面劳申伯格更多的是位社会活动家,而白南准则以大量的作品提供了新技术与新艺术观念相统一的成功经验,留下许多经典作品,并影响到80、90年代的国际艺术发展。白南准,不仅被认为是战后先锋艺术家的领军人物,更是无可争议地20世纪下半叶最有影响力的艺术人物之一。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来超越媒体和体裁的既定限制,从而创作出具有挑战性的作品,处理人类与技术的关系相关的各种主题,而这些都充分体现在了他的那些非常具有激进意义的艺术实践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