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圭志

更新时间:2023-08-31 03:43

《白圭志》是清代崔象川著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第八才子书白圭志》,一名《第八才子书》,又名《第十才子书》《第十才子书白圭志》《第一才女传》《第一才女传白圭志》《白圭全传》,四卷十六回,成书于清嘉庆三年(1798)。

内容简介

明代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富翁张盈川,客死湖南,就地安葬。盈川有二子:长子张博,字衡才,归吉水故乡;次子张高,字昆山,定居湖南,以祭扫父茔。两人皆富且贵。

张博济困扶危,恤孤怜贫,远近感其德。娶妻何大姑,乃同邑孝廉何舒公长女。何之次女二姑嫁夏松。松居苏州行商,眷属皆同往。博年四十,始生一子曰朋祖,字庭瑞;越年冬又生一女兰英,皆不凡之品;博有族弟宏,自幼飘荡江湖,归家来访,博见其言辞谨慎,甚爱惜之,荐往苏州夏松处,并亲送其前往。博归,宏送之,见良箱内有珍珠手串,价值万金,陡起歹心,遂用毒药将博毒死,谎称暴病辞世。博家人不察,反请宏主持家事,宏从中取利,不到两年,妻奴、田屋皆有。

张宏有子名美玉,眉清目秀,聪慧过人,唯品行不佳。及庭瑞七龄,何氏为之延师,美玉亦附塾就读。兰英自幼男装,里人多不知其为女子,时亦与兄及美玉一同读书,俱各聪明,皆善诗文。及县试,三人同赴考,皆高中。后庭瑞至庐山白鹿洞书院从师,与同学武建章相契。庭瑞打算以妹兰英许之。建章本夏松之子,当年由苏州返乡,失落江中,为福建潼州道武方山所救。方l山过六十无子,遂带归南康抚养。

乡试期近,而武方山病重,建章回家省父,庭瑞独赴乡试。庭瑞于江上巧遇湖南巡抚杨时昌之女菊英,互悦才貌,遂私订婚约。至京师,恰遇美玉,相邀同寓。庭瑞酒后失言,将菊英订盟之事告之。建章回南康事父,俟其病愈,亦即赴试,巧与男装赴试之兰英同寓。兰英慕建章才貌,有自托之意,因假言有妹,欲许建章。后庭瑞得知妹属意建章,与己所想不谋而合,甚喜。美玉因醉后失言,得罪主考,被革逐。结果兰英高中解元,庭瑞第二,建章第五,乃相约来年同赴京会试,遂别菊英至父任所,以江上与庭瑞订盟之事告之,父以为大逆不道,逼令自尽,于是菊英跳入花园古井中,幸被老仆王中救出。菊英夺路私逃,被庭瑞之叔张昆山收为义女。昆山有二子:长子名登,字敬威;次子名华,字显威,俱喜诗文,有才学,与菊英结为姐弟。后菊英母亲命王中寻女,遂厚赠昆山,令菊英暂居张府。值题名录送至,昆山知侄已高中,菊英早与庭瑞订盟,甚喜,修书告庭瑞。岂料信落入美玉手中,美玉遂假冒庭瑞之名至昆山家。时菊英父亲已深悔当初一时鲁莽,迎菊英归府,拟择吉完婚。美玉假冒被菊英识破,交县令责打,美玉丢尽脸面,无地自容,离湖南往苏州,欲寻访绝色女子。花园中巧遇云南布政刘元辉之女秀英,一拍即合。

翌日,秀英男装而出,前往投奔美玉,事为其父所知,因入县衙,告美玉拐骗良女,美玉下狱,秀英惧逃。其仆归告张宏,宏乃携金银亲赴苏州打点,值元辉之子刘忠为福建巡抚,舟泊南康,夜梦城隍赐一白圭,醒后得圭,圭上书写张博被害经过。逮宏正法,张博之冤始雪。美玉缺德,亦毙于狱中。秀英男装逃至九江,被湖南杨巡抚家人携往巡抚府。时秀英知美玉已故,乃与菊英尽诉衷肠,姐妹相称。

庭瑞、兰英、建章同入京会试,高中一、二、三名,殿试又分别中状元、榜眼、探花。适值福建巡抚送奏报及白圭至,庭瑞始知自己父亲被害的前因后果,旋即告假归省;建章也以丁父忧南返。

庭瑞、兰英至家,奉母命往福建祭奠亡父,叩谢巡抚刘忠。庭瑞乃以兰英男装之事相告,求其设法救援。忠以妹秀英许庭瑞。诏命庭瑞为湖南学政,兰英为江西学政。兰英以己为女身,思勇退免祸,辞之。庭瑞以入湖南可探菊英消息,欣然前往。

菊英、秀英知庭瑞高中状元,而久不至,疑其负义背盟,乃男装,更名秉乾、秉刚,兄弟相称,外出访寻,直至江宁,入县试。学宪王彦惊其才,荐至京师。庭瑞至湖南,知菊英外出。拜见叔父昆山,知堂弟敬威、显威皆奇才,亦荐入京师。四人同寓丝纶阁待试。帝女璧玉,秦王女金鸾系才女,化名朱璧、朱鸾应试,亦男装寓阁中。钦点六人为翰林六子。帝见秉乾、秉刚少年英俊,才气横溢,欲招为驸马、郡马,令大学士孙建庭至湖南杨巡抚处议亲。菊英避居张昆山家。昆山以报庭瑞,传媒至杨府。杨巡抚悉秀英、菊英男装入试,有欺君之罪。适万历帝选妃,严饬虽公侯之家不得隐,巡抚以菊英、秀英报。孙建庭回朝复命,帝方知秉乾、秉刚原为女子,悔逼亲之过,遂以敬威、显威为驸马、郡马。

菊英、秀英入京,点选官适为秀英兄刘忠。忠上表具奏,帝以菊英、秀英配庭瑞,诏命进京完婚,后建章与兰英亦终成眷属,复认生父母夏松、何二姑。后杨时昌于明亡前登临仙境,与国同体。张、夏两家子孙繁衍,福寿绵长。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书晴川居士《序》称:“戊午之夏,博陵崔子携书一部,名曰《白圭志》,请余为序。”戊午为嘉庆三年(1798),可知成书在嘉庆三年或稍前。“博陵”为战国齐地,在今山东茌平县西北。作者当为山东人。

人物介绍

【张庭瑞】名朋祖,字庭瑞,江西吉水县人,张博之子。自幼聪敏,才学出众。其父被张宏毒死,他虽不详内情,但对张宏的奸诈有所觉察,曾向母亲进言绝之。乘船去省城考试,途经吴城,月夜巧遇湖南巡抚杨时昌之女杨菊英,二人月下吟诗唱和,互相爱慕,私订终身。省试与京试连捷,殿试中状元。皇帝以公主相许,被他谢绝。请假归家,途中去福建感谢巡抚刘忠代报父仇之恩,刘忠又以妹刘秀英许之。后出任湖南学政,发现堂弟张登、张华是奇才,荐之于朝廷。与杨菊英、刘秀英婚事受阻,后经皇帝赐婚完聚,授江南学政之职。作者对此人虽着墨较多,但缺乏个性。

【张兰英】张博之女,张庭瑞之妹。自幼聪明美丽,爱好男装。随兄入学,扮男装赴省试时,途遇才子武建章,一见倾心,以“妹”相许,实许自身。省试中解元,会试中会元,殿试中了榜眼。皇帝欲以郡主金鸾相许,巧计得脱。皇帝授以江南学政之职,她婉言谢绝。后来将女扮男装事转奏皇帝,得宽宥。终与武建章结成美满姻缘。

【杨菊英】湖南巡抚杨时昌之女,旧居金陵。乘船自金陵去湖南途中,与张庭瑞月下相逢,以诗唱和,羡其才美,以身相许。不料父亲不允,逼之跳井自尽,被仆人救出,因而出逃。夜宿荒原,被张庭瑞叔父张高招至家中。奸人张美玉冒名前来骗婚,被她识破,并将其锁拿报官,刘秀英扮男装又冒张庭瑞之名前来,二人一番舌战,道出原委后,结为姊妹,愿共事一夫。二人男装潜出,寻访张庭瑞。因有奇才,双双被荐入京师。皇帝亲自面试,被点为翰林。帝欲以公主和郡主妻之,推托无方,只得逃回湖南。杨巡抚恼怒,将二人送入官中为宫女。在刘秀英之兄刘忠的帮助下,终与张庭瑞成亲。

【刘秀英】苏州人,貌美多才,云南布政刘元辉之女。一日在花园赏花,被张美玉窥见。她见张美玉才貌双全,诗调清新,欲私许终身,将和诗书于墙上。事被家人发觉,刘元辉家规甚严,难于相见,她便男装出来私访。刘元辉派人将张美玉捉拿,送县下狱。又到处捉她,她只身逃出,冒张庭瑞名遇湖南杨巡抚的两名差人,知张美玉已死,走投无路,只好继续冒充张庭瑞,到湖南去找杨菊英。与杨菊英结为姊妹,成为扬巡抚的义女。以后遭遇与杨菊英同被送入宫中,后与杨菊英同嫁张庭瑞。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白圭志》虽然承袭着前期才子佳人的衣钵,在总体的故事上表现在才子佳人一见钟情,之后私定终身,再拨乱离散,最后奉旨成婚的情节结构,但是在思想内容上面却不再局限于显扬才女颂其异能的方面。小说中塑造了菊英、秀英以及张兰三位重要的才女,他们诗词文采熠熠生辉,即便是最高统治者也发出赞叹称:“今之世,才女何多,可惜女子之才不能为国家所用。”正是因为才女最终回归家庭生活才显得才女品行的可贵,作者是想通过女性爱情婚姻经历反映出作者的道德观念,才女的才华必须是在伦理道德规范之内才值得褒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前提是对道德的遵守。

小说中最能体现思想道德内容加强的是菊英、秀英父母对女儿的婚姻态度方面。《白圭志》中才子佳人爱情的阻力并不是来自于小人而是来自于父母的反对。与前期小说中父母的开明相比较,《白圭志》中的父母形象则更符合现实中父母形象,更加重视门第道德观念。

菊英先把吴江之盟告诉了母亲,母亲只是让菊英痛改前非,不可再做出这样破坏规矩,有辱家门之事,但是杨巡抚听说此事之后立即大发雷霆,认为这样的事情是败坏门风,堂堂巡抚之家居然出此辱女,应该立即打死,要不然有何面目面对世人。作者通过刘忠之口侧面写出了杨巡抚刚极而后柔的性格特点,认为朝廷有这样的重臣镇守一方是国家之幸。同样的还有秀英之父,刘元辉曾任云南布政,对于女儿私自和美玉诗歌唱和,刘元辉认为世代替缨之家不应该有这样的女儿有辱门风,因此除灭女儿势在必行。作者认为杨巡抚这样以身作则,于公清廉不阿,“上报君恩,下爱黎民”,忠君爱国,于家谨守道德规范,这样具有完美道德观念的人,作者认为应该受到表扬。所以作者让杨氏夫妇“能数极先知,留凡体以为神像,使人敬之祀之”,死后成仙,四海之内皆闻其灵威,作者强调与其修仙慕道,倒不如加强自身的修养,拥有完美道德品质的人才会受到世人的褒扬。

艺术特色

《白圭志》虽然是一部才子佳人小说,但是它的叙事线索与之前的才子佳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作为一部描写二才子传的才子佳人小说,《白圭志》的二才子叙事模式与以前的才子佳人有着显著的区别,前期二才子小说虽然是两位才子却同属于一条,才子与佳人并没有各自成线索。《平山冷燕》写了两对才子佳人燕白颔、平如衡和山黛、冷绛雪,冷绛雪因为羞辱宋信而被设计送入山府,虽在路上冷绛雪已经遇到平如衡但并没有展开来写,平如衡和燕白颔因为两位佳人的才气前去考校才结缘,因此虽然是两位才子,但实际上整本书只有一条线索贯穿。小说《两交婚》虽然是两条线索,甘颐与妹妹甘梦各成一条线索对应另一对姐弟辛古钗、辛发。小说中甘颐是主线,通过甘颐引出甘梦,两条线索相互交叉进行。但是《白圭志》主要描写了两位才子与佳人的婚姻爱情经历分别才子与佳人各自独立属于一条线索并列前行,在两条看似没有联系线索之中用张宏与美玉的因果报应串联成章,通过才子与佳人的离合聚散表达出作者鲜明的道德观。

小说中作者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自己的道德观念,以张宏父子之恶衬托出张博等人的善,以张博等人的善更加显现张宏父子的恶。张宏与张博本是同姓兄弟,张博“最肯济困扶危,恤孤怜贫,积丰年之粟,救凶年之饥,当时远近皆感其德”’。张博的善举感动天神,生前金甲天神赐予其子女,死后上帝感其诚封为城煌受人祭祀。张博举荐张宏到苏州谋生,不料张宏却贪财杀人,张博死后,张宏蚕食其家产,不到几年,张宏妻妾房屋具有,张博一家逐渐凋敝且里人从未受其帮助。最后张宏被绳之以法,“割其两耳”,“割其两股,剐其舌根,然后捣其首级,以木器盛之,献于香案前”‘,当作祭品祭祀张博。张庭瑞与张美玉同为才子,庭瑞乃是天神钦赐少微星转世,而美玉却是张宏在湖南与人妾私通所产之子。张庭瑞科举之路一路高中状元,之后做湖南学院、江南布政,升任刑部侍郎,之后官至吏部尚书,在天下大乱中俱得善终。庭瑞无心访美,而美人自来,究其原因则是庭瑞时时刻刻以礼法道德自持,不敢违背道德要求。美玉无德讽刺主考官招来牢狱之灾还不警醒,假扮庭瑞湖南迎亲,多亏杨巡抚出手相救才得以逃脱惩罚,明知道违背道德要求还不死心,最终惨死于狱中,有才无德的人犹如美玉陷于泥淖之中。

版本信息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嘉庆十年(1805)补余轩刊本,藏国家图书馆;清嘉庆十年(1805)绣文堂刊本,藏郑州大学图书馆;清嘉庆十二年(1807)永安堂刊本;清咸丰九年(1809)右文堂刊本,藏大连图书馆;清同治元年(1862)文德堂刊本,藏南京图书馆;清光绪二十年(1894)崇文书局石印本。1985年春风文艺出版社“明末清初小说选刊”排印清江左书林刊巾箱本,中华书局“古本小说丛刊”影印永安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绣文堂刊本。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