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畈镇

更新时间:2024-04-10 13:09

白塔畈镇,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地处金寨县东北部,东与裕安区石婆店相接,东南与麻埠镇相望,西和西南与县城梅山镇相连,北与六安市改革试验区毗邻,西距金寨县城12千米,东距六安市60千米,区域总面积11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白塔畈镇户籍人口为40479人。

历史沿革

秦朝时,属六、潜县地。

三国,属魏地。

民国前期,为霍邱县白塔畈保。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入立煌县第四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属金寨县白大区。

1958年,改为东风公社。

1962年,改为白大公社。

1983年,白大公社改为白塔畈乡。

2011年11月,由白塔畈乡改为白塔畈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白塔畈镇辖白大1个社区,光慈、大岗、中心、刘冲、凉井、郭店、项冲、龚店、仙花、九树、早冲、桥店、楼冲13个行政村;下设28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白塔畈镇辖1个社区、11个行政村:白大街道社区、郭店村、龚店村、项冲村、大岗村、中心村、凉井村、刘冲村、光慈村、楼冲村、桥店村、九树村,镇人民政府驻白大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白塔畈镇地处金寨县东北部,东与裕安区石婆店相接,东南与麻埠镇相望,西和西南与县城梅山镇相连,北与六安市改革试验区毗邻,西距金寨县城12千米,东距六安市60千米,区域总面积11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塔畈镇境内地形集山区、岗区、畈区为一体,是典型的丘陵地带,地势略呈南高北低,一般海拔100米左右;最高点位于三仙山,海拔470米;最低点位于桥店大圩湖塘,海拔60.5米。

气候

白塔畈镇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最冷为1月,最热为7月,极端最高气温为41℃,极端最低气温-14℃,平均气温年较差约20℃;生长期年平均240天,无霜期年均230天,年均日照时数2040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298.5毫米,最少年份降水量约为最多年份降水量的39%。

水文

白塔畈镇境内白塔畈河、龙泉河均属汲水水系;两条河道境内长21千米,流域面积218平方千米,下游至霍邱县境入汲东干渠;另有付家河,源于乡境仙花村杨冲垴,由南向北入淠史杭干渠。

自然灾害

白塔畈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霜冻和暴雨、洪水灾害等。严重的一次水灾发生在1991年,3000多亩农田受损,约1800间房屋被毁,粮食及其它农作物减产约108万千克,直接经济损失约9540万元。

自然资源

白塔畈镇境内郑堂汞湾有汞矿,龚店西冲有石墨矿,另有龚店鹭鸶湾矿泉水,石灰窑湾有石灰石。2011年,白塔畈镇有耕地39000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白塔畈镇总人口有456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958人,城镇化率19.6%;另有流动人口13137人,总人口中,男性23790人,占52.2%;女性21810人,占47.8%;14岁以下9271人,占20.3%;15—64岁31304人,占68.6%;65岁以上5025人,占11.1%;以汉族为主。2011年,白塔畈镇人口出生率12.5‰,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长率5.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15人。

截至2017年末,白塔畈镇常住人口为37475人。

截至2018年末,白塔畈镇户籍人口为40306人。

截至2019年末,白塔畈镇户籍人口为4047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白塔畈镇财政总收入891.6万元,比2010年增长122.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38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89亿元,人均纯收入5049元。

截至2018年末,白塔畈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7个。

截至2019年末,白塔畈镇有工业企业9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64个。

农业

2011年,白塔畈镇生产粮食18194吨。

工业

2011年,白塔畈镇工业总产值为27110万元。

商贸

截至2011年末,白塔畈镇有商业网点160个,从业人员3000人。

邮电业

截至2011年末,白塔畈镇邮政纯收入26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白塔畈镇有幼儿园7所,在园幼儿1005人,专任教师38人;小学16所,在校生2795人,专任教师13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占95%;初中4所,在校生2153人,专任教师14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率均达100%。2011年,白塔畈镇预算内教育经费1551.3万元,比2010年增长14.9%。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白塔畈镇有科技示范户4000个。

文体事业

截至2011年末,白塔畈镇有文化站1个,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4个;有各类图书室38个,藏书12多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20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白塔畈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1个,其中中心医院1所,村级卫生室19个;设病床30张,固定资产总值1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103人,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22人,注册护士9人。2011年,白塔畈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29200人次。

社会保障

2010年,白塔畈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49户,人数98人,支出22.6万元,月人均192.5元,比2010年增长2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52户,人数1567人,支出137.3万元,月人均73元,比2010年增长8.5%;农村五保分散供养527人,支出73.78万元,比2010年增加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66人,抚恤事业费支出909490元,比2010年增长20%。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白塔畈镇有邮政网点1个,代办点6个,全年投递国内函件1万件;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50个,发射塔14座;固定电话用户10451户,电话普及率89%,移动电话普及率98%。

交通

白塔畈镇有沪汉蓉高速公路、210省道、县道白石路、梅鲜路过境,沪汉蓉高速公路在桥店村建有梅山服务区1处;宁西铁路从该乡镇擦边而过。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白塔畈镇因东汉后期,境内建有“白塔寺”,又地处山区边缘的畈区,故名。

重大事件

在大革命时期,白塔畈人民在中共鄂豫皖区委的领导下,参加了革命活动,发生了白塔畈暴动,组建了红25军74师。民国十九年(1930年)前后,徐向前等红军将领曾率红一军在现白塔畈镇境域活动。

文物古迹

蒋光慈故居遗址位于白塔畈镇白大村河北组白大小街。蒋光慈的故居在小街的中间,西向,低矮而又窄小。朝街的门面两间,北面的一间之后,又连接两间厢屋。

霍南农民暴动(白塔畈暴动)遗址位于白塔畈镇东楼村西圩组。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20日,在霍南现金寨县白塔畈镇境内举行了农民武装暴动,暴动领导人为中共霍邱县委书记杨晴轩(白塔畈镇人),暴动策划地为潘荣初开办的“天元公”商店,位于现白大村白大老街。

霍邱县一区苏维埃政府驻地遗址位于白塔畈镇马窑村汤庄组。遗址现为白塔畈乡马窑村汤庄组村民王良成、王善荣、王善华等户的宅基地。

霍邱县临时革命委员会中共霍邱县委驻地遗址位于白塔畈镇东楼村西圩组。民国十八年(1929年)12月20日,白塔畈暴动胜利后,暴动队伍占领了王家老楼,由于该地房屋多,防护好,杨晴轩决定在该地办公,作为霍邱临时县委驻地。

红军区医院遗址位于白塔畈镇灌集村山榜组。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红军在白塔畈镇灌集村附近作战,战斗异常惨烈,便将红军区医院设立于灌集村山榜组一个有圩沟的庄子里(当地群众称为管新圩子)。

灌口集红军墓位于白塔畈镇灌集村粉坊组。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红军区医院由于伤员众多,加之医院条件差,许多伤病员在医院死亡。医院驻地管新圩子周围就成了伤亡红军的墓地。

大革命时期农协活动旧址位于白塔畈镇大山村五楼组的报恩祠,是民国十七年(1928年)大革命时期农民协会活动地。该祠原为四合院共有房屋24间,现存4间。

风景名胜

在白塔畈南端有一“三仙山”,山上修有一座供奉三位仙姑的“三仙庙”,每逢农历初一﹑十五或三位姐妹生日时,方圆几十里善男信女起早摸黑来该地敬香,昼夜络绎不绝。

茶山花海旅游景区位于白塔畈镇,沪蓉高速和210省道贯穿其中,距合肥新桥机场80公里、金寨火车站25公里、沪蓉高速金寨下道口5公里。核心区域为白塔畈镇桥店村,面积约为2万亩。

著名人物

蒋光慈

蒋光慈,革命文学先驱。民国九年(1920年),年方20岁的蒋光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十一年(192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发表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文化》﹑《现代中国社会与革命文学》的文学论文和中篇小说《少年漂泊者》。

张尚,白塔畈镇龙泉村青年;2003年,担任衡阳市珠晖消防中队代理副指导员时,在衡阳“11·3”特大火灾中献出了生命,被公安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