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夹竹

更新时间:2024-07-05 18:57

白夹竹,又名蓉城竹禾本科植物,白夹竹主干高6—18米,直径约25毫米,茎环及箨环均甚隆起。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等省。俗称:毛竹、绵竹、灰斑竹、灰竹、粉竹等。白夹竹的特点和地方产量白夹竹四季可伐,虫蛀绝少且生命力较强,任何冷湿之地,栽种即活,成活率高达98%。

形态特征

竿高5-6米,粗约2厘米,幼竿深绿略带紫色,被白粉,节间上部疏生直立的细柔毛,微粗糙,老竿绿色或灰绿色;最长的节间约2.5厘米,壁厚4毫米;竿环隆起,略高于箨环。箨鞘背部暗绿至淡绿,并微带紫色,先端有时有乳白色纵条纹,被白粉,竿下部的箨鞘有时在背部具柔毛,无斑点或在上部有稀疏至密集的极其微小的斑点,边缘生纤毛;箨耳常存在于中、上部的竿箨上,小形乃至较大而呈镰形,或可无箨耳,绿色或绿带紫色,繸毛少数至数条或有时缺;箨舌拱形或截形,宽于箨片基部或在无箨耳时则箨舌的两侧明显露出,紫色,高1-2毫米,边缘生纤毛;箨片狭三角形至三角状披针形,深绿色或深绿色带紫,直立,平直或波状。末级小枝具2叶;叶耳及鞘口繸毛通常存在,但易脱落;叶舌中度伸出;叶片长7-11厘米,宽1.2-1.6厘米。笋期4月中、下旬。

生长环境

生长于丘陵及平原

分布范围

产浙江、四川。1941年由四川成都伴随大熊猫而被引入美国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美国。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陕西秦岭等地。

主要价值

园林应用:园林绿化用

其它用途: 竿作柄材或篾用,笋食用。竹材坚韧,专用劈篾,编结竹器。

繁殖方法

对土壤比较疏松, 肥力较高的竹林,采用种类调整和龄组调整两种方法。种类调整适用于树木及藤蔓较多而呈散生分布的林分,方法是秋冬及早春清除林内全部藤蔓、灌木以及严重压迫竹林的乔木,个别珍贵树种应予保留,保证竹子占绝对优势,但每公顷应保留 3 一 5株乔木树防雪灾。龄级调整适用于树木较少,白夹竹占绝对优势,而老竹过多的林区,按照砍小留大,砍四留三,砍密留稀,砍低留高的“四砍四留”原则采伐。同时,改造土壤,提高林地质且即土壤改良法适用于土壤板结,老鞭过多,劳力充足的地方,分带状和块状改造两种。带状适用于土层厚薄比较均匀且坡度较平缓的残败竹林。改造与补植新育相结合即补植法,主要适用于乔灌木呈团块分布或林中空地较大的竹林。方法是清除乔灌木等,按白夹竹造林技术进行补植和抚育管理。首先砍除杂灌、清理林地,在秋季用全垦、穴状或水平带状整地。 栽植后要加强幼林抚育、 管理,直至郁闭成林,每年春季和秋季各锄抚刀抚 1 次,清除杂草,中耕培土,抗旱施肥,封山育笋,防止山火。白夹竹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多种病虫的危害,特别是笋期病虫害严重,直接导致退笋,影响竹笋上林成竹,降低白夹竹的产量和质量。因此,笋期病虫的综合防治是白夹竹整个防治过程中的关键和重点。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