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

更新时间:2024-10-17 16:45

南美白对虾是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动物,又称白皮虾、白对虾。南美白对虾甲壳较薄,体色为浅青灰色,体表带有细小斑点;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较短,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刺;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南美白对虾的平均寿命超过32个月。

动物学史

中国曾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进南美白对虾,并于90年代初期人工繁殖成功。2000年以后开始大规模进行养殖。已成为中国虾类养殖的主要对象,在这个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陆的大部分地区广泛养殖。据不完全统计,南美白对虾占所有海水虾类养殖的65%,包括淡水养殖的白南美对虾,其产量已占了中国所有养殖虾类总产量的80%。2006年中国养殖虾类的产量在60~70万吨,保守估计南美白对虾的产量也有39万吨。

形态特征

南美白对虾的外形与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酷似。成体最长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或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

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2节,其齿式为5~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约为1: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刺;肝刺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有缘侧刺。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0~72米。成虾多生活在离岸较近的沿岸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丰富的河口区觅食生长。

生活习性

南美白对虾白天一般都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南美白对虾蜕皮都在晚上(上半夜),两次蜕皮的时间间隔为20天左右。南美白对虾性情温和,在实验条件下很少见到个体间有相互残食的现象发生。

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种,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可摄食池塘中的有机碎屑,对饲料的固化率要求较高。南美白对虾对动物性饵料的需求并不十分严格,只要饵料成分中蛋白质的比率占2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实验表明,南美白对虾适宜的蛋白质需求量为30~36%,略低于斑节对虾(35~45%)和日本对虾(45~55%)。此外,盐度也影响着南美白对虾对蛋白质的需求量。

脂类是虾类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能量物质,它可提供虾类生长所必需的脂肪酸、胆固醇及磷脂等营养物质。南美白对虾商业饲料所推荐的脂类水平为6.0~7.5%,且建议的最高水平为10.0%。南美白对虾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或合成很少,必须由饲料提供。

维生素是维持甲壳动物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营养素。维生素不同于氨基酸、糖类,需要量甚微,而且虾体自身基本不能合成,主要从饲料中摄取。南美白对虾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受发育阶段、饲料组成、环境因素以及营养素间的相互关系等影响,较难确定。对虾饲料中缺乏维生素会导致生长缓慢,产生维生素缺乏症。某些维生素过多也对对虾的生长不利。除生物素等少数维生素外,南美白对虾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普遍高于鱼类。对饲料中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的需求量分别为80~100毫克/千克、90~122毫克/千克、99毫克/千克和90~100毫克/千克。

虽然南美白对虾可通过鳃膜渗透、口吞入和消化道吸收等方式获得部分矿物质,但蜕皮会损失一定的矿物盐。在养殖中,尤其是高密度养殖饲料中还必须添加各种矿物质。在现在的商品饲料中,一般通过添加磷酸二氢钙来满足钙和磷的需求。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盐度20~40、水温30~32℃时,不投食的情况下,从虾苗开始到收获为止的180天以内,平均每尾对虾的体重可达41克,体长由1厘米增加到14厘米。在中国南方,每亩在放养2~3万尾苗种的情况下,养殖60~70天可达到食用规格,北方则需要70~80天。出塘规格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产新量则相应增加。在半咸水或者低盐度的水中生长略慢于海水,且有明显的阶段性。体长1~6厘米时生长较快,6~8厘米时生长变慢,8厘米以上又开始加快。

南美白对虾属于甲壳动物,它的身体具有坚硬的外壳,以保护身体,但相对来说外壳也是一种生长限制因子。虾类必须借助周期性的蜕壳,才能达到生长的目的。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取决于蜕皮频率(即蜕皮的时间间隔)和增长率(即每次蜕皮后的增长量)。据观测,人工养殖的南美白对虾,通常在每个月的农历大潮之后出现蜕皮高峰。在蜕皮高峰来临之前,南美白对虾异常活跃,围塘游动。另外,在养殖期间如添加新鲜的淡水,并保证有充足的溶氧、养殖密度合理、水质环境稳定、高效优质的饲料以及科学投喂,其生长很快,而且体质健壮、蜕壳正常,蜕壳时问缩短,生长也快。

分布范围

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热带水域,从墨西哥湾至秘鲁中部都有分布,以厄瓜多尔附近的海域更为集中。

繁殖方式

南美白对虾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卵巢不易成熟,但在自然海区中,头胸甲长度达至40毫米左右时,便有怀卵的个体出现,一般要12个月以上。南美白对虾的繁殖周期较长,怀卵亲虾在主要分布区周年可见,不同分布区亲体的繁殖期也不一致。厄瓜多尔北部沿岸的繁殖期为4~9月,而秘鲁中部沿海一带,繁殖高峰期为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4月。

南美白对虾雌虾不具纳精囊,属于开放性纳精囊类型,其人工繁殖是已知对虾属中难度最大的品种之一。开放型的繁殖顺序为:蜕皮(雌体)→成熟→交配(受精)→产卵→孵化。而中国对虾等属于封闭型纳精囊类型,其繁殖顺序为:蜕皮(雌体)→交配→成熟→产卵→叶孵化。

南美白对虾多在产卵前的两到十几小时的日落时分交配。交配时,雄虾靠近雌虾,在雌虾下方同步游动,然后转身向上,头尾一致与雌虾腹部相对,抱住雌虾,将精荚粘贴到雌虾的第3~5步足位置上。若交配不成功,雄体立即转身,重复上述动作。雄虾也可能追逐卵巢未成熟的雌虾,但只有成熟的雌虾才会接受交配行为。

新鲜的精荚在海水中黏性较强,交配时很容易粘贴到雌体身上。在养殖条件下自然交配的几率较低,其原因可能是养殖密度太大,性成熟难以完全成熟。

南美白对虾的成熟卵巢为红色,呈簇状分布于头胸部。其头叶蓊眵大、弯指状,后叶至心脏向前,紧贴胃壁向前侧方向延伸;腹部的卵巢较小,宽带状。体长14厘米左右的对虾怀卵量为10~15万粒,卵巢产空后可再次成熟。两次产卵间隔为2~3天,连续可产十几次。连续产3~4次卵要蜕皮1次。

亲虾产卵多在21:00~3:00时进行,1~2分钟即可产空。雄虾的精荚可反复形成,精荚排出到新精荚形成一般需要20天。摘除雄虾单侧眼柄可加速精荚的发育。

南美白对虾受精卵的直径约0.28毫米。在水温28~31℃、盐度29‰条件下,从受精开始到孵化为止只需12小时。刚孵出的幼虾称第Ⅰ期无节幼虾,经6次蜕皮后成为第1期蚤状幼虾。溞状幼虾蜕皮3次后进入糠虾期,再经3次蜕皮而变态成仔虾。上述变态过程需要经历12次蜕皮,历时约12天。

养殖技术

育苗技术

育苗场地应选择风浪小、海水清新、远离工业及生活污染的地区,水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而且交通便利、有完善的供水、供电系统。育苗场主要基础设施有亲虾培育车间、产卵孵化车间、水处理车间、育苗室、饵料生物室、化验室、配电房、锅炉房及后勤管理配套设施。亲虾培育池面积一般为20~30平方米,池深1.0~1.5米,池底应设有地漏式排水孔,坡度为2~3%,每个育苗池都要安装输水、充气和加温设备,育苗池上方安装日光灯。

在南美白对虾的育苗过程中,育苗设施设备和生产用水的消毒是极为关键的一环,目的在于有效防止病原菌、有害生物的入侵和传播。

一般南美白对虾饲养过程中使用的生物饵料包括水蚤、轮虫、丰年虫无节幼期。水蚤是幼虾的天然饲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油质,能够促进幼虾的生长,并且提高其对疾病的预防能力。轮虫具有较强的繁殖力,其游动速度与营养价值让轮虫非常适合成为开食饲料。丰年虫无节幼体适合在仔虾期的前5天进行投喂,能够促进仔虾生长。

在南美白对虾的人工育苗过程中,一定要格外注重虾苗疾病的防治,这也是当前人工育苗技术中的难点问题之一。一般育苗期以细菌、真菌与聚缩虫病较为常见。这些疾病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治,一是要选取健康的种源;二是要科学、合理地调控育苗的水温、盐度、密度、饵料等指标,同时适量进行换水,确保水质稳定;三是加强对设备、饵料、育苗用水的消毒,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各种工具专池专用,防止交叉感染。

成虾养殖

水产育种

2023年5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的通知》,选取了南美白对虾等7个重要养殖品种为攻关对象,对国家水产育种联合攻关计划进行部署。

主要价值

南美白对虾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在中国深受广大民众喜爱,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常用盐水红烧、盐煸等,其味鲜美。鲜虾煮熟晒干,称“虾干”。其肉坚硬,嚼味无穷。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但又无腥味和骨刺,老少皆宜。南美白对虾的蛋白质和钙、磷、铁等矿物质,还富含腆质,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能补气健胃阳补精,具强身延寿之功能。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