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枞

更新时间:2023-12-27 00:22

白枞是松科、冷杉属植物臭冷杉(学名: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的别名。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50厘米;幼树树皮通常平滑,或有浅裂纹,常具多而明显的横列瘤状皮孔,老则呈灰色,裂成长条裂块、近长方形裂块,或裂成鳞片状;枝条斜上伸展或开展,树冠圆锥形或圆柱状;一年生枝淡黄褐色或淡灰褐色,密被淡褐色短柔毛,二、三年生枝灰色、淡黄灰色或灰褐色;冬芽圆球形,有树脂。叶列成两列,或在果枝及主枝上面的叶斜上伸展,下面之叶列成两列,稀枝条下面及上面的叶均为斜上伸展,叶条形,直或弯镰状,长1-3(常为1.5-2.5)厘米,宽约1.5毫米,上面光绿色,下面有2条白色气孔带;营养枝上的叶先端有凹缺或两裂,果枝及主枝上的叶先端尖或有凹缺,上面无气孔线,稀近先端有2-4条气孔线;横切面有2个中生树脂道,上面表皮细胞下有一层疏散的皮下层细胞,下面中部有一层连续排列的皮下层细胞。球果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长4.5-9.5厘米,径2-13厘米,无梗,熟时紫褐色或紫黑色;中部种鳞肾形或扇状肾形,稀扇状四边形,长较宽为短,稀几相等长,长1-1.5厘米,宽1.4-2.2厘米,上部宽圆较薄,边缘内曲,有不规则的细缺齿,两侧圆或耳状,中部间或收缩,下部宽楔形、微圆,基部窄成短柄状,鳞背露出部分密被短毛;苞鳞倒卵形,中部狭窄成条状,长为种鳞的3/5-4/5,很少等长,不露出或微露出,上部微圆或扇圆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细缺齿,先端凹处有长约3毫米的急尖头;种子倒卵状三角形,微扁,长4-6毫米,种翅淡褐色或带黑色,楔状,上部宽5-8毫米,通常较种子为短,稀近等长或较种子为长;子叶4-5枚,条形,长9-13毫米,宽1.5-2毫米,先端有凹缺,初生叶条形,长9-13毫米, 宽约1毫米,先端有凹缺。花期4-5月,球果9-10月成熟。

产地生境

产于我国东北小兴安岭南坡、长白山区及张广才岭海拔300-1800米,河北小五台山、雾灵山、围场及山西五台山海拔17-2100米地带。模式标本采自黑龙江。为耐荫、浅根性树种,适应性强,喜冷湿的环境。在东北小兴安岭排水不良的缓坡及丘陵地带常组成小片纯林,林木小,生长较慢,俗称“臭松排子”即指这类森林;在排水较好的缓坡上则与红松、红皮云杉、鱼鳞云杉、大青杨、朝鲜杨等针叶树、阔叶树混生成林。在吉林山区和长白山区海拔500-1800米地带,常与红松、红皮云杉、杉松、长白鱼鳞云杉、东北红豆杉、黄花落叶松、黄檗、朝鲜杨、白牛槭、柠筋槭,胡桃楸及糠椴等针叶树、阔叶树混生。在河北、山西高山地区臭冷杉则散生于青扦、白扦、华北落叶松、黑桦、红桦、白桦、山杨等针叶树、阔叶树混交林中。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