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桫椤属

更新时间:2023-08-29 11:46

树状,茎干粗壮,直立。叶大型,淡棕色,颜色以及排列方向相同的细胞组成。叶下面灰白色,羽轴上面通常被柔毛。染色体基数x=69。

本属简介

白桫椤属(笔筒树属)Sphaeropteris Bernh.

树状,茎干粗壮,直立。叶大型,叶柄平滑、有疣突或皮刺,有时被毛,基部鳞片的细胞一式,即鳞片质薄,淡棕色,除边生刚毛外,由大小大致相同和形状、颜色以及排列方向相同的细胞组成。叶下面灰白色,羽轴上面通常被柔毛;叶脉分离,2-3叉。无囊群盖。染色体基数x=69。

属的模式:Sphaeropteris medullaris (Forst.) Bernh.——Polypodium medullarisForst.

约120种,大部分产旧热带,热带美洲仅2-3种,我国2种,分布于台湾、海南、云南南部和西南部、西藏东南部。

属下物种

白桫椤

茎干高达20米,中部以上直径达20厘米。叶柄禾秆色,常被白粉,长达50厘米,基部有小疣突,其余光滑,上面有宽沟,沟的两外侧各有一条由气囊体连成的灰白色纹线,延伸至叶轴渐稀疏;鳞片薄,灰白色,边缘有斜上的黑色刺毛;叶片大,长达3米,宽达1.6米,三回羽状深裂,叶轴光滑,浅禾秆色,被白粉;羽片20-30对,斜展,披针形,最长达90厘米,宽约25厘米,基部一对羽片的柄长达7厘米,尖端羽状深裂,羽轴光滑,浅禾秆色;小羽片条状披针形,下部稍狭,尖端长尾尖,长9-14厘米,宽2-3厘米,深裂至几全裂,小羽轴上面无毛或有疏毛,下面无毛;裂片约16-25对,长10-16毫米,宽3-5毫米,略呈镰刀形,基部较宽,边缘近全缘或略具波状齿,偶有浅裂,小脉2-3叉,叶为纸质,干后上面暗绿色,下面灰白色,两面均无毛。每裂片有孢子囊群7-9对,位于叶缘与主脉之间,无囊群盖,隔丝发达与孢子囊几等长或长过于孢子囊。

产西藏(墨脱)、云南(河口、勐仑、勐腊、金平、绿春、西双版纳、潞西、瑞丽、盈江、景洪)、海南(昌江、乐东、白沙、陵水、三亚)。生于常绿阔叶林缘、山沟谷底。海拔500-1150米。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北部、孟加拉国、缅甸和越南北部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尼泊尔。

笔筒树

茎干高6米多,胸径约15厘米。叶柄长16厘米或更长,通常上面绿色,下面淡紫色,无刺,密被鳞片,有疣突;鳞片苍白色,质薄,长达4厘米,基部宽2-4毫米,先端狭渐尖,边缘全部具刚毛,狭窄的先端常常全为棕色;叶轴和羽轴禾秆色,密被显著的疣突,突头亮黑色,近1毫米高;最下部的羽片略缩短,最长的羽片达80厘米;最大的小羽片长10-15厘米,宽1.5-2.2厘米,先端尾渐尖,无柄,基部少数裂片分离,其余的几乎裂至小羽轴;主脉间隔约3-3.5毫米,侧脉10-12对,2-3叉,裂片纸质,全缘或近于全缘,下面灰白色;羽轴下面多少被鳞片,基部的鳞片狭长,灰白色,边缘具棕色刚毛,上部的鳞片较小,具灰白色边毛,均平坦贴伏,至少在羽轴顶部具有灰白色硬毛;小羽轴及主脉下面除具有灰白色平坦的卵形至长卵形的边缘具短毛的小鳞片之外,还被有很多灰白色开展的粗长毛,小羽轴上面无毛。孢子囊群近主脉着生,无囊群盖;隔丝长过于孢子囊。

产台湾(台北、宜兰、桃园、南投、屏东、台东、花莲)。成片生林缘、路边或山坡向阳地段。海拔可达1500米。菲律宾北部、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菲律宾吕宋。在厦门广州深圳香港有引种栽培。树干修长,叶痕大而密,异常美观。

近属区别

本属与桫椤属Alsophila R.Bī的区别在于:本属叶柄、叶轴及羽轴常被白粉,叶下面通常灰白色,鳞片颜色较桫椤属白,裂片的侧脉2~3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