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2-23 23:12
白沙起义是1943年8月12日 (农历七月十二日) 海南岛黎族人民反对国民党顽固派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1939年2月10日,日寇大举进攻海南后,国民党军队溃退到黎族、苗族山区,大肆掠夺,引起黎、苗各族人民强烈不满,1942年6月间国民党军队又以 “通日”,“汉奸”等罪名,杀害苗族群众2000余人,更激起了黎苗人民的仇恨。1943年8月12日,在王国兴、王玉锦(均为黎族)等人领导下,白沙、细水、元门等地黎、苗族同胞4000余人举行武装起义,摧毁国民党白沙县政府,十余天内,起义遍及附近各县,参加起义群众达3万余人。起义遭到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残酷镇压,仅红毛乡地区被杀害的就有万余人,起义队伍全部被迫转移到鹦歌岭,什寒山等地坚持斗争,并多次主动派人寻找共产党。1944年春终于在澄迈美厚山区找到了中共琼崖特委,才使黎苗人民的革命斗争又蓬勃发展起来。
日本侵略者占领琼崖后,国民党顽固派为保存实力,一步一步地从定安县退到五指山区。当时仅白沙县就集聚着国民党琼崖守备司令部、琼崖专员公署以及儋县、临高等8个流亡县政府。他们对黎族、苗族群众进行残暴的统治和压迫。1942年,王国兴等黎族首领以红毛乡为据点酝酿起义。
1943年春节前后,王国兴在红毛乡德伦山和什千山两次召开各乡黎族首领会议讨论武装起义问题。会议决定于8月17日发动起义,并一致推举王国兴为起义总指挥。6月,国民党白沙县政府以发公民证为名,欺骗散居在高山上的苗族群众2000多人到中平村集中,随即以“通日”和“汉奸”罪名集体屠杀1900多人。“中平惨案”发生后,王国兴立即召开各乡首领会议,一致认为必须加紧起义的发动和组织工作。
同年8月12日,白沙、牙叉、元门等乡4000多名黎族、苗族群众,在白沙、牙叉乡首领王亚福等率领下,向驻在向民村和印妹村的国民党白沙县政府和驻在什空的白沙县中队发起攻击,揭开了起义的序幕。
白沙起义从8月12日至26日,为时半个月,参加起义的黎族、苗族群众达2万多人次,驻在白沙县境内的国民党军政机关和部队,几乎被全部赶出境,起义取得了初步胜利。
一个多月后,不甘心失败的国民党顽固派从乐东县的番阳、儋县的雅星、白沙县的加钗和林加乡,分四路向起义群众发动反扑。由于这次起义是黎族群众自发起义,加上武器简陋,弹药不足,在国民党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抵抗,队伍伤亡很大。
同年10月,王国兴召集在各个山岭的黎族首领开会商讨对策,大家一致认为要同国民党顽固派斗争,只有找共产党来帮助。王国兴派出吉有理、王文聪、王高定3人寻找共产党。他们历时一个多月终于在儋县、临高交界的地方,找到中共儋临联县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县委书记李汉、县长符英华,驻在该地的琼崖抗日独立总队第四支队长马白山、政委陈青山会见了他们,随即派支队政治处主任江田带领王文聪等人往六芹山特委、总队部驻地。冯白驹等领导人亲切接见了他们,高度评价白沙起义,勉励他们继续坚持斗争,并答应先派干部和武工队到白沙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再派部队帮助他们反攻国民党顽固派。从此,五指山区的黎族、苗族同胞,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翻开了自觉争取民族解放斗争的新的一页。
白沙起义纪念园位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红毛镇番响村,建于1987年,占地13340平方米。
白沙起义纪念园内主要建筑有烈士纪念碑、楼牌式石大门、恭祭平台、陈列馆等。其中纪念碑是园区组成的主体,碑高17.4米,碑身正面镌刻着江泽民同志题写的“白沙起义的英烈们永垂不朽”的镏金大字,背面刻有海南省人民政府撰写的“白沙起义简介”碑文。纪念碑正面建有一个可容3000多人瞻仰的广场,广场右侧是陈列馆,陈列着白沙起义历史文物图片等资料。白沙起义是海南黎族苗族人民抗日斗争的一个伟大壮举。为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1943年8月12日,以黎族首领王国兴为首的黎族苗族人民在原白沙县举行了白沙起义,并主动寻找共产党。白沙起义的胜利,为当时中共琼崖特委、琼崖抗日独立纵队进入五指山地区,创建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极为重要的条件,为琼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中国少数民族革命斗争史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白沙起义纪念园所在的红毛镇,处于五指山腹地,是海南黎族、苗族群众聚居地,这里群山环抱,山青水秀,民族风情浓郁,民族文化底蕴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