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7 11:39
白福厚(1913-1941),男,出生于辽阳小堡黄家屯。少年时代由于家境贫寒,只念了几年私塾。1922年随家人逃荒到黑龙江绥宾县安乐屯落户。1933年参加了“青年抗日救国军”。1935年春参加了伪军三十八团,在追击炮连当兵。他经常与驻地中共党的地下工作人员接触,并开始对其他伪军进行策反工作。
白福厚,1913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小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小时候由于泰境贫寒,好不容易念了几年私塾。 1922年一家老小逃荒到黑龙江省绥滨县,在一个叫安乐屯的地方落了户。安乐屯并不安乐,瘦小的白福厚常年累月地给地主扛活,受尽了饥饿和劳累的折磨。
抗日战争初期
1931年“九·—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的大地。山河破碎,人民受辱,激起了血气方刚的白福厚的爱国热忱。他得知陈大凡组织了“青年抗日救国军”,便于1933年制口了这支以抗日救国为宗旨的革命队伍。他随军作战,总是奋勇当先。
1935年春天,青年抗日救国军在与日军交战时,遭受到很大伤亡。首领陈大凡也受了重伤。陈大凡因医治病伤去了苏联。这支无人带领的队伍就自动解散了。这时白福厚正是二十刚出头的青年,他国仇不得报,有家不能归,被一个在伪军中当连长的亲戚找去当了兵。但他心里始终惦记着要消灭日本鬼子。有一次,伪军抓住一个抗日战士,他知道后,便利用他与连长有亲戚关系的方便条件,把这个抗日战士放走。此事被特务察觉告发,伪团长要枪毙他。幸亏连长说情保释才免遭杀害。在严峻的现实教育下,白福厚开始在寻觅抗日的道路。当他随团驻防依兰时,与中共地下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当时伪军官兵经常遭到日军的歧视和虐待,广大战士愤愤不平,日伪双方经常发生冲突。白福厚他们就利用这个时机,秘密地进行策反工作,进行抗日救国不当亡国奴的教育,争取伪军倒戈。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下,白福厚等人于1937年9月,率领伪军三十八团追击炮连和二连共二百余人举行哗变。他们一鼓作气把依东地区最顽固的大地主王治安的自卫团也全部缴了械。起义部队在安帮河被编为抗日联军六军一师六团,白福厚任一连连长。
白福厚在抗联的革命队伍中,认识了李兆麟。1938年8月,李兆麟率领六军教导队向锅盔山区的一师后方转移,半路上与敌人遭遇,两军短兵相接,情况危急。白福厚为了保护李兆麟和教导队的安全,率部与敌人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在搏斗中,白福厚的大腿被敌人刺了一刀,鲜血直流,他忍着伤痛,坚持战斗,直到把敌人打败,他才把伤口缠上,带着大队转移。
当时,日军调集重兵,对富锦、宝清、同江、桦甸一带进行疯狂“讨伐”。为了保存实力,避实就虚,活动在下江地区的抗联部队,先后向黑嫩平原转移,另辟新区。只有六军一师仍留原地坚持抗日游击活动。由于日军加强了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群众抗日救国会不断遭到敌人破坏,一师面临着给养严重缺乏的困境,有时几天都吃不到一粒粮食,战士们只得以野菜充饥。在这饥饿难熬的情况下,白福厚表现乐观,他常常指挥战士们唱革命歌曲,鼓舞大家的士气。在此期间,他还利用有利时机,带队出击敌人。智取了集贤镇,缴了三十五团一个连的械,袭击了宝清的兰花顶子、五道梁子等处敌人,获取了不少枪枝弹药和棉衣,既充实了部队,又打击了敌人,扩大了抗日的影响。由于艰苦的革命斗争的磨炼,白福厚很快地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指挥员,1938年年底,他被提升为三团团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中期
随着形势的发展,斗争越来越残酷,生活条件越来越恶劣。一师师长陈绍斌经不起严峻的考验动摇了。他宣布: “谁愿意离队回家可以回去自找生路,愿意带枪走的也可以,我这个师长不能当了……”在此情况下,部队没有了主心骨,眼看队伍有解散的危险。白福厚走到战士们面前,坚定地说:“同志们,不要难过,不怕困难的跟我走。我们决不能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决不能叫革命半途而废。我们一定要抗日到底。”听了这话,声泪俱下的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都跟白团长走,坚决抗日到底。就这样这位年轻的指挥员便担负起了领导这支队伍的重任。部队几经辗转,于1939年春天,从双鸭山来到了松花江北岸。在这里,部队整天出没于漫无边际的芦苇塘中,上面只见青天,下边是枯草烂泥,环境十分艰苦。为了给大家搞到吃的,白福厚不顾个人安危,只身一人到老百姓家里去买粮食。有一回,他带领几个人到蒲鸭河的鱼亮子去买鱼,不慎被特务发现。等他们回到芦苇塘刚把鱼做好,战士们还未来得及吃,日军的江上汽艇就冲过来了,想撤也来不及了,只有应战。敌人增兵越来越多,战斗从上午10点一直打到下午3点,好在有芦苇塘的掩护,部队边打边退,撤到一片柞树林里,隐没在林海之中,暂时摆脱了敌人的追击。部队连夜转移,走了一夜,来到绥滨县。路过安乐屯时,知情的战士都恳请白福厚回家看看。而他只是让老乡给部队找了点粮食,就急急上路了,连老婆孩子都没顾上看一眼。凶恶的敌人紧紧追击,他们边打边撤,直打到天黑,前面又被一条波涛汹涌的大江拦住了去路。在这紧急情况下,白福厚向大家作了简短的战斗动员: “我们要与敌人决一死战,宁可投江,也不当俘虏。”敌人渐渐逼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江上一艘木船停靠在部队背水的岸边。白福厚向船工说明了情况,船工答应送他们过江。等敌人来到江边,木船已经到达对岸,脱离了险境。
白福厚率部南征北战,突破敌人的重重围困,终于保住了一师的部分骨干力量。1940年春,白福厚所部被编为三路军三支队七大队,白福厚担任队长,从此,他这支队伍转战于德都、嫩江、讷河等地,不断取得胜利。这年秋天,他们又参加了三路军政委冯仲云指挥的攻打克山县城的战斗。战斗一打响,他带领战士英勇冲杀,与敌人展开了肉搏巷战。打到县公署大院跟前时,白福厚冒着枪林弹雨,带头冲到院内,举枪就打死了一名日本军官。在抗联战士猛烈的进攻下,县公署不堪一击,整个县城很快打了下来。抗联战士进城,砸锁开狱,放出了三百多名无辜百姓,缴获了大批枪枝弹药,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情绪。在这次战斗中,白福厚的队伍又立了大功。初战告捷的三支队,紧接着又取得了攻打霍龙门车站的胜利。白福厚所部第七大队,负责封锁日军兵营留守队,任务完成得十分出色。此后,他们又随三支队转战于北兴镇、通宽镇和通南镇一带。在几次有名的战斗中,白福厚都表现得非常机智、勇敢、顽强,更加显示出他的军事才能。
1941年4月,白福厚随三支队从哈达延来到毛兰顶子。部队驻扎在山上,行动不便,大雪封山又找不到吃的,便决定向辰清车站开拔。途中遇上了日军的讨伐队,在激烈的战斗中,白福厚不幸牺牲,时年28岁。
2020年9月2日,入选第三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