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29 08:40
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üll.Arg.)是大戟科、野桐属的小乔木或灌木。叶互生,卵形或宽卵形,先端骤尖或渐尖,下面被灰白色星状绒毛;穗状花序或雄花序有时为圆锥状,卵形或三角形;蒴果近球形,密被灰白色星状毛;花期6-9月,果期8-11月。
品种考证
白背叶原名酒药子树,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酒药子树生湖南冈阜,高丈余。皮紫微似桃树,叶如初生油桐叶而有长尖,面青背白,皆有柔毛;叶心亦白茸茸如灯心草。五月间稍开小黄白花,如栗粒成穗,长五六寸。叶微香,土入以制酒曲,故名。”
灌木或小乔木,高1-3(-4)米;小枝、叶柄和花序均密被淡黄色星状柔毛和散生橙黄色颗粒状腺体叶互生,卵形或阔卵形,稀心形,长和宽均6-16(-2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截平或稍心形,边缘具疏齿,上面干后黄绿色或暗绿色,无毛或被疏毛,下面被灰白色星状绒毛,散生橙黄色颗粒状腺体;基出脉5条,最下一对常不明显,侧脉6-7对;基部近叶柄处有褐色斑状腺体2个;叶柄长5-15厘米。
雌雄异株,雄花序为开展的圆锥花序或穗状,长15-30厘米,苞片卵形,长约1.5毫米,雄花多朵簇生于苞腋;雄花:花梗长1-2.5毫米;花蕾卵形或球形,长约2.5毫米,花萼裂片4,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约3毫米,外面密生淡黄色星状毛,内面散生颗粒状腺体;雄蕊50-75枚,长约3毫米;雌花序穗状,长15-30厘米,稀有分枝,花序梗长5-15厘米,苞片近三角形,长约2毫米;雌花花梗极短;花萼裂片3-5枚,卵形或近三角形,长2.5-3毫米,外面密生灰白色星状毛和颗粒状腺体;花柱3-4枚,长约3毫米,基部合生,柱头密生羽毛状突起。蒴果近球形,密生被灰白色星状毛的软刺,软刺线形,黄褐色或浅黄色,长5-10毫米。种子近球形,直径约3.5毫米,褐色或黑色,具皱纹。花期6-9月,果期8-11月。
白背叶与白楸(Mallotus paniculatus (Lam.) Müll. Arg.)相似,但白楸叶基阔楔形或菱形,果疏离于果序上。
白背叶分布于中国(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香港、澳门)和越南。生于海拔30-1000米的山坡或山谷灌丛中。性喜阳,喜温暖气候,喜排水良好的地方,植株萌发力强,耐修剪,耐寒、耐旱、耐贫瘠及粗放管理。
白背叶在5月初开始抽出幼嫩花序,6月为初花期,7月和8月为盛花期,9月为末花期。在自然状态下,雌花和雄花均在上午6:00之前开放;雄花单花寿命一般为2天,雌花单花寿命一般为3-7天。雄花序往往是位于中下部的花先开,然后向两端扩散,开花初期,单个花序有1-10朵花同时开放,在盛花期多达10-50朵花同时开放,花序的寿命为15-30天。雌花序位于中部的花先开,随后沿花序向两端开放,花序寿命一般4-8天。
人工培育:白背叶繁殖方法一般为播种繁殖和扦插繁殖。有研究表明,白背叶扦插繁殖成活率不高,只有30%左右,用白背叶的种子繁殖,苗圃的平均发芽率为26.8%。用种子繁殖,幼苗真叶长出后,3-4天浇1次水,浇水的时间一般在早晨或傍晚;幼苗在气温较高时要每天浇1次水;在夏天阳光强烈时,要做遮阴处理。
自然繁殖:白背叶的雌株和雄株之间主要由风媒传粉。白背叶以异株授粉为主,但两性植株兼有同株异花授粉的能力。白背叶传粉至受精的间隔期约为20天左右,开花时花药已成熟散花粉,花粉主要是单核花粉,少数为两细胞花粉。开花后20-30天胚囊发育成熟。
广西白背叶(Mallotus apelta var. kwangsiensis metc.)的雌花序长30-60厘米,蒴果的软刺长10~15毫米。果期8月。产于云南、广西、广东和福建。生于疏林下。
白叶背味微苦,涩,性平。根有小毒,有清热平肝,健脾化湿,收敛固脱的功效。叶有清热利湿,消炎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根可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痛等症状,叶外用于中耳炎,病肿,湿疹,跌打损伤等症状。
化学成份
含紫花牡荆素(Castic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四羟基-甲氧基黄酮α-D-葡萄糖甙、5-羟基-3,6,7,3',4'-五甲氧基黄酮、对羟基苯甲酸、5-羟基异苯二酸、3,4-二羟基苯甲酸等。还含牧荆定碱(Nishindine)及维生素C等。叶含多种化学成分。
挥发油:干叶含油约0.1%,油中含桉油精(cineole)3.2%及l-桧萜(l-sabinene)、莰烯、β-丁香烯及奥等。
黄酮类化合物:黄荆素(5,3′-dihydroxy-3,6,7,4′-tetramethoxyflavone,vitexicarpin,castic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艾黄素(5-hydroxy-3,6,7,3′,4′-pen-tamethoxyflavone,artemetin)、荭草素(orientin)、异荭草素(isoorientin)。
环烯醚萜甙类:桃叶珊瑚甙(aucubin)、淡紫花牡荆甙(agnuside)。
有机酸类:对羟基苯甲酸、5-羟基间苯二酸、3,4-二羟基苯甲酸、原儿茶酸、维生素C、5-氧-异酞酸(5-oxy-isophthalicacid)。
生物碱类:尼参定碱(nishindine)。此外,尚有β-谷甾醇、诺尼醇-葡萄糖(glucononitol)、胡萝卜烯(carotene)、三十一烷等。
根含熊果酸乙酸酯(ursolicacidacetate),古柯二醇-3-乙酸酯(erythrodiol-3-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2β,29-二羟基羽扇烷(2β,29-dihydroxylupane),白背叶氰碱(malloapeltine),白背叶脑甙(mallocerebroside),白背叶酰胺(mal-loceramide),4,5,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4,5,4’-trimethyl-ellagicacid),白背叶素(malloapeltin),胡萝卜甙(daucosterol)。果实含脂肪油36.5%。其脂肪酸组成:棕榈酸(palmiticacid)3.3%,硬脂酸(stearicacid)2.1%,油酸(oleicacid)13.8%,亚油酸(linoleicacid)10.7%,a-粗糠柴酸70.1%。
白背叶花粉为黄色,数量很多,为主要粉源植物之一,对促进蜂群繁殖作用很大。且该种为撂荒地的先锋树种;茎皮可供编织;种子含油率达36%,含α-粗糠柴酸,可供制油漆,或合成大环香料、杀菌剂、润滑剂等原料。
白背叶树形灌状,叶片似楸,色泛黄绿,花、果序似毛绒,形如穗、棒,垂于枝头。其形态奇异少见,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白背叶在园林景观中应用,可选作景园景观树,乔灌搭配,丛植林缘、路边,或作城镇园林小品点缀。具有春观叶、夏观花、秋观果的理想观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