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6 22:48
驳骨丹是马钱科醉鱼草属类植物,多年生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可高达6米。茎直立,多分枝,茎节膨大,略带紫色,无毛;叶对生,具短柄,披针形,先端渐尖,上面青绿色,下面黄绿色,光亮;初夏开花,穗状花序顶生或生于上部叶腋内,有时分枝,花簇生;花冠二唇形,白色或粉红色,有紫斑;药果棒状,无毛;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4-5月。
马钱科醉鱼草属类植物,多年生直立灌木或小乔木。可高达6米。嫩枝条四棱形,老枝条圆柱形;幼枝、叶下面、叶柄和花序均密被灰色或淡黄色星状短绒毛,有时毛被极密而成绵毛状。叶对生,叶片膜质至纸质,狭椭圆形、披针形或长披针形,长6-30厘米,宽1-7厘米,顶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渐狭而成楔形,有时下延至叶柄基部,全缘或有小锯齿,上面绿色,干后黑褐色,通常无毛,稀有星状短柔毛,下面淡绿色,干后灰黄色;侧脉每边10-14条,上面扁平,干后凹陷,下面凸起;叶柄长2-15毫米。总状花序窄而长,由多个小聚伞花序组成,长5-25厘米,宽0.7-2厘米,单生或者3至数个聚生于枝顶或上部叶腋内,再排列成圆锥花序;花梗长0.2-2毫米;小苞片线形,短于花萼;花萼钟状或圆筒状,长1.5-4.5毫米,外面被星状短柔毛或短绒毛,内面无毛,花萼裂片三角形,长为花萼之半;花冠芳香,白色,有时淡绿色,花冠管圆筒状,直立,长3-6毫米,外面近无毛或被稀疏星状毛,内面仅中部以上被短柔毛或绵毛,花冠裂片近圆形,长1-1.7毫米,宽1-1.5毫米,广展,外面几无毛;雄蕊着生于花冠管喉部,花丝极短,花药长圆形,基部心形,花粉粒长球状,具3沟孔;雌蕊长2-3毫米,无毛,子房卵形或长卵形,长1-1.5毫米,宽0.8-1毫米,花柱短,柱头头状,2裂。蒴果椭圆状,长3-5毫米,直径1.5-3毫米;种子灰褐色,椭圆形,长0.8-1毫米,宽0.3-0.4毫米,两端具短翅。花期10月至翌年2月,果期4-5月。
驳骨丹最常出现于新崩塌地、河床冲积地等阳光充分照射地区,是这些地方的先驱植物,也是优良的水土保持植物。一般生长于海拔100-2800米的区域。
驳骨丹主要分布于印度、中南半岛、马来西亚、菲律宾、缅甸和中国的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台湾、福建、西藏各省区内。模式标本采自越南。
驳骨丹喜温喜阳,多生于温暖、雨量充沛、阳光充足的山坡凹部,耐旱耐瘠性极好
驳骨丹常见繁殖方式有分株繁殖、扦插繁殖。
据《广西民族药简编》记载驳骨丹:“叶水煎洗眼,治结膜炎;全草水煎洗身,治新生儿软骨病”。驳骨丹性平,味辛、微酸。主要功能有续筋接骨,消肿止痛。可用于骨折,扭挫伤,风湿性关节炎。可内服煎汤或者外用捣烂敷患处。其香气似紫罗兰叶样清香,兼有豆青气息,可广泛用于日化香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