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5 10:52
白莲泾,长江支流黄浦江的支流,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中部。相传白莲泾为古上海地区八泾之一,明代已有记载。明弘治《上海县志》载:“白莲泾在二十四保”。1158年前后,南积善寺在西三林塘建成。建成后,僧人净梦见有七枝白莲在寺中盛开, 白莲泾由此得名。清代诗人沈鑫有《白莲泾晚渡》一诗:“一叶舟如驶,萧萧荻秋洲。潮喷寒夜月,树簇海天秋。击揖添吟兴,衔杯破客愁。谁今川上水,日夕向东流。”
宋、元时期,浦东地区河道属吴淞江水系。当时南北向主干河有西运盐河,时称“华亭濒海河”,始挖于南宋绍兴年间,俗名护塘港,浦东新区河段自今黄家湾至六团湾。东西向主干河有张家浜、白莲泾、三林浦,内河之水通过这些河流西注黄浦,转北流入吴淞江出南跄口入海。
明永乐二年(1404年)尚书夏元吉开范家浜与黄浦相接,在今陆家嘴以北,黄浦与吴淞江合流出海。西岸经虹口、杨树浦、西虬江至吴淞;东岸经庆宁寺、东沟、东虬江、南跄浦、界浜至嘉定县临江乡(今浦东高桥地区)。后经历半个世纪,黄浦逐渐深阔,成为太湖泄水主泓道。吴淞江下游段逐渐萎缩,成为黄浦江支流,其尾闾为今日之苏州河。浦东地区遂属黄浦江水系。明、清及民国时期,浦东北境河流,由东、西运盐河、孙家沟、赵家沟、卢九沟等汇入漩河潭,经沟口流入黄浦江;中部和南部河流,通过白莲泾西注黄浦江。
白莲泾,一般认为东起牛角尖与吕家浜、三八河(洋泾港)长浜相接,经浦东新区城区中部的周家渡、南码头、花木街道、北蔡镇等地(原为北蔡、花木、严桥、六里等地区),西至上海市浦东新区周家渡街道黄浦江边的白莲泾水闸(浦东南路1号桥)入黄浦江。长22.5公里(一说11.9公里,一说10.5公里 )。
白莲泾流通黄浦江,因而直接受黄浦江潮汐的影响。黄浦江水位的升降直接引发浦东东部河流的潮起潮落。这些内河流潮汐的时间规律是大潮汛发生在农历的初三、十八,小潮汛发生在农历的初八、廿三,大潮一般在半夜或午间来潮。潮汐的季节规律是夏季夜潮大于日潮,冬季日潮大于夜潮。秋分前后(农历八月十八)潮汛处于高峰,每年7、8、9月为长江洪水季节,沿江沿海又常受台风侵袭,故潮位最高,平均高潮水位在4.5米。
20世纪70年代前,浦东西部境域因大潮汛而农田受淹、民房浸水时有发生。如1974年8月19~20日,受13号台风袭击,风力9~10级,暴雨106.9毫米,又遇5.45米高潮位,造成河水倒灌、农田被淹的严重涝灾。1975~1981年,鄂家浜水闸,中汾泾北闸、南闸,春塘河北闸、南闸相继建成,境域内纯因大潮汛形成的涝灾基本消除。唯在台风、暴雨,又恰值高潮位(俗称“三兄弟”一起来)情况下,因无法开闸排水仍难免遭受涝灾。
据白莲泾河口建源水文测站记录(1914年建站,1977年拆站),平均涨潮历时4小时12分,平均落潮历时8小时13分。最高水(潮)位为4.67米(1931年8月25日),最低水(潮)位为0.30米(1914年)。最大潮差为3.30米(1956年),最小潮差,涨0.02米(1933年),落0.01米(1969年)。
中心河,长3.35公里,河面宽18米,北接白莲泾,南通大浦港,经浦东新区中界、卫行、五星,1974年开凿疏浚。
小腰泾,北接白莲泾,南至御界桥咸塘,经浦东新区安建、陈桥、联勤、御桥,因开河已隔成3段,北段1.6公里、中段1.05公里、南20段0.5公里。
北官路港,长1.50公里,河面宽10米,南接川杨河,北接白莲泾,经浦东新区陈桥、北蔡,已有多处淤塞。
严茂塘,长2.60公里,河面宽14米,南至薛家浜,北通白莲泾,经浦东新区安建、陈桥与六里乡、严桥乡交界。
中汾泾,北起白莲泾,往南流经浦东新区六里村、艾西村、艾东村、同福村、艾南村,穿越川杨河,流向三林镇东明村。域内全长2.5公里。1951年冬疏浚,通航能力20吨级,为六里镇级河道。明弘治《上海县志》已有中汾泾的记载。
春塘河,北起白莲泾,向南流经浦东新区六里村、艾东村、下西浜村、艾南村、春塘村,穿越川杨河再流经南新村至北蔡联勤村。1979年,杨高路以西春塘河人工实地开掘改道,同时修建春塘河北闸。老春塘河已废弃填埋。域内春塘河全长2.3公里,通航能力20吨级,为六里镇级河道。川杨河以南春塘河,在开挖川杨河后改道,部分河段实地开掘形成,村民俗称“中心河”,又称“新开河”。
汤家浜,位于浦东新区六里村南端,西起白莲泾,东接中汾泾,全长1720米。1992年,建造昌里、齐河住宅小区,该河两岸修筑石驳岸,成为城市河道。
黄淄涹,北起白莲泾,往南穿越川杨河接闵行区黄淄涹,为浦东新区六里、杨思两地的界河。浦东新区境域长2.85公里,通航能力20吨级。旧时为黄浦江支流,入水口在周家渡东,故名黄淄涹。1992年建造云台、昌里、齐河住宅小区时填没。
严茂塘,北起白莲泾,南至薛家浜,全长3.39公里,流经浦东新区原六里镇下西浜村、春塘村,为六里、北蔡、严桥3镇的界河。相传古代为运粮河。1953年全河疏浚,弯曲处略为取直,可通航20吨以下单船。
顾家浜,东西向老河道。据清嘉庆《松江府志》载:“东至护塘(钦公塘)过潘家桥(今花木镇境内)西入白莲泾。”中段(唐镇、张江两境内)因开新河先后淤塞,现存东西两段。西段西起咸塘浜,东至三八河,流经浦东新区花木境内,长2.52公里;东段,西自唐镇境界,东至奚家村东北,流经王港(唐镇)、合庆两镇,长6.32公里。东西两段均可通航20吨级船只。张江高科技园区建立后,因填河筑路。至2002年,河道仅剩不足百米。
三八河(洋泾港),长7.7公里,底高0米,底宽4.0米,边坡比1:1.75,南北走向,起一六庵,迄华漕㳠。经浦东新区北蔡、花木、洋泾,受益面积3600.0公顷。在牛角尖与吕家浜(右上)、白莲泾(左)、长浜(右下)相交。
吕家浜,是浦东新区中部东西向老河,位张江镇域北部横贯东西。西起白莲泾港东流折向东南牛角尖湾口,流经新茂、新康、八一、建中、瞿家、江东六个村,穿张江集镇与马家浜交汇,再东越唐镇、王港至浦东运河。境内长5.8公里,占全长的二分之一。通航能力20吨级,经90年代多期整治改造,已成为境域内的景观河道。
长浜,白莲泾浦东新区张江境内之支流。西端起于新茂村东牛角尖湾口,北与白莲泾港、吕家浜、三八河岔口交汇。蜿蜒曲折流向东南,经新盛村与川杨河相交,南止于长浜西尽头,全长2.6公里(2.7公里)。旧时,自川沙城到上海,长浜为必经之道。1964年,自牛角尖至乐安镇(今孙桥镇)段有较大规模的疏浚,通航能力20吨级。
白莲泾,相传为古上海地区八泾之一,历史上的疏浚记录有明万历十年(1582年)、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二年(1876年)和民国14年(1925年)、民国37年。
解放初期,人民政府重视水利,域内主要河道中汾泾、春塘河以及与北蔡交界的界河严茂塘先后实施人工疏浚,通航能力均达20吨级。在农业学大寨期间,六里公社及下属生产大队组织发动域内河流的开挖和疏浚。1956年12月至1957年1月,以挖泥船疏浚白莲泾主航道北蔡镇市河、黄泥墩湾、牛角尖三处淤浅河段,计挖淤泥2600立方米。1964年对黄泥墩处0.2公里一段用挖泥船疏浚,完成土方11800立方米。1975年12月,同福大队人工实地开掘东西流向的同福中心河。1977年冬,建国大队实地开掘东西流向的友良河。同年,白莲泾从六里至严桥河段截弯取直,并拓宽加深。1979年11月,域内川杨河实地开掘,长3公里,河面宽60米。同年,杨高路以西春塘河段人工实地开掘改道。同年,川杨河以南春塘河段人工实地开掘和老河道疏浚相结合,形成全长1000米的“新开河”。在此期间,域内各生产队每年利用冬闲,自行疏浚淤塞的小河沟。
1986~1987年,完成曹家沟、白莲泾及其他淤塞航道的疏浚,共清淤土方39.23万立方米;清除洋泾、白莲泾航道石块等碍航物230吨;打捞沉船17艘,383吨。1988~1990年,疏浚浦东运河、洋泾港、高桥港、马家浜港9.73公里,航段土方23.09万立方米,王桥港等其他航道河段31处、码头53处,土方18.28万立方米;打捞曹家沟、浦东运河、八灶港无主沉船3艘;清除杨思等水闸闸室大小石块30吨;拔除曹家沟、张家浜河段废弃砼桩99根,“七五”(1986~1990年)期间,共疏浚航道土方73.79万立方米,年均14.76万立方米,确保航道畅通,乡乡实现30吨级船舶通航。
1991~1992年,疏浚马家浜、横沔港航线4.94公里,计土方10.24万立方米;清除打捞码头19处,疏浚挖泥12.33万立方米;清除白莲泾航道六里航段300多吨碍航物和45吨水泥沉船1艘。
1994年,实施白莲泾改道工程。白莲泾改道工程位于严桥镇和北蔡镇,长1420米,总投资1.25亿元。工程设计断面为河底宽15米,河底高程-1米,河面宽36米;边坡1∶3.5;河岸1至2米标高铺砌砼预制板,标高2至4米为直立式浆砌块石挡土墙。1994年2月开工,1995年10月竣工通航。施工中共裁取原河道6个弯道,使之基本平行于内环线浦东段。大部分地段河道与内环线相距20米,并作为河道与内环的共用绿化带。整个工程拆迁房舍1.87万平方米,动迁企业7家,安置征地农民161人。工程与黄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及锦绣路垂直相交,共建驳岸3314米,码头286米,桥梁1座,引水涵管2条。改道后的白莲泾,改善了该地区引排水条件,利于航运安全。其中,严桥镇,浦东新区河道署把白莲泾从中心河沿着龙阳路裁弯取直,填掉了黄泥湾、朱家湾的老白莲泾。
2009年,按照《浦东新区环保市容局上海世博会运行期间城市环境保障总体方案》,在三林世博区域,对三林塘港、咸塘浜等7条区级骨干河道、14条镇级河道及68条村级以下河道共89条段开展综合整治。结合三林、北蔡地区污水纳管四期工程和雨污泵站建设,实施白莲泾浦东南路至原白莲泾套闸段水环境美化专项整治工程。疏浚河道1.91公里(土方6.87万立方米),实施生态浮岛绿化4452平方米、补植5000平方米,完成3座水闸外墙装饰,封堵115个排水口。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举行。为改善白莲泾河道水质,水闸部门结合黄浦江潮汐特点和各水闸、泵闸和泵站的分布状况,制定了白莲泾世博地区水环境改善综合调水模拟方案。经过多次演练效果对比,形成了科学、合理的综合调水方案,通过不断“新陈代谢”调活水体,改善水质。日常运作中,白莲泾内河水通过节制闸自排流入黄浦江。当黄浦江遇涨潮水位较高,白莲泾内河水无法向黄浦江自流排涝时,水闸人员通过关闭节制闸阻挡黄浦江水倒流,启动白莲泾泵闸的排水泵进行强排,避免白莲泾河发生内涝,从而保证上海世博园区的水环境安全、白莲泾水质改善等。
白莲泾套闸,建于1979年10月。设计水位:上游最高3.50米,最低1.3米;下游最高4.67米,最低0.65米;最大排水流量123.00立方米/秒,最大引水流量65.00立方米/秒;闸底板高程-0.50米;闸顶高程4.50米;灌溉效益6533.3公顷,排水效益11533.3公顷;单船通航能力100吨。
白莲泾泵闸,位于白莲泾河道与黄浦江交汇处,距离浦明路桥中心线距离约70米,2007年5月开工,2008年9月竣工。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上海水利工程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安徽水利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施工。白莲泾泵闸由节制闸、泵站及相关配套设施组成。主要功能为调水、排涝、挡潮。节制闸设计最大排水流量为147立方米/秒,最大引水流量为140立方米/秒,泵站最大设计流量为60立方米/秒。节制闸为单孔,闸孔宽度20米,采用下卧式门型,启闭设备采用QHSY-2×1600-7.2液压启闭机,闸室底板长33米,底板宽24米,底板高程-2.0米,凸起齿坎高程-1.0米。泵站设置了3台竖井贯流泵,单台设计流量为20立方米/秒,泵站底板长度33.0米,宽度26.0米,进水侧泵底板面高程为-4.40米,出水池底板面高程为-3.80米。建泵闸工程量:土方31971.5立方米,钢筋混凝土方桩8712立方米,钢筋混凝土15964.2立方米,钢筋746.21吨,工程总投资约7223万元。
1975年前,六里镇域内水系无节制水闸。受潮汐影响,黄浦江、白莲泾水位有多高,中汾泾、春塘河水位就有多高,故农田、村宅、市镇经常在高潮位时进水。1976~1982年,域内先后建成中汾泾北闸、鄂家浜水闸、春塘河北闸、中汾泾南闸、春塘河南闸。自此域内水系自成体系,形成一体包围圈,抗旱排涝防汛能力获得提升。
中汾泾北闸,位于中汾泾与白莲泾交汇处,1978年底始建,1977年6月建成。孔径6米,通航能力60吨级。
鄂家浜水闸,位于白莲泾北许巷大队,1977年始建,1980年10月建成。孔径5米。
春塘河北闸,位于改道后的春塘河与白莲泾交汇处,1979年始建,1981年12月建成。孔径6米,通航能力20吨级。
春塘河南闸,位于春塘河与川杨河交汇处,1980年10月建成。孔径5米,通航能力20吨级。
中汾泾南闸,位于中汾泾与川杨河交汇处。1981年始建,1982年9月建成。孔径6米。
白莲泾航道,是浦东新区境内,原川沙、南汇两县之间水路运输要道,东西向,黄浦江~白莲泾水闸,通航吨位100吨,里程2.96公里,底宽20米,河面宽50米,河底标高-1.60;白莲泾水闸~牛角尖,通航吨位60吨,里程7.83公里,底宽14米,河面宽34米,河底标高0.50。1988年定为6~7级航道。
白莲泾港航道,码头数32(个),泊位数107(个),占用岸数3653.0(米),码头长度2781.0(米),吞吐能力258.0(万吨);老白莲泾港航道,码头数4(个),泊位数7(个),占用岸数305.5(米),码头长度190.0(米),吞吐能力8.5(万吨)。
白莲泾码头,位于黄浦江上游东侧,始建于1917年,分别由美商大来洋行和华商中兴煤矿在该处建设大来码头和中兴煤炭码头。1950年,美商大来码头被中国政府征用。1953年中兴码头实行公司合营。1956年,2个码头均划归上海港务局管理,统称为白莲泾码头。此后,白莲泾码头先后归属于上港一区、七区、白莲泾装卸站、四区、木材装卸公司、南浦港务公司。码头在1975~1992年间3次改造,共有4个万吨级泊位,主要经营木材、钢铁、散货和沙石。
2006年7月27日,为配合世博会建设,有近百年历史的上海国际港务集团南浦分公司白莲泾码头完成装卸使命,停止运营。该码头停止运营后,原经营业务分别转移至龙吴港区和宝山地区的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