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10-15 10:38

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是对白裤瑶自然村寨的原状进行保护,并同时展示瑶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国第一家瑶族生态博物馆,也是广西第一家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2004年11月26日正式建成开馆。

建筑布局

广西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坐落在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覆盖十一个自然村屯四百四十二户两千一百六十六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里湖乡怀里村,距南丹县城33公里,有四级油路直接通达。生态博物馆区主要分为展示馆及原始村落两部分。展示馆以实物、图片和景像资料展示白裤瑶的历史发展过程及民风民俗。蛮降、化图、化桥三个原始村落为白裤瑶原住村落,当地属岩溶峰丛地貌,

海拔800多米,村寨依山而建 。一条百年古道将相邻的三个村寨相互联结,山野景致四季如画。 村落内白裤瑶民风民俗保存完整,村落特点突出,被此间历史学家称为“人类文明的活化石”。如今,白裤瑶男女恋爱唱的仍是远古时期遗留下来的瑶族“细化歌”,治病由鬼师念咒,一种叫“油锅”的组织成为除家庭之外的瑶寨管理的基本单位,同姓血缘关系组成,由 “头人”主持各种事务,大家都谨守“油锅”规约,充分展示白裤瑶的民俗特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落内还有一处保存完好的白裤瑶岩洞葬,对研究白裤瑶的历史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生态博物馆是集科学研究、休闲探秘、了解白裤瑶民风民俗为一体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点。专家认为,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是中国加强保护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一项成果。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除了成为研究瑶族文化的基地外,还为培养当地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特别是乡镇少数民族管理人才提供便利条件。

发展历史

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于1997年在贵州建立,保护对象为一支仅四千多人的苗族——长角苗。2003年12月,广西在其西北部南丹县的白裤瑶族聚居地兴建中国首座瑶族生态博物馆,对白裤瑶自然村寨的原状进行保护,并同时展示瑶族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是中国第一家瑶族生态博物馆,也是广西第一家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2004年11月26日正式建成开馆。

白裤瑶

广西是瑶族的大本营,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因其男子穿白裤而得名。 白裤瑶总人口约三万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八圩瑶族乡及贵州荔波县等地。 由于历史、传统及地理环境等因素, 南丹里湖怀里白裤瑶成为白裤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馆址就设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它由展示中心和文化保护区组成, 展示中心设在怀里村蛮降和化桥屯之间的山坡上,占地6亩 ,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保护区包括怀里村的蛮降、化图、化桥三个自然屯。当地属岩溶峰丛地貌,海拔800多米,村寨依山而建 。一条百年古道将相邻的三个村寨相互联结,山野景致四季如画。 在三个村寨内,白裤瑶染织服饰意蕴深远,谷仓别具匠心, 铜鼓乐舞粗犷豪迈, 细话歌情深意绵, 岩洞葬神秘悠远,砍牛送葬古朴庄重。2004年11月26日,南丹生态博物馆建成开馆,同时它也是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站之一。

独特、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存完好的民俗风情,使里湖、八圩成为一座庞大的、活生生的民俗风情博物馆。2004年11月,广西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在里湖乡落成,成为全国第一个瑶族生态博物馆、广西第一个生态博物馆。广西白裤瑶生态博物馆的保护范围,覆盖里湖乡怀里村的蛮降、化桥、化图3个自然屯,涉及100多户、500多白裤瑶群众。

工程建设

山野景致四季如画,海拔800多米的岩溶峰丛中,依山而建的村寨安详而宁静;一条百年古道联结相邻的村寨,意蕴深远的染织服饰、别具匠心的谷仓、粗犷豪迈的铜鼓乐舞、情深意绵的细话歌、神秘悠远的岩洞葬,古朴庄重的砍牛送葬……在这里,千年前的文明至今依然鲜活。

白裤瑶魅力

位于广西南丹县里湖瑶族乡怀里村的南丹白裤瑶生态博物馆,成立于2004年11月,是我国第一座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也是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 “1+10”工程建设的起点。广西文化部门负责人介绍,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1+10”工程的“龙头”广西民族博物馆,年底将对外开放,这意味着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将日渐完善。

广西民族文化独具特色。战国时期广西先民便在左江沿岸创作崖壁画,汉代前创造大铜鼓以及干栏式建筑,明代建造真武阁及三江侗族程阳风雨桥。除这些有物质载体的文化遗产外,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瑶族达努节、苗族踩花山等传统民俗和节庆活动,同样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广西京族哈节、仫佬族依饭节、壮族歌圩、瑶族服饰等19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生态博物馆是在原来的地理、社会和文化条件中保存和介绍人类群体生存状态的博物馆,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模式。2003年底广西启动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相继建成了南丹县白裤瑶民族生态博物馆、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生态博物馆、靖西旧州壮族生态博物馆和贺州市客家生态博物馆。

在生态博物馆建设过程中,广西积极探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及整体性保护的有效方式,于2005年启动民族生态博物馆“1+10工程”,计划共建设10座各具特色的地方民族生态博物馆,与投资2.5亿元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形成一个体系,将地方民族生态博物馆作为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工作站和研究基地,整合有限的资源,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

地图信息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