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精华二十四史

更新时间:2023-08-07 03:27

白话精华二十四史》是2011年7月15日现代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司马迁

内容简介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这套史书,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中国历朝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二十四史》主要版本有:清乾隆武英殿刻“清乾隆武英殿本二十四史”,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民国商务印书馆印张元济编辑“百纳本二十四史”,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二十四史”。

作为文言文的《二十四史》,普通人很难读懂。之前出版的《二十四史》,无论是清乾隆时官刻的武英殿本,民国由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的影印百衲本,还是1949年由中华书局印行的点校本,均属于传统典籍的点校整理,普通读者对《二十四史》的接受依旧存在阅读障碍。《全译本二十四史》出版后,虽然部分解决了上述问题(《全译本》文白对照,但原文译文仍使用繁体字),但是近一亿字的规模,卷帙浩繁,汗牛充栋,价格奇高(全套书定价60000元),寻常百姓可望而不可及。

《白话精华二十四史》在出版形式上的创新

第一,浓缩精华,反映全貌。《白话精华二十四史(套装共40册)》是对四千七百二十万字的《二十四史》的高度提纯,从中把精华选择出来。将《二十四史》中一些无关紧要的部分舍弃,以保证人们阅读到的《二十四史》是经过专家提纯后的《二十四史》精华。为了保证各史的完整性,各史专家反复商讨、甄别,做到删节适当、取舍合理。

第二,汇集名宿,精益求精。《》约请的作者均为海内外各史的一流研究者,堪称一时之选。《二十四史》精华选摘和文字翻译,绝非一般人可为,我们选择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国内一流大学、科学院所的著名教授为作者(作者介绍附后),组成最强的作者阵容,来完成《二十四史》的精华选摘和翻译工作,真正做到了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大学者写传统文化普及的书。这种方式对《二十四史》的普及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第三,印制精良,价格低廉。丛书采用16K形式出版,平装,以便阅读收藏。丛书规模40册,每册约19个印张,单色印刷(轻型胶版纸),全套书定价720元。

编辑推荐

我社出版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具有以下特点:一、白话精华。作为文言文的《二十四史》,普通人很难读懂。之前出版的各种版别的二十四史,均属于传统典籍的点校整理,普通读者对《二十四史》的接受依旧限于阅读的障碍,即使全译本的《二十四史》,卷帙浩繁,沿袭使用繁体字,阅读障碍依旧。我社出版的《白话精华二十四史》可以说在前人整理研究的基础上的新版本,开创了通俗读物二十四史的先河。简体字白话翻译,一扫人们在阅读《二十四史》时的文字障碍,对于传统文化具有普及启蒙的意义。《白话精华二十四史(套装共40册)》系是对《二十四史》精华的浓缩,对各史体现当时先进文明的卷册选目,反映《二十四史》全貌,展现历史上各民族交往与融合,体现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团结和繁荣,是在已有的出版成果基础上对内容和形式进行的创新。

二、名家云集。《白话精华二十四史(套装共40册》系约请的作者均为海内外各史的一流研究者,大家小书对《二十四史》的普及具有现实意义。本丛书主编为史学泰斗张传玺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各分史主编均为海内外专史名家,前四史分史主编为岳庆平先生(北京大学教授)、宋一夫先生(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编审);《晋书》、《南史》、《北史》分史主编为陈琳国先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分史主编为刘后滨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辽史》、《金史》、《元史》分史主编为宋德金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宋史》、《明史》分史主编为毛佩琦先生(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参与翻译的均为国内名校、研究院所的专史骨干。阵容强大,从源头保证了稿件的过硬质量。

三、编校精良。参与本套书系出版的高级编辑有六位,均参与过古籍整理工作,经验丰富,对提高稿件质量起到关键作用。特约外审专家三名,在出版过程中宏观指导《白话精华二十四史》的出版,针对各史的体例、选目、删节、文字质量等内容进行系统把握,使各史翻译的选目成为有机的整体。交叉审稿,保证编辑加工后的稿件质量。古籍整理编辑难度大,要求高,为保证出版质量,各史责编交叉审稿,保证本套书系的高质量。

作者简介

张传玺(丛书主编),著名历史学家,山东日照人。1927年2月生。1957年2月—1961年1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读副博士研究生,从师翦伯赞。北大历史系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北京史研究会顾问,国家教委(教育部)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学科命题委员会委员,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兼历史学科组组长。曾多次到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进行讲学、访问。主要著作有《秦汉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纲》、《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翦伯赞传》等。发表史学论文100余篇。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岳庆平(丛书副主编),男,汉族,中共党员。1953年8月1日生于山东省青岛市,1985年7月获北京大学历史系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中央研究室主任。曾任北京大学政策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主任等。兼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农民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国际徐福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大学文化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秘书长等。著有《中国的家与国》、《家庭变迁与社会变革》、《中国秦汉习俗史》等专著10余本。主编辞典和丛书多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宋一夫(丛书副主编),男,1955年生,哲学博士,编审。现任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现代教育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著作:《二重结构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等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