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01 11:03
白象岩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政府驻地西南3.5公里处,属石灰溶洞,长约500米,分上、中、下三层。
白象岩,一名高岩,位于柳州市鱼峰区雒容镇郊约4公里处,桂柳高速公路贴景区北部穿过。岩洞处于一高度约80米的石灰岩石山山腰,因洞中有一钟乳石酷似白象而得名,洞壁有古今墨客摩崖石刻40余幅。
白象岩属石灰岩溶洞,长约500米,岩分3层,依次重叠,彼此沟通,景象各异。
底层叫观音岩,岩高20余米,宽约15米。岩顶如倒垂巨钟,石帘高挂,灼烁闪光。帘下一墩,昔年曾建观音像,故得名观音岩,今无存。佛座两侧,有两洞通往后山。其小者形若藕节,其大者似猛虎张口,钟乳悬垂如齿,而洞壁颇平整。清人刘文楷题字:“万古长春”。大洞右侧,岔出一岩,小而明畅,只容一人坐读其中,传说此为宋代状元王世则读书之所。王世则为广西永福人,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年~984年),曾登岩攻读,后中状元。明崇祯四年(1631年)知县郭元佐在此立碑一块,镌刻“天然大厦”4字,今无存。
出观音岩,沿斜径登阶,便到中岩,也叫龙盘岩。此岩口窄而高,象一道狭廊。生长在山顶的巨榕之根,破石而下,伸到下面的观音岩去。榕根又黑又长,恍若活物,因此称黑龙盘壁。洞的左壁有块空心石乳,圆大平滑,敲之咚咚作响,犹如鼓声,称之为晨鼓。离此不远又是一悬空垂石,击之当当有声,宛若钟鸣,称之为暮钟。前面有两道叉口,其一通出山前,洞口仅容一人。盛暑之日,登岩高卧,清风习习,遍体生凉,人们称之为神仙乘凉处。
自中岩尽头,穿一小洞侧身入去,洞壁豁然开阔,这是上洞,也叫白象岩。宽阔的石壁中央有一块大的石头,状似巨兽,肥耳似扇,巨腿如柱,软鼻长伸,活象一头白色巨象。南宋嘉定年间(1208年~1224年)广南西路转运判官方信孺曾于顶壁上题写“白象岩”3字。岩间还刻有清人郑小谷咏白象岩的长诗,其中诗句“一石如象半腾空,欲腾不腾足犹倚”就是形容此一景的。洞壁有古今墨客摩崖石刻40余幅。岩口有巨大的石乳悬空下垂,离地两尺,平如刀削,与桂林伏波山试剑石相仿。其形如铺位,人卧其间,冬暖夏凉,称为“神仙床”。
1994年7月8日,白象岩摩崖石刻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雒容镇政府驻地西南3.5公里处的高岩。共有石刻16块,其中宋5块,明2块,清9块,除明刻“天然大厦”一碑被毁外,其余均完整。石刻或赞美高岩胜景,或文人咏怀题诗。
明万历邑令古梅谈题壁
闻道高岩胜,
天中得其攀,
石门党遂普,
岑草翠相环,
砥柱中流在,
鸣琴百里闲,
尘心如涤尽,
望气似临关。
马平李永雒题壁诗
凤池仙人旧楼息,
龙江贱子此经过,
茫茫今古谁相待,
独倚空崖发啸歌。
清代象江才子郑小谷刻壁诗
雒容城西怪峰峙,势欲横行仍拔起。
我行百级抵其腰,突见重天来洞底。
树根一柱空中钻,蛇身十丈直如矢。
且旁小洞虎口张,行人终日虎口里。
曲折行来洞已穿,窈窕尚疑观未止。
别寻间道出山前,寻看幽岩豁山咀。
一石欲匏半坠岩,欲坠不坠蔓先萎。
一石如象半腾空,欲腾不腾足犹掎。
不觉张目乱叫呼,道比前游究谲诡。
忽逢来路谷盘蛇,那管此行磨旋蚁。
摩岩分写状元诗,向壁争夸神女美。
几度凭阑尚动心,忽传落照催移趾。
下山笑曳两芒鞋,一半烟痕半石髓。
白象岩岩洞内石壁内出现白象栩栩如生,如同刚从山林走出来一样,生动、活泼、有趣。传说这头白象是中国人类始祖五帝之一的舜帝所养,与桂林的大神象是两兄弟。由于这头白象太迷恋这里的美景而住了下来。自从传说出生在柳州九头山下的舜帝被尧帝访贤选中北上中原大地后,这头白象就永久地留在这里为舜帝看守家业。由于守业有功,白象后来就被秦始皇封为岭南三郡之一象郡的形象大使。这是因为秦始皇的先祖是岭南苗裔之故,这样秦始皇就难免对南蛮产生故乡之情。秦始皇派五十万大军到岭南三年围而不打、打而不迁的战略和留下我国第一批南下干部数万人,花十年安抚岭南当地百姓就是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