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辽兹

更新时间:2018-09-19 10:18

艾克托尔·路易·柏辽兹(1803-1869),法国作曲家,法国浪漫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1803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柯特·圣·安得烈,1869年3月8日在巴黎逝世。

个人经历

1803年12月11日生于法国伊泽尔省的La Côte-Saint-André镇,1869年3月8日在巴黎逝世。

1803年,柏辽兹出生在法国南部一个小镇的医生家里,小时家住乡下,农村的生活给他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他自幼并未受过专业音乐教育,只是喜爱吹笛子和弹奏六弦琴。柏辽兹最早接触的是教堂音乐,他不信神,但教堂音乐那种宏伟的气派和极其深厚的表情力量深深地打动了他。

1821年,柏辽兹尊从父命去巴黎学医,但他对医学殊无兴趣, 最后还是不顾父母的坚决反对,以与家庭脱离关系为代价,毅然离开医学院于1826年考进了巴黎音乐学院并受教于曾为法国大革命谱写过不少作品的勒须尔。但是,更为吸引他的是当时集中在巴黎的国内外进步知识分子,如雨果巴尔扎克海涅乔治·桑,他尤其喜读魏吉尔的诗和听赏李斯特帕格尼尼肖邦等人的作品。

1830年对柏辽兹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一年,正是这一年,巴黎 发生了三起轰动欧洲的革命,一场政治革命把路易·菲立浦推上 了法兰西戏剧的革命,成功地 演出了浪漫主义戏剧《欧那尼》,把雨果推上了法兰西的精神王 位;再就是《幻想交响曲》,的演出成功引起了一场音乐革命,确 立了柏辽兹作为法国激进的浪漫主义乐派之父的地位。正是在这一年,柏辽兹获得了巴黎音乐学院罗马大奖,但获奖作品叫《莎丹那怕尔》,大合唱并不代表柏辽兹的创作风格,这是他为了得奖而迎合保守的学院派准则创作的。真正代表柏辽兹风格的是这年春天演出的《幻想交响曲》,它标志着具有历史意义的交响乐的革新。不过,据说巴黎音乐学院的这次评奖是在革命炮火下进行的,当柏辽兹领到奖走出校门时,卢浮宫已被革命军占领,他当即加大了起义者的行列,为《马赛曲配器音乐有了密切联系,他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机会,他经常参加或组织群众性的音乐活动。

1832年,柏辽兹从意大利留学回到巴黎,他在意大利以及 1845年在德国和奥地利都接触了当地的风土文化和民间诗歌、民 间音乐,对他后来的创作起到一定影响。这一时期开始了他创作上的旺盛时期,1834年他完成了第二交响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提琴与乐队),1839年写完了第三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独唱合唱与乐队),1840年完成了第四交响曲《送葬与凯旋交响曲》等等许多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品。

社会评价

在柏辽兹身上也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革命性衰颓时期的精神面貌,但这并不占主导地位。柏辽兹作品的主导方面是他对民主、自由的追求、对幸福的向往和对革命的炽热感情。 当然,对柏辽兹来说,理想和生活的前途毕竟是渺茫的,在他的作品中,也常常流露出对丑恶现实的不满、怀疑、愤慨以及对黑 暗的揭露和讽刺。

赫克托·路易·柏辽兹是法国最有代表性的浪漫派作曲家和优秀的指挥家之一,他在评论工作中也显露出卓越的才华。但是,柏辽兹的一生是在物质生活困难和精神上极为悲惨中度过的。

在十九世纪的法国,没有哪位音乐家的命运比柏辽兹更为悲惨了!吃人的资本主义制度残酷地摧残着柏辽兹以及他的艺术创作。他不得不进行一种艰苦的生存斗争,他必须亲自筹划自己的音乐会而进行商务谈判,他必须为报纸副刊写杂文和评论文章来补充他微薄的、不定时的收入,他须忍受逼人最甚的金钱的苦痛。柏辽兹说:“有一天夜里,我在梦中听到一首交响乐……当我 第二天早晨醒来,我还记得它的第一主题……我很想把它记录下来,但我一考虑:如果我把这个主题写下来,它会使我激动地要把整个交响乐作完,那么,我就无空再写什么副刊杂文了,我的收入就会减少,……而且写完之后,我就得找人抄写这首交响乐的乐谱,这样我将会负上l2OO法郎的债;……我还会举行一次音乐会演出,它的收入不够开销的一半,……那么,我将丧失掉我根本没有的、无法筹措我可怜的病妻必要的东西以及儿子的膳食费和我个人的生活必需品。因而我克服了它的诱惑,我一再强迫自己将它忘掉,……第二天早上,对于这首交响乐的记忆就让它永远地消失了。  “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在法国比任何其它地 方都更为尖锐,艺术家梅特涅反动政权在奥地利将舒伯特(Schubert)禁锢在一幅冬天严酷的图景里,那么柏辽兹的外界在他心目中就好象是一个住满魔鬼的地狱。柏辽兹曾有一度怀疑过他对革命的信仰,并丧失了赢得这场斗争的信心,他和革命人民的关系疏远了,过分沉溺于宗教信仰中去寻找出路。然而柏辽兹在本质上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尽管他此时已不再表现斗争的欢乐与胜利的信心,但他没有给自己的孤寂披上神化的外衣,也没有陷入悲观厌世和绝望,他对生活始终抱着积极的态度,他对“命 运”一直在进行着斗争。

从1842年开始,柏辽兹长期旅居欧洲各国,先后在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英国和奥地利等国奔波,他既搞音乐创作,又当新闻记者,也曾先后担任伦敦歌剧院和新兴爱乐乐团的指挥。直至1868年还负病前往摩纳哥突尼斯两地演出,返回巴黎后病重,于1869年3月8日在巴黎病逝。

在柏辽兹的音乐遗产中占首要地位的是交响乐。他写了四部交响曲,其它管弦乐作品也不少。理论方面他的《管弦乐配器法》 很有影响。在他的作品里,直接继承了贝多芬交响乐的传统,同时又表现了他的大胆革新,创作了自己新型的交响曲即在交响曲的开头和每个乐章都加上标题(有时标题写得很详细),使 音乐与文学更为接近,力图将文学中所描写的生动而具体的形象,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使器乐

柏辽兹以标题交响乐古典交响乐相区别,强调音乐的标性内容,他认为标题是一种民主的要求,能使音乐得到普遍的理解。对他来说,没有内容,没有标题的音乐交响乐获得新的音色和乐队效果,并在旋律、和声上踏出了一条新的道路。这一切,对日后欧洲音乐文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

柏辽兹一生致力于标题音乐创作,并创造“固定乐思”的创作手法。代表作有《幻想交响曲》、《葬礼与凯旋交响曲》,管弦乐《罗马狂欢节序曲》《李尔王序曲》《海盗序曲》,歌剧《本维努托·切里尼》、《阿尔瑟斯特》、《特洛伊人》,传奇剧《浮士德的沉沦》等。所著《配器法》被世人推崇为近代作曲技术理论的典范。

书作有《管弦乐队之夜》(1852年12月出版)、《音乐的怪诞》(1859年3月出版)、《回忆录》(1870年出版,1878年发行第二版,1881年再版)

柏辽兹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但他的一生却是在贫困饥寒中度过的,老年时又不幸丧妻丧子,终于悲惨地病逝于巴黎。但柏辽兹的名字同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大师--雨果及浪漫派画家德拉克洛瓦相提并论,堪称法国浪漫主义三杰。

相关内容

1、人物简介

柏辽兹(Louis Hector Berlioz,1803-1869),法国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他是19世纪致力于标题音乐的作曲家,在乐队的配器理论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他一生在贫困饥寒中度过,却为人类音乐宝库留下了许多传世名作。

2、代表作品

(1)乐队作品方面:交响曲《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提琴协奏曲《哈罗尔德在意大利》,序曲《罗马狂欢节》。

(2)舞台戏剧方面:传奇剧《浮士德沉沦》;歌剧《切里尼》、《特洛伊人》;清唱剧《基督的童年》。

(3)声乐作品方面:《安魂曲》、《感恩颂》,声乐套曲《夏夜》。

(4)理论著作方面:《配器法》。

3、艺术成就

(1)对标题交响乐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浪漫主义时期标题交响乐的创造者,他力图把音乐文学化,用音乐语言来表达文学中生动具体的形象,他在《幻想交响曲》的每个乐章前面都加上了标题和详细的说明。

(2)他的交响曲摆脱了传统交响曲四乐章的结构,乐章的数目视具体内容的需要而定,《幻想交响曲》的五乐章就是这种结构的实例。

(3)著有《配器法》,该书是音乐技术理论的经典著作。

(4)用乐队伴奏声乐套曲《夏夜》,使之成为这种伴奏形式的先例,并启迪了马勒的创作。

4、作品简介:《幻想交响曲》(Symphonic Fantasique)(DVD-18-1)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成为后来浪漫乐派发展标题音乐的开端,日后的许多作曲家都受到他的影响,如李斯特华格纳、理查德.史特劳斯等人。这首交响曲虽有乐章之分,但和以前的交响曲型式截然不同,是一首崭新的叙述式音乐

《幻想》交响曲是在1829年初开始构思,1827年在一次观看英国莎士比亚剧团演出时,一见钟情爱尔兰女演员史密森后,尽管语言不通,柏辽兹还千方百计找机会,接近这位女演员安排自己的作品演出,写作爱尔兰歌曲,并为斯密斯小姐而构思了《幻想》,经过一番苦心,他们终于结合了,然而婚后生活并不美满,精神之恋也随之而去,这部作品也暂时停下来,他开始了脚踏实地的第二次恋爱,他拼命地追求他朋友的恋人卡米尔克小姐,每当他的朋友结束约会,柏辽兹就第二次出击,而且用十倍于前者的热情,向决定的目标进取。终于,他赢得了姑娘的芳心,但姑娘的母亲提出了要娶她女儿的条件,条件是柏辽兹必须拿到“罗马奖”。“罗马奖”是当时音乐方面的一个崇高荣誉,获奖者可以免费到意大利罗马学两年音乐。当时,柏辽兹正在巴黎音乐学院攻读,为了得到此奖,他创作了一部清唱剧《莎丹那帕尔》,罗马大奖终究被爱的力量所获得。他得到的此奖,但不想去罗马,而卡米尔的母亲坚持要他去。然而从罗马求学归来后,卡米尔的母亲已将女儿嫁给了一个富翁。柏辽兹气坏了,带上毒药、匕首,乘车前去报仇,到达目的地才发现身上的凶器和一大包毒药之类的东西都被小偷偷走。在“复仇女神的殿堂前武装被解除了”使他更加气愤。他又第二次整装待发,这次,他怕在车上失误,决定改走水路。到了海边,面对着茫茫起伏的大海,他忽然悲伤起来,他觉得没有必要杀掉背信弃义的女人,不如干脆地无用的自己结果掉算了。于是他吞食了鸦片,想“甜蜜地死去”,他找了一个舒适的地方躺下,然而他吞食的鸦片量不足,只是昏睡过去了。当这位音乐家醒过来时,忽然感到这样去死太丢人、太愚蠢,就在此刻,他产生了一个伟大的想法,把那部《幻想交响乐》写完。经过两次爱,加上这次去死的体验,他的音乐构思变得更加丰满而完整了。到1831年4月,经过两年多时间,终于将这部伟大的作品完成。   《幻想交响曲》有一个副题,为《艺术家生活的片断》这部作品是柏辽兹用交响乐的形式写出的自传,也是他自身恋爱的体验,他曾祥细叙述了此曲的内容:一个过分敏感,并具有丰富想象力的青年音乐家,因为失恋,在绝望中吞服了鸦片自杀,但因服量过小没有死亡,于是把他投入了有着奇异幻想的长眠中,他的感觉、记忆都在不健全的脑海中形成了音乐的幻想,他所爱的人也变成了旋律盘旋在脑际中,象一种固定系思一样(主导动机),到处都能听到和看到它。这部作品就是用这样一个极富浪漫主义构思创作而成的。

在《幻想交响曲》中,柏辽兹使用了“固定乐想”(idee fixe)的创作技法,即以不同的主题旋律代表不同的人、事、物,无论乐曲多长,它都能造成乐曲的统一性。

全面共分五个乐章,每个乐章都有一个标题和简略的题解:

第一乐章:梦幻、热情,出现了一个表现爱人的优美主题

他想起了在看到他所爱的女人之前所经受的那种心灵的苦痛,那无法解释的激动和忧伤,那出其不意的快乐,随后是由他的恋人在一瞬之间突然激起的吞没一切的爱情,极度的痛苦,疯狂的嫉妒,复苏的柔情和宗教式的慰藉。

第二乐章:舞会,在一个喧闹豪华的舞会上,他遇到了心爱的人

第三乐章:田野景色,夏日黄昏,一幅富有诗意的风景画,仿佛一对情人在美丽的大自然中的各种心理动态

“夏日黄昏,他在乡间听见牧人的牧歌的重奏,周围的自然景色,还有微风吹拂树叶的轻微声响,以及前不久在他心中萌生的希望光芒,使他心中感到并乎寻常的宁静,并使他的想象带有比较明朗的色泽,但是,他的恋人重又出现,他的心缩紧了,悲伤的预感使他焦虑不安——假如她欺骗了他……有一个牧人重又吹起那朴素的曲调,但是另一个却不再 和,夕阳西下……远处的雷声传睐……孤独……沉寂”

第四乐章:赴刑进行曲,他在恶梦中杀害了自己的爱人,自己被处以死刑随入地狱。

梦中,他杀死了自己所爱的人,被判死刑押赴刑场,在时而阴森、粗野、时而辉煌庄严的进行曲乐声中,队伍向前行进,嘈杂的骚动为沉重的步伐所取代,末了,好象是最后一次想到爱情,固定乐思重又出现,但它立即被致使的一击所打断。

第五乐章:魔宴之夜的梦,在地狱里他与变得污秽不堪的爱人不期相遇,他在地狱里见到爱人时的音乐,只是把爱人的生前主题变奏为奇形怪状的形态

他发现自己置身于一群群为埋葬他而聚集在一起的可怖幽灵、巫师、妖魔的夜宴之中,奇异的喧闹、呻吟、狂笑和远处的此起彼伏,情人的曲调又一次出现,但已失去它那高中和温顺的性格,变成一支鄙践、轻浮和导恶的章曲。这是他的恋人前来参加魔宴,迎接她的是欢乐的嚎叫……她加入到鬼怪的暴饮狂欢之中……。报表的钟声,对于《愤怒的日子》粗俗的模仿,魔怪们的轻舞,《愤怒的日子》和魔怪的轻舞混在一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