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15 09:45
白道升交点,通过对较早传入的密教经典《七曜攘灾诀》中罗、计都历表的分析,并结合现代月球运动理论推算,考定罗、计都的天文本义为:罗为白道升交点;计都为白道远地点。
罗、计都是与推步交食有关的两颗隐曜,最早随佛教特别是密教经典传入中国,并逐渐被纳入中国古代天文历算体系中,但历代学者对罗、计都的天文含义理解各不相同。
由于地球的赤道部分较为鼓起,故会对月亮的运行轨道产生摄动(Perturbation),而导致黄、白交点的连 发生转动,其方向则与月绕地的公转方向相反,此即现代天文学中所称的交点退行(RegressionoftheNodes),而其周期即所谓的章动周期(NutationPeriod),今测约为18.61年。此一黄白交点向西退行的现象,早在东汉末年就已由刘洪所发现,刘洪以为此点乃依每27683/1488(=18.60417)日退行一度的均匀速率运动,亦即一周天约需18.60年。而《七曜攘灾决》中所称的「一年行十九度三分度之一」,相当于一周天18.62年,此与章动周期相当接近,更证实罗㬋确为黄白交点之一。又据该书中所记元和元年(806)之后共93年的罗㬋躔度推断,当时乃定义罗㬋所在为黄、白道两交点中的升交点。
在《九执历》中,罗㬋又被称为「阿修」,此历以显庆二年(657)二月初一日为历首,其中记阿修的运行周期为6794日(约合18.60年),并称阿修在历首时乃位于「五相二十四度四十分」,由于一相即30度,故约合黄经174.7度,经以现代天文知识回推白道升交点的位置后,发现其在历首的平行黄经(MeanLongitude)应为175.9度,显然此历亦是以罗㬋为白道的升交点。又,我国古代云南□族所使用的印度系统历法,同样是将罗㬋定义成白道的升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