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镇

更新时间:2023-11-27 16:50

百侯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位于大埔县境东部,西接湖寮,东连大东、双溪,北靠岩上,西邻湖寮,南依平原、枫朗。总面积110.24平方千米,2018年户籍人口为30017人。截至2020年6月,百侯镇下辖1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

历史沿革

百侯原名白堠,这一名称,最早可见于旧寨里村“蔡仙人圳”水口旁的宋代石刻。

据明、清县志载:原在大产(今大东)所设巡检司署,后曾移驻此。

清朝康熙年间,当地进士杨之徐倡仪改“白堠”为“百侯”,取“白侯辖地,出百位封侯”之意,至民国初年正式采用“百侯”的名字。

民国时期先后置百侯区、梅河区署于此,前者包括今百侯、大东、枫朗、双溪4区域。

1952年,枫朗、双溪另立石云区。

1957年,分立大东乡。

1958年,大东乡又合并人百侯公社;。

1961年,析出大东公社。至此,百侯自立社、区。

1986年冬,改为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6月,百侯镇下辖14个行政村(曹鲇村、软桥村、旧寨里村、帽山村、曲滩村、横乾村、东山村、南山村、新乐村、苏姑坪村、武塘村、白罗村、侯南村、侯北村)和1个社区(百侯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百侯镇,位于大埔县境东部,西接湖寮,东连大东、双溪,北靠岩上,西邻湖寮,南依平原、枫朗,总面积110.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百侯镇境内东有廓山嶂,西有帽山,中间低平,为大埔县第二大盆地。境内以帽山为最高,海拔891米。

水文

梅潭河水经南山、白罗、东山、上村、侯北、侯南、曲滩等村,自东向西贯穿百侯镇境,经湖寮和三河镇注入韩江。

矿产资源

百侯镇主要矿物资源有钠长石、石英石、黏土、陶泥等。

人口

2018年,百侯镇户籍人口为30017人。

经济

2016年,百侯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6.9亿元,同比增长11.5%;农村人均纯收入达12160元,同比增长10.6%;地税收入达358万元,同比增长12.2%;国税收入达267.8万元,同比增长13.5%;共引进招商引资项目2个,引入资金3亿元。

历史文化

得名由来

相传,古时旧寨里和马山顶等山头设有为兵防互通信息用以报警之烟墩,称作“堠”。此堠是用白石白土(瓷土)砌成,故为“白堠”,后来成为地名。清朝康熙年间,当地进士杨之徐倡仪改“白堠”为“百侯”,取“白侯辖地,出百位封侯”之意,至民国初年正式采用“百侯”的名字。

方言

百侯镇通行客家语

文化之乡

百侯素称“文化之乡”,人才辈出。明清两代,从百侯走出了5位翰林、24位进士和134名举人,翰林有清康熙年间的萧宸捷,杨缵绪、杨黼时与杨演时兄弟,以及嘉庆年间的张翱;进士则有入清后粤东第一个进士萧翱材、杨之徐及张翱之父张树勋等。

一腹三翰林

一腹三翰林是说百侯镇士绅杨之徐的三个儿子,五子杨缵绪、六子杨黼时、七子杨演时先后于康熙六十年(1721年)、乾隆元年(1736年)和乾隆十年(1745年)考中进士,均被钦点为翰林。

同榜三进士

同榜三进士是指乾隆十年(1745年),杨成梧、杨演时、杨文振“同捷南宫”,成为同榜进士。

同堂七魁

同堂七魁是指杨之徐同期考中举人有七个孙子。但实际上杨之徐的孙子远不止这“七魁”,其原配夫人吴氏所出的另外四个孙子也在这一时期考中举人。

非遗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有鲤鱼舞鲤鱼灯)、百侯龙珠灯五鬼弄金狮百侯薄饼百侯牛肉干忆子粄等。

风景名胜

百侯镇位于有着“客家香格里拉”美誉的大埔县东面,梅潭河自东向西贯穿而过,将古镇划分为南北两片。百侯镇是梅州最早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乡镇,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百侯名镇旅游区的所在地。

明清古屋建筑

作为清代粤东地区的科举重镇,百侯古镇留下了众多名人故居、仕宦官邸、书斋等。据统计,百侯现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屋建筑共120多座,其中既有官宦富商的深宅大院,又有别具一格的大小祠堂;既有原始典型的客家民居,又有亦中亦洋的建筑院落。

通议大夫第

通议大夫第是乾隆年间陕西按察使杨缵绪的故居,是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九厅十八井的府第式客家大院。通议大夫第是三堂四横屋,上堂悬挂着乾隆皇帝赐给杨缵绪夫人蓝氏的“七叶衍祥”匾额,褒奖其敬老爱幼,上见祖、父、下见曾孙、玄孙。

肇庆堂

肇庆堂,广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7年,由侯南村人杨敬修的三儿子杨荫垣兴建。建房时选取优质石材、木料,并从各地请来建筑、雕刻、绘画水平精湛的工匠,建造西式洋楼时还特地聘请外国人监工,历时3年才落成。正堂的横匾“肇庆堂”是原国民党将军张发奎所书,下堂横匾“人登寿域”则是民国名人陈炯明所书。

太史第

太史第位于侯南村,始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系“一腹三翰林”之一杨黼时所建。砖木结构,三进院落二横屋,九厅十八井,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该建筑规模宏大,是典型的殿堂式围龙屋,如今是百侯农耕文化博览馆,成为古民居活化的样板。

兰台书室

兰台书室坐落在通议大夫第旁,由“一腹三翰林”之一的杨缵绪妻子蓝氏所建,供族人子弟读书。从书室门口望去,一眼可见四道或方或圆的门槛,寓意深远。一方一圆的造型表示“无规矩不成方圆”,四道门槛代表古时科举的童试、乡试、院试、会试。

百侯三十六巷

“石路逶迤略约斜,映山红是杜鹃花。牛行屋后鸡栖树,世长茅檐三五家。”杨黼时诗中描绘的山村小景,至今在百侯仍可见。行走在百侯三十六巷,鹅卵石铺成的石路蜿蜒曲折,偶尔能看到屋主为求平安在墙上刻有“石敢当”的小石碑,巷头巷尾随处可见古朴大方、精美绝伦的古建筑。

企南轩

企南轩原是杨之徐所建的书斋,损毁后于民国年间重建。如今所见的企南轩由一座堂屋和一座西式洋楼组成,西式圆弧门窗与中式窗格浑然一体。

海源楼

海源楼建于1917年,是百侯人杨潮南在马来西亚经商兼做“水客”发家后建造,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典型建筑。它的大门设计为欧洲教堂风格,而屋顶又继承了客家民居建筑特点,呈“人”字形,一中一洋相得益彰,为人称道。

著名人物

古代的百侯,文杰众多。近代的百侯,依旧人才辈出。在“俊采星驰”文化墙上,记录着从百侯走出的11位将军、院士和名人贤达,如抗日名将罗卓英、老一辈革命家杨应彬、科学院院士杨文采和著名的爱国华侨、大实业家萧畹香等。

荣誉称号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荣誉称号。

2019年12月30日,百侯镇入选首批“广东省旅游风情小镇”。

2021年6月,大埔县百侯镇党委被中共广东省委授予“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3年10月,被评定为“2023年广东省森林城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