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尺竿头

更新时间:2024-01-17 15:25

百尺竿头(拼音:bǎi chǐ gān tóu)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宋·释道原五灯会元·长沙景岑禅师》。

成语出处

宋·释道原五灯会元·长沙景岑禅师》:“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百尺竿头”。

成语故事

宋朝时,长沙出了一位叫景岑的高僧,号招贤大师。他精研佛法,能对佛法做深入浅出的解释,并且经常到各处讲经。

有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很多僧人都慕名前来听讲。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景岑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就站起来向景岑请教。景岑有问必答,二人谈论的非常融洽。在谈话过程中,景岑为了解释一个问题,就拿出了一份偈帖,他指着偈帖上的一段文字唱道:“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是百丈的竹竿并不是最高点,还需要更进一步,才是真正的高峰。

成语寓意

鲁迅曾经说过:“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人最大的对手,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唯有超越自己,才能达到真正的进步与成功。“不满足”是一种盼望,是一种追求,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初露锋芒时的足球名将贝利,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当记者问“你哪一个球踢得最好”时,他毫不犹豫地说:“下一个。”而当他成为世界著名的球王之后,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仍然是“下一个”。贝利的“下一个”说明他是清醒的,他从未满足于当下的“这一个”,而是将最好的锁定在了永无止境的“下一个”。

“不满足”就像一级级阶梯,只有永不满足,人类才能从低级走向高级,才能从原始社会山洞草棚为居、树叶兽皮为衣的艰难困苦中摆脱出来,才能从过去的石制工具发展到如今的电子技术、太空航空。成语告诉人们,只有保持永不满足的精神,即使已经达到了“百尺竿头”的地步,也仍需要继续攀登努力,追求更高的上进。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百尺竿头”指桅杆及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不满足已有的成就,要继续攀登努力,更求上进。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多与“更进一步”连用。

运用示例

宋·朱熹《答巩仲至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

元·张养浩《折桂令》曲:“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

成语辨析

百尺竿头—再接再厉

“百尺竿头”与“再接再厉”都有不满足当下的成就而不断努力的意思。区别在于“百尺竿头”指的是在一定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取得普通人眼中已经不错的成就时,还感觉远远不够,接着努力。而“再接再厉”指始终保持斗志的一种态度,也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形容一次又一次加倍努力。“再接再厉”多用作赛场上的鼓励用语,适用于大多数人,但是,“百尺竿头”则仅仅适用于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少数人,或者适用于在某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希望争取更大更优异成绩的人。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