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1 16:30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既指世界正在经历的大态势,也指中国面临的大态势,而且这两大态势是彼此影响、互为因果的;是中国共产党针对当前世界发展局势提出的重要论断,这一判断对于在新时期认识和判断国际局势,明确中国发展方向、制订相关任务计划,并进行中国国内外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是中国为世界共同发展提出的思考,是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形势判断。
“大变局是人们对世界格局变化的认识概括,大变局之‘变’有其自身的规律和逻辑。”这个大变局,是从事实上“一家独大”的单极世界向协同共治的多极世界的转变,是现代化发展路径从一元走向多元的转变,也是社会主义从遭遇严重挫折向21世纪焕发蓬勃生机的转变。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资本主义萌芽主要出现在西方国家,这些国家在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之后相继成为工业强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独立运动,促进世界的政治版图随之发生变化。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成员国总数共有51个,多数是欧美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起主导作用。截止到2019年,联合国的成员增加到了193个,其中绝大多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独立的国家,以这些国家为主体的“第三世界”开始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成了战后国际事务中一支重要力量。“第三世界是由超越两大阵营、超越国家性质的发展中国家所组成,它成为一支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举足轻重的力量。”世界大战造就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时机,而革命则解放了被压迫民族和殖民地人民,导致了中国、印度、土耳其等东方国家成立了独立的多民族国家,国际社会中的主权国家增长近200个。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是第三世界形成的起点,标志着亚非国家开始作为一支崭新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发展的里程碑。1964年出现的七十七国集团,是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重要而鲜明的标志。发展中国家的逐步兴起改变了世界政治版图和政治格局,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加速了世界一体化的整体进程。
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同时成为影响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力量。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一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将带动系列的产业发展和变革;二是与新能源、气候变化、海洋开发、空间开发等相关的技术创新更加密集;三是绿色经济、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展现出了重大的科技活力。
当下,正在孕育兴起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将会对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首先,信息技术将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出重要的连锁效应;第二,生产将走向智能化、自动化,企业变革速度加快,不断催生出新的运营模式;第三,传统的低技能劳动会受到巨大冲击,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也将不断降低,这对全球的分工模式、各国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历史实践表明,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对任何国家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此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浪潮中,必然会有一些国家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的引领者,国际竞争格局必将发生深刻调整。
21世纪以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世界多极化加速发展,国际格局日趋均衡,国际潮流大势不可逆转。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新工业革命推动新兴市场国家高速发展,为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发展机遇,尤其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成为新兴大国力量,对世界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有利于持续推动完成国家重大战略安排。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引擎。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亚投行的设立、G20峰会的召开都表明中国在国际经贸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可以说,中国用几十年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完成的工业化历程。
其次,中国已经从一个追赶者变为一个迅速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参与者和领跑者。2019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坚持进一步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位居世界前列,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是美欧日等国的总和。事实充分证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正勇立潮头,担当起大国责任,走向世界中央。尤其是自2013年习近平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已有138个国家积极响应支持,40多个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极大地增强了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产业合作和金融支持。中国积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推动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稳步发展,为世界的稳定和繁荣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晚清的李鸿章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惊呼: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又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李鸿章讲的变局,实质上是中华民族前所未有之危局。
2014年8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军事领域发展变化广泛而深刻,是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
2017年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工作座谈时进一步强调:“要立足国际秩序大变局来把握规律,立足防范风险的大前提来统筹,立足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大背景来谋划”。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对世界格局做出宏观判断。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驻外使节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放眼世界,我们面对的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2018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讲话上指出:“当前,我们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提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在国际意义上的第一次论述。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再次指出:“当今世界的变局百年未有,变革会催生新的机遇,但变革过程往往充满着风险挑战,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2018年12月,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
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新工业革命风起云涌,充满机遇和挑战。在当今世界行走,恰似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各国领导人,我们没有退却的理由,只有前进的选项。唯有风雨兼程,才能无愧于人民重托,才能让我们的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站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口,愿我们都能不负使命、不负时代。”
2019年6月7日,在第二十三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全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辞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陈代谢和激烈竞争前所未有,全球治理体系与国际形势变化的不适应、不对称前所未有。”
2020年9月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考验。”
2020年9月9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开创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2020年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和困难的历史。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影响,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国人民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新冠肺炎疫情不会是人类面临的最后一次危机,我们必须做好携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战的准备。”
2020年10月29日,在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截至2021年7月31日,在中国知网上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关的学术论文共312篇,其中,核心期刊文章166篇。从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研究热度的变化可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热度稳步上升,表明学术界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视程度提升,为未来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
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判断提出后,在中国国内外引起了关注和讨论,既有积极赞扬的,也有谨慎观望的。时至2022年,随着新冠疫情等国际新情况的出现,全球治理等国际问题的暴露,以及数字科技变革的持续深入,关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注和讨论不但没有停止,反而更加热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反响,成为越来越多人观察世界形势的重要出发点。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百年”这样的时间尺度,一方面是自然时间尺度。这个百年,在自然时间上确定为1919-2019年。但“1919年”、“2019年”这两个自然时间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要理解“1919年”、“2019年”所具有的特殊含义,它们之作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间起点与时间终点,需要从社会时间上审视方才能明其究竟。
从起点上看,“1919年”可以被看作大变局起始之年。一是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开启了一个新的世界历程。
1919年的五四运动作为国际新秩序建构的中国反应,给这一年度打上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印记。在此之前,1904年晚清政府终结科举考试,实际上已经开启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政治大门。但直到1919年,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政治抗争,才充分彰显了世界老大帝国现代转型的惊心动魄。这确实是当时世界的一个重大变局。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运动,它绝对不局限于中国意义。以此为世界社会时间的新阶段起点,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从终点即“2019年”往回看,这一年也可以被视为大变局的百年终局之年。一是因为1919年一战后的分赃之争开启的东西之争,有了一个明显的改写。当时疲弱而必须诉诸社会运动以示抗争的中国,如今已经崛起为国内生产总值世界第二位的大国。这让世界经济版图与地缘政治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二是这一年之前的数年,科学技术的迅猛突破,大大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既定状态,开启了一个人类必须聚精会神对付的新局面。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变局”的字面含义是“变动的局面”“非常的局面”,其中的“局”表“形势”“情况”或“局面”之意。从某种意义而言,任何形势变化都可以称作“变局”,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则可称作“大变局”,如果出现一百年、一千年来从未有过的新局面,那就是百年或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年来美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中国形成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判断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影响当前中美关系的最主要变量。(新时代的中国思想与世界变局——中国智库国际影响力论坛2019,2019年12月17日)
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版图,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赖中国的继续发展,才能够进入到一个新的、和平的、稳定的格局。(2021全球智能物流峰会,2021年10月18日)
世界殖民帝国体系的解体和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体系的形成,社会主义的发展、曲折和变革深刻彰显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明交往与世界历史研究”彭树智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2021年12月18日)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的出发点是中国的外交和国际关系、国际地位问题,不是讲一般意义上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做好新时代外交工作,首先要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精神,正确认识当今时代潮流和国际大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需要建立更加良好的国际关系,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更高效地利用国际市场来发展中国,这才是大问题。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决策重大战略和政策必须充分考虑国际因素。
第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中国选择更加主动、更具活力、更加先进、更加高效的开放经济模式的良好大环境、大背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主动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双向开放、命运共同体建设、自贸区建设以及争取更多的制度性话语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的核心是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第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也有许多相对比较稳定的因素,在决策中要特别注意。事物总是处在不断发展变化过程之中,但是,也有许多相对不变和基本稳定的因素。比如,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世界经济重心还将继续稳定,这就是北美经济区、东亚经济区、欧盟经济区等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然是主体,国际格局之变不会太大。“随着一大批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群体性崛起,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的态势更加明显。全球治理结构将会发生一些变化,新兴国家对全球治理的广泛参与,全球治理的理念、机制和形式都在发生显著变化。随着众多亚非拉国家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文化自信,人类社会的文化、观念、思想和制度正变得日益多元。”
第四,中国在依据“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决策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的时候,一定要特别关注新的变化因素。比如,一大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前所未有,世界最强的国家美国从一个常量成为最大的变量前所未有,西方内部的四分五裂前所未有,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激烈较量前所未有,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推动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情形前所未有。所有这些因素告诉我们,研究中国的发展机遇,不宜只考虑中国的情况,也要充分考虑别的国家的情况和发展可能。不仅要考虑原有的国际因素,还要考虑新的国际因素,新的合作发展的可能。
第五,从历史纵深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变局的本质是指国际力量的对比变化,大变局的动力来自制度变革、生产力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根本上是由创新发展和先进生产力决定的。要深刻理解“大变局”的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还需要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制度结构与产业结构、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内循环与外循环、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等多方面去理解,才能准确领会这个论断的时代价值。
第六,要不断加深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述的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个论述,虽然主要内涵和目的是针对中国的开放发展、国际关系、国际地位和国际作用等问题,实际上,这个论述还包括其他许多重要的相关内含。比如,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中的“大变局”理解成体制大变局、机制大变局、创新大变局、战略大变局、政策大变局、规则大变局等。也就是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论述,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观和发展观,内含着多方面的重大理论和政策要素。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论断的价值内涵,伴随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而不断丰富拓展。一是在实践中不断丰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本内涵。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流行已成为影响当代世界局势发展的重要因素,推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百年未有之大疫情”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推动国际局势发生更加深层次的变革。二是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蕴藏的机遇与挑战的认识不断深化。面对“变局”,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要在“变”中坚守“不变”,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在“变”中把握机遇,抓住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变”中迎接挑战,强化底线思维、提高风险意识、危机意识,提升防范、应对重大风险与全球性挑战的能力。三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方案深入人心。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努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在科学把握当代世界局势及其内在规律的基础上,聚焦全人类共同利益的“良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想要得到永久发展的国家与民族的必然选择。
2017年至2021年上半年,学术界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做出一定研究。总体上看,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层次不断深化,学科化、专门化指向不断增强,为未来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一,宏观研究多,微观研究少。综观中国国内学术界有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研究可知,研究大多从国际关系、世界格局领域分析“百年未有大变局”之“变”,而未将“变”与具体学科领域相结合探讨“变”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影响。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研究大多偏理论性,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少。
第二,解构研究多,建构研究少。研究大多抛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带来的影响,讲明中国在“大变局”中需应对的问题,但在深层次原因基础上挖掘解决方案较少,未能通过探讨变化原因以定义未来走向。
西方学术界、政界对中国的刻意误读一直没有停止。中国的发展势头越是良好,西方国家污蔑中国的步伐就越是加快。归根结底,西方国家一味沉迷于国际权力分配,担心失去自身优势,担心中国的崛起成为牵制其全球势力的重要力量,于是将中国作为攻击对象。因此,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研究仍有很大空间。首先,应充分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将中国发展与国际大趋势相结合,不能就变局而言变局,着力体现出“变”对中国的意义。其次,应注重实证研究与专业化研究,增强研究的学术性与说服力,力求在有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研究中形成多元化格局。最后,应加强建构研究,在现有理论成果上积极开拓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变”的实践研究,以期形成一定的预判,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环境。
2021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入选。
2021年12月30日,《中国新闻周刊》公布2021年度十大热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入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对国际格局巨大变迁和国内治理出现综合难度的重大判断。(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丝路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 王文)
近些年世界乱象丛生,而在经历了2020年的新冠疫情之后,全球的不确定性又增加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谓对当今国际局势最好的概括。(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问题专家 金灿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