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21 10:41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英文:HMS Argus,舷号:I49,又称:阿耳戈斯号),是英国皇家海军隶下的一艘航空母舰,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通式甲板航空母舰。
1909年7月25日,法国人布莱里奥驾机飞过了英吉利海峡,英国认为其丧失了过去在战略上和地理上的优势地位,单凭海上防御已行不通了。这次飞机跨海飞行的成功,使人们意识到制空权将和制海权同等重要,飞机在军事上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肯定。1909年,一直致力于飞行事业的法国人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飞机与军舰结合的梦想,在他当年出版的《军事飞行》一书中,首次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设想。令人遗憾的是,他的设想没有引起法国重视,法军方当时感兴趣的是研制水上飞机,但克雷曼的设想为美国和英国实现航母梦想带来了希望。
1910年11月14日,美国试验小组在新型的“伯明翰”号轻巡洋舰的前甲板上,铺设了一条长25.3米、宽7.3米的木制飞行跑道,飞行员尤金·伊利驾驶一架单人双翼飞机在这条特制跑道上迎风起飞成功。1911年1月18日,尤金·伊利又驾机在“宾夕法尼亚”号重巡洋舰上成功降落,这两次起飞与降落试验,奠定了航空母舰作为一种新舰种的技术基础,引起世界各国海军的普遍重视。美国虽说技术上率先突破,但将克雷曼·阿德的梦想变成现实的却是英国。
1912年,英国海军对一艘老巡洋舰“竞技神”号进行了大规模改装,工程技术人员拆除了军舰上的一些火炮和设备,在舰首铺设了一个平台用于停放水上飞机,另外在舰上加装了一个大吊杆,用来搬运飞机,这样其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然而,它却并不是阿德所勾画的那种航空母舰,也不是现代意义上航母的雏型,因为舰上所载的飞机并不能够在舰上直接起降,所有飞机都需要从水上起飞和在水上降落,然后再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
1914年,皇家海军在英国查塔姆船厂将一艘运煤船改建成水上飞机母舰皇家方舟号航空母舰,1914年12月10日服役,这艘水上飞机母舰作为英国海军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飞机母舰加入现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但实际上其只能称之为可以在舰上起飞飞机的第一艘水上飞机母舰,因为飞机仍然不能在舰上降落。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号、“女皇”号和“里维埃拉”号三艘水上飞机母舰及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一支英国特混舰队,受命前去袭击库克斯港的德国飞艇基地,因浓雾弥漫,飞行员没有找到目标,遂改袭停泊在港内的舰队。然而,由于水上飞机所携带的炸弹威力太小,最终也未能对舰队造成损害,只好无功而返。这次袭击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却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舰为主的特混编队从空中攻击敌舰的全新战法和光明前景。时隔不久,水上飞机母舰在达达尼尔海战中开始大显身手。
1915年8月12日,英国海军飞行员埃蒙斯驾驶一架从水上飞机母舰上起飞的肖特184式水上飞机,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鱼雷击沉了一艘5000吨级的土耳其运输舰,这是水上飞机诞生后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战果。1916年,英国的航母设计师总结水上飞机参战以来的经验教训,重新提出了研制可在军舰上起降飞机的航母的问题,并建议把陆基飞机直接用到航母上去。此后,英国的设计师们开始对航母的结构进行新的重大修改。
1917年3月,英国海军将一艘正在建造中的光荣级巡洋舰“暴怒”号改建为飞机母舰,“暴怒”号的前主炮被拆除,在舰体的前半部加装了69.5米长的飞行甲板,铺设了木制的飞行跑道,改装后被称为“飞机载舰”,标准排水量19153吨,航速31.5节,共搭载10架飞机。但是,由于舰上高耸的塔式桅杆和烟囱的阻碍,起飞后的飞机无法返回母舰。为了打破飞机着舰禁区,英国海军少校邓宁进行了勇敢的尝试。1917年8月2日,邓宁驾驶“幼犬”战斗机用侧滑着陆的方式艰难地降落到航行中的“暴怒”号前甲板上,在世界上首开飞机在航行的军舰上降落的先河。几天之后,当邓宁又一次试图重复这个惊险动作时,飞机翻出军舰坠入海中,邓宁不幸以身殉职。血的教训使英国人明白,仅依靠驾驶员的技术是无法弥补装备方面的根本缺陷的,要实现常规飞机在军舰上的安全起降,必须彻底改变母舰的结构。
1917年底至1918年初,“暴怒”号进行了大改装,这一次将军舰后主炮和后桅拆除,在舰体后部加装了86.6长的飞行甲板。这样以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为界,前部甲板用于飞机起飞,后部甲板用于飞机降落,飞机可以互不干扰地同时进行起降作业。尽管如此,“暴怒”号仍然不具有全通式的飞行甲板。飞机虽能勉强着舰,但由于舰体中部的舰桥、桅杆和烟囱引起的湍流的影响,飞机着舰仍然十分困难。所以,此时的“暴怒”号还是一艘很不完善的航空母舰,因此英国下决心建造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1917年,英国在改装“暴怒”号的同时,在吸收美国先进技术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将“库帝罗索/罗索伯爵/卡吉士(S.S. Conte Rosso)”号商船改造为航空母舰,该船最早是英国为意大利罗亚德·萨包多公司(Lloyd Sabaudo)建造的客轮,标准排水量15350吨,由英国格拉斯哥的威廉比尔德莫尔公司建造,于1914年放下龙骨,然而在它下水前就因战争停工,在1916年9月被皇家海军收购。
1917年12月2日,航母下水,1918年5月,航母改造完成,改装花费66.05万英镑,皇家海军以希腊神话中的百眼巨人的名字“Argus”为其命名。
1918年9月19日(一说6日/16日),百眼巨人号航母正式编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然而由于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匆忙入役的百眼巨人号曾设想携带鱼雷轰炸机对德国公海舰队的锚地发动攻击,因战争结束也没有实施,也未接受战火的洗礼。一战结束时,百眼巨人号刚刚完成训练形成战斗力,英国海军恢复和平体制,与后续建造的全新航母相比,该舰的小型体积搭载能力不足与低航速,它作为战斗舰只的价值有限,因此,它主要被用来发展航空母舰科技和训练海军航空兵。由于百眼巨人号在1921年12月9日前建造,因此华盛顿海军条约归类它为实验船舰,并不需要拆除。
1925年11月1日,百眼巨人号舰体又进行了改造。20世纪20年代末期,百眼巨人号被更先进、更大的舰只所取代,因而被调离第一线,作为训练用航空母舰。1930年4月列入后备役,1932年接受第二次大规模改装,1936年接受第三次大规模改装。百眼巨人号在二战初期作为训练舰,但因为1939年至1941年皇家海军的严重损失,勇敢号、光荣号与皇家方舟号等航空母舰接连被击沉,卓越号也受到重创,百眼巨人号因此再被召回第一线。1944年12月退役,1946年5月6日从英国海军除籍,1946年12月5日出售拆解。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在改装之初,就装设了贯通前后的全通式甲板,让传统飞机能够起降。在该舰建造之前,暴怒号航空母舰就曾装设了被上层主结构分离的舰尾与舰首甲板。最初百眼巨人号计划在两舷侧甲板分别装设并列的岛状结构上层建筑,容纳舰桥与烟囱,但因为“不定常涡流”的问题,阻碍飞行而取消此计划。正当英国的造船专家们一筹莫展之时,一名海军军官却想出了一个奇妙的办法。这个办法就是,把舰桥、桅杆和烟囱统统合并到上层建筑中去,然后把整个建筑的位置从飞机甲板的中间线移到右舷上去,这样,起飞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连为一体,而“不定常涡流”的影响也将不复存在,这位海军军官把自己的高招称之为“岛”式设计。
舰型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取消了飞行甲板以上所有的上层建筑,飞行跑道前后贯通,形成了全通式的飞行甲板,极大地方便了舰载机的起降作业,形成“平顶船”的样式,这种结构的航母被称为“平原型”,初具了现代航母的雏形。在舰体两舷设置露天舰桥,并在飞行甲板前部中心线安装小的升降式操舵室,飞行作业时下降到甲板以下。为了减少烟囱排烟对飞行甲板的影响,原有的烟囱被拆除,设计人员设计出将锅炉烟气汇集到两条布置于飞行甲板与机库顶棚延伸至舰尾的水平烟道中从舰尾排出,从而清除了妨碍飞机起降的最大障碍,但烟道散发的高温影响了机库的作业环境。1920年代初期,百眼巨人号在舰尾增加了一座起重机。
结构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利用了邮轮船体宽大的内部空间设置单层机库,以及燃油库、弹药库等与航空作业相关舱室,机库前部与中后部有两部升降机在机库与飞行甲板之间转移飞机。机库以当时标准来说算是相当地大,并以内部的防火帘幕相分隔,因此,它是唯一一艘英国在二战中使用、能够将不折起机翼的陆基飞机收纳进机库的航空母舰,这也使它在日后成了执行运输飞机任务的重要舰只,并经常被布署。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对动力设施实施了改进,由原来的9台燃煤锅炉改为12台燃油锅炉,航速超过20节,以便协同舰队作战。20世纪30年代后期改装锅炉后功率达到20000匹马力,使其最高航速超过20节,在16节速度下可航行8090公里。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可搭载16至20架舰载机,其舰载机采用了一种原来在陆基起降的“杜鹃”式鱼雷攻击机,它有折叠式的机翼能携带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鱼雷,具有很强的进攻能力。由于这种飞机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于第一批准备上舰的飞机,未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0月1日,由理查·贝尔·戴维斯(RichardBell Davis)中校驾驶的支柱式飞机首先在百眼巨人号完成降落。
1925至26年期间,百眼巨人号进行二度改装,解决舰身重心过高稳性不足的问题,满载排水量增至17020吨。
1938年6月30日,百眼巨人号重新回到一线服役。
1940年6月,百眼巨人号执行第一次作战任务,与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护送一支运送澳、新部队的运兵船队抵达英国。
1941年至1942年期间,百眼巨人号运送飞机到马耳他、直布罗陀和塔科拉迪。
1941年8月,百眼巨人号运送了一中队的飓风战斗机到俄罗斯。
1941年后期,百眼巨人号被派往H舰队前往西地中海。
1942年6月在鱼叉行动中,百眼巨人号提供空中保护马耳他船团的护航舰队,百眼巨人号有15架剑鱼式攻击机以及管鼻燕式战斗机、鹰号航空母舰有16架海军型飓风战斗机。两艘航空母舰可在同一时间里保持2架管鼻燕式与4到6架飓风式战斗机于空中,在作战期间,两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共击落了13架轴心国战机,自身则损失了3架飓风式与2架管鼻燕式。
1942年,百眼巨人号并派去支援北非战场的火炬行动,在作战过程中被德军轰炸机击伤,而到1943年时再度转为训练用航空母舰,1944年时退至后线,作为供士兵住宿的船舰。
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是世界上第一艘全通式甲板航空母舰,是英国皇家海军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外型的船舰,但因为其起初并非作为航空母舰而设计,而只能说具有现代航舰的雏型,而世界上第一艘以航空母舰的设计而建造的船只为日本的凤翔号航空母舰,但是百眼巨人号在航母发展史上的开拓性地位是无法抹杀的。
百眼巨人号已经具备了现代航空母舰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和形状。它的诞生,标志着世界海上力量发生了从制海权到制海与制空相结合的一次革命性变化,敲响了“巨舰大炮”理论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