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市遗址

更新时间:2024-07-18 15:29

皂市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皂市镇石家坪村,面积约7万平方米,是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遗址。

历史沿革

1977、1981年,共进行了2次大规模的发掘,发掘面积约2600平方米。

2001年,进行了一次发掘。

2024年1月30日,入选湖南省第一批省级大遗址名单。

遗址特点

综述

皂市遗址属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面积约7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2米不等。遗址分布区的东、西两头包含有早期新石器遗存、商代青铜文化遗存、东周楚文化遗存三个时期的文化堆积,出土有陶器、石器及小型铜器。

遗迹

灰坑,三十二个,其中H1~H7、9、12、17、21、25、28为东周灰坑,H16可能是墓葬。H8、10、11、13、14、15、18、19、20、22、23、24、26、27、29、30、31、32、33等十九个灰坑为商代堆积。 H8、18、26与H23一样,均为三连坑。H23主要部分在T10,少部分在T9,压在第3层下,实为三个相连的灰坑。H23C全部在T10内,呈不规则圆形。坑口距地表深1.14米,直径约2.5米、深0.86米。坑底长1.35米、宽0.86米,东西呈缓坡状。坑内土质黑灰色,夹有木炭,遗物不多。H23C与H23B有狭窄通道相连。H23B在T10西南角,往南延伸到T9。清理部分略呈长方形,南北长2.7米,东西至探方边宽1.6米。坑口至地表深1.3米,斜坡状收缩,深0.7米,坑底长1.7米、宽1米。土质灰黑带砂性。坑内陶片较多,可辨器形有鬲、豆、碗、罐、壶、篡、釜(鼎)等,还有石镞、石球、砺石。H23A在T10东南角,部分向南伸入T9,少部分压在两探方东边隔梁下。开口距地表0.94米,长椭圆形,长径约2.8米,短径约1米,坑深1.06米。南北两壁较直,东西为平缓坡道收缩。坑内土质甚黑,多炭渣。出土陶片以粗泥黑陶为主,有少量黄陶。H23A、H23B、H23C均深入生土中,周围都有表面较平坦的生土台。

H8、18、26均在T19。H26与H18部分压在T19北边隔梁中,坑口均在第3层下,开口深度均在0.65~0.7米处。H18为圆形,直径约1.3米,与H26之间用大石块隔开。坑内有两层,上层颜色深灰,下层灰黄。底从东往西加深,呈缓坡状。H26与H8实为相连的一个大坑。H26最深达1.5米左右,底部近平。H8呈“8”字形中间以大石块分开,长3.6米,最宽处近2米,深约0.7米。H16与H8均为黑灰色土,含较多炭粒,土质疏松。H18、H26与H8的北半部有三十多块大石头,最大的长0.4米、宽0.24米,绝大部分放置在距地表深0.8~0.9米处,少量在1.2~1.5米处。H18内的石块最密集,含义不明。H18出土陶盆、石镞、铜镞等,H26和H8出土陶器、石器较多,有三件较完整的假腹豆,还有陶豆、带系小罐,石器有砺石、石饰件以及铜铁和铜渣。在第3层下,还发现几处似有意放置在一起的器物,三、五件不等,有可能是随葬器物,但不见人骨、葬具痕迹。

M1,在T4第3层下,墓口距现地表1.1米,深入生土层中。墓坑残长1.9米、宽1.8米、深0.43米。坑内出盆、罐、釜、甑各一件,皆残破。

M2,在T12第3层下,墓口距现地表深1.1米,长2.25米,宽1米,深0.7米,墓坑内为深灰褐色土,含有少量木炭、红烧土。出陶斝一件,基本完整。

M3,在T24第3层下,深入生土。墓口距现地表0.8米,平面呈梯形,窄端0.54米、宽端1.2米,长2.34米。坑壁较规整,底2.26米,宽端1.1米、窄边0.5米、深0.35米。填土为黑褐色,含木炭和红烧土块,近底处夹砂成分增多。出土物有陶豆、陶簋、陶杯各一件,陶缸二件,另有卵石五块,大小不一。

M4,在T28第3层下,墓口距现地表1.36米,长方形长1.72米,宽0.8米、深约0.24米。出陶簋二件,石网坠一件,另有大石头一块。

M5,在T27第3层中,墓坑不清,在距现表0.9米处发现陶器和陶片,并有白色骨痕迹。陶器有鬲、瓿、假腹豆各一件,釜、簋、碗各二件,石斧一件。

此外,有熔炉一座,位于T9第3层,距现地表深0.76米处。炉体长1.5米,宽0.8米左右,大体看出火道和炉瞠两部分。火道两壁墙体内层烧成焦结,底平,底部为含炭黑灰土,全长75厘米、宽约35厘米、残高40厘米,现似簸箕形。炉膛坍塌,可推定为椭圆形,炉膛底距现地表1.18米,与火道底基本上处同一水平面上。炉膛内出土陶大口缸残片多块。炉膛周围10平方米范围内,散布有七八块铜渣,最大一块面积达50平方厘米。炉体旁有大石块六块,似与操作有关。由此推测,是一座熔铜炉。

文物遗存

皂市遗址出土了大批石器,石斧、石锛、石镞、石核、石片、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以及大批陶器,即釜、罐、钵、盘、器座、支垫等,其陶器的制法、器形、纹饰均显示原始性。遗存中有大量的野猪、野牛、鹿等10多种动物骨骼,反映出狩猎在经济生活中有很大的成份。

研究价值

皂市遗址是澧阳平原向武陵山区过渡区域的一个代表性遗址。皂市遗址下层文化的年代为距今6800~7500年,早于“大溪文化”,被命名为“皂市下层文化”,这是在20世纪80年代长江中、下游区域探索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又一重大突破。

保护措施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5日,皂市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

皂市遗址保护范围:东至皂市张家回窝,南至渫水北岸,西至皂市阳泉公路,北至丫角山南脚。

建设控制地带

皂市遗址建设控制地带:东面、北面在重点保护范围线上各向外推出30米。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皂市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皂市镇石家坪村。

交通信息

自驾:自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人民政府开车前往皂市遗址,路程约21.5千米,用时约35分钟。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