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5 08:19
皇(拼音:huáng)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一般认为像火炬光焰上腾的样子,应是“煌”的本字。古先民崇拜火,故“皇”含有高贵之意,又指庄严、伟大。皇在古籍中可转指天神、先人。又特指远古的帝王。
“皇”字构型解说不一。图1为甲骨文的“皇”字,看上去就像一盏古代的灯,上面火光闪烁。又作图2,附加音符“王”。西周金文在下部增添两短横,中为灯盘,下像灯座。有的学者认为“皇”是“辉煌”的“煌”的本字,加“火”作“煌”。朱芳圃《殷周文字释丛》:“皇,即煌之本字。”也有的人认为“皇”像王著冠冕形。吴大澂《说文古籀补》认为:“皇,大也。日出土则光大,日为君象,故三皇称皇。”吴大澂认为金文的“皇”字由“日”和“土”构成,其含义为太阳从地下升起时,光亮很大,照亮了大地。由此“皇”有“大”意。又因为“日”为历代帝王的象征,所以“皇”便引申出指三皇五帝之“皇”。这样解释也有它的道理。
也有人认为“皇”是祭祀戴的一种冠。此可以用古代文献为依据,《礼记·王制》:“有虞氏皇而祭,夏后氏收而祭,殷人冔而祭,周人冕而祭。”在这里,“皇”“收”“冔”“冕”正是相当的,所以郑玄注释为:“皇,冕属也,画羽饰焉。”在《周礼·地官·舞师》中则提到有“皇舞”。郑司农说:“皇舞,蒙羽舞,书或为䍿。”《说文·羽部》:“䍿,乐舞,以羽翿自翳其首,以祀星辰也。读若皇。”以上这些记载,都说明“皇”本是一种有羽毛装饰的冠,用于祭祀时跳舞用,皇舞就是戴着这种“皇”所跳的一种舞蹈,也就是所谓“以羽冒覆头上”。而且从字形上分析,“皇”的本义是饰羽之冠,也是可以得到证明的。这样就从本义引申出“自上覆下”的意思。
春秋文字“皇”作图4,“王”字从原形体中独立出来。战国文字承袭西周、春秋文字,但上部已变形。秦代小篆上部又讹变为“自”。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称始皇帝,所以命人将“皇”字上部的构件改为“自”。“自”本义是鼻子,引申为开始的意思,“自”字和“王”字组成的“皇”字表示最初的王,也就是“鼻祖”,与“始皇帝”相符合。汉代文字则将上部又讹变为“白”,一直沿袭至今。
另外古时候将只有屋顶、没有墙壁的房子叫“皇”,正和冕“自上覆下”是一样的。这样,“皇”又有了广的意义。“皇”与“广”本来都指屋顶,引申而有广大之义。由此可见,《说文》“皇”字训为大,实际上是“堂皇”一义的引申。
从语义来看,“皇”字在上古是个充满“美、大”之义的褒义词。“皇”字在商周时期的金文和文献中,都用做形容词,与“大”的意义相关。如称天为“皇天”,对已故的长辈尊称为“皇考”“皇祖”。
【卷一上】【王部】胡光切(huáng)
大也。从自。自,始也。始皇者,三皇,大君也。自,读若鼻,今俗以始生子为鼻子。
“大也”注:见《诗毛传》。
“从自王”注:依《韵会》补王字
“自,始也。始王者,三皇”注:王,各本譌皇,今正。先郑注《周礼》云:四类三皇五帝九皇六十四民咸祀之。《尚书大传》:燧人为燧皇,伏羲为羲皇,神农为农皇。谯周说同。《白虎通》曰:三皇者何,伏羲、神农、燧人。则改燧人居第三,恐非旧也。郑依春秋纬,伏羲、女娲、神农为三皇。皇甫谧说同。
“大君也”注:始王天下,是大君也,故号之曰皇,因以为凡大之称。此说字形会意之恉,并字义训大之所由来也。皇本大君,因之凡大皆曰皇,假借之法准此矣。
“自,读若鼻”注:自下曰鼻也,则自鼻二字为转注。此曰自读若鼻,言皇字所从之自读若鼻,其音同也。
“今俗㠯作始生子为鼻子,是”注:杨氏雄《方言》曰:鼻,始也。嘼之初生谓之鼻,人之初生谓之首。许谓始生子为鼻子,字本作鼻,今俗乃以自字为之,径作自子。此可知自与鼻不但义同,而且音同,相假借也。今俗,谓汉时也。铉本无作字,误。锴本有,新刻删之。胡光切。十部。
胡光切,平唐匣 ‖王声阳部(huáng)
皇,君也。美也。天也。《说文》作𦤃,大也。又姓,《左传》郑大夫皇颉。
【午集中】【白部】皇;部外笔画:4
古文:𦤍、𦤐、𤽙、𤽚、𤽧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竝胡光切,音黄。《说文》:大也。《风俗通》:天也。《尔雅·释天》疏:尊而君之,则称皇天。《书·大禹谟》:皇天眷命。
又《汤诰》:惟皇上帝。传:皇,大。上帝,天也。
又三皇,伏牺,神农,黄帝是也。《尚书·序疏》:称皇者,以皇是美大之名。言大於帝也。《风俗通》:三皇道德元泊,有似皇天,故称曰皇。皇者,中也,光也,弘也。
又有天下者之通称。《尔雅·释诂》:君也。《白虎通》:号也。号之为皇者,煌煌人莫违也。《书·吕刑》:皇帝清问下民。《诗·大雅》:皇王维辟。《春秋繁露》:德侔天地者称皇帝。蔡邕《独断》:皇帝,至尊之称也。上古天子庖牺氏,神农氏称皇。尧、舜称帝。夏、殷、周称王。秦并以为号。汉因之不改。《前汉·高帝纪》:汉王即皇帝位,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又尊太公为太上皇。注:太上,极尊之称。天子之父,故号曰皇。不预冶国,故不言帝。《明制》:太子称皇,诸王以下不称皇,皇族各戚属,宗人府掌之。
又《礼·曲礼》祭,王父曰皇祖考,王母曰皇祖妣,父曰皇考,母曰皇妣,夫曰皇辟。注:更设称号,尊神异于人也。
又《宋史·真宗纪》:祥符五年,亲祀玉皇於朝元殿。注:玉皇,天帝圣号。
又《鸿苞博蒐》:佛一称觉皇。
又《博雅》:美也。《诗·大雅》:思皇多士。
又《尔雅·释言》:皇正也。《诗·豳风》:四国是皇。
又庄盛也。《仪礼·聘礼》:宾入门皇。
又美盛貌。《诗·大雅》:穆穆皇皇。
又犹煌煌也。《诗·小雅》:皇皇者华。《尔雅·释言》:皇,华也。疏:草木之华一名皇。
又犹荧荧也。扬子《太玄经》:物登明堂,矞矞皇皇。
又犹栖栖也。《礼·檀弓》:皇皇如有,望而弗至。
又於皇,叹美辞。《诗·周颂》:於皇来牟。注:於,音乌。
又聿皇,疾貌。《前汉》扬雄《校猎赋》:武骑聿皇。
又遹皇,往来貌。张衡《思玄赋》:察二纪五纬之绸缪遹皇。
又冠名。上画羽饰也。《礼·王制》:有虞氏皇而祭。
又屏风名。王坐所置也。《周礼·天官》:掌次设皇邸。
又舞名。析五采羽,持以舞也。《周礼·地官》:舞师掌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注:皇或为䍿。
又凤皇,灵鸟也。《书·益稷》:凤皇来仪。传:雄曰凤,雌曰皇。皇,通作凰。《集韵》:亦作䳨。
又《尔雅·释鸟》疏:皇,一名黄鸟。俗呼为黄离留。
又《尔雅·释草》疏:皇,一名守田。似燕麦子,如雕胡米,生废田中。
又《埤雅》:骊马黄白曰皇。《诗·豳风》:皇驳其马。
又星名。《前汉·天文志》:岁星,十月出,名天皇。
又国皇星,大而赤。
又馀皇,舟名。《左传·昭十七年》:楚败吴师,获其乘舟馀皇。俗作艅艎。
又矞皇,神名。《前汉·司马相如传》:前长离而后矞皇。《史记》作潏湟。
又冢前阙曰皇。《左传·庄十九年》:葬于絰皇。
又寝门阙曰皇。《左传·宣十三年》:屦及于窒皇。
又室无四壁曰皇。《前汉·胡建传》:列坐堂皇上。《博雅》作堭,非。
又涧名。《诗·大雅》:夹其皇涧。
又山水名。《山海经》:皇人之山,皇水出焉。
又地名。《春秋·昭二十二年》:刘子单子以王猛居于皇。
又姓。《左传》疏:宋戴公子皇父,其子孙以皇为氏。
又皇甫,复姓。
又《谥法》:靖民则法曰皇。
又与遑、偟、徨竝通。《左传·昭三十二年》:不皇启处。《诗·小雅》:作遑。《尔雅·释训》:作偟,暇也。《前汉》扬雄《甘泉赋》:溶方皇于西清。注:犹仿偟也。一作彷徨。
又《正韵》户广切,黄上声。《礼·少仪》:祭祀之美,齐齐皇皇。陆德明读。
又《正韵》于放切,黄去声。义同。徐邈读。
又《集韵》羽两切,音往。皇皇,祭祀之仪。《礼·少仪》注:皇,读如归往之往。疏:谓心所系往,孝子祭祀,威仪严正,必有继属,故齐齐皇皇也。《诗·鲁颂》:烝烝皇皇。笺:皇皇,当作暀暀。犹往往也。《说文》:本从自,始也。徐曰:自,从也。故为始也。今省作白。
❶“白”窄“王”宽。❷“白”居上半格;首笔撇起笔于竖中线上;“曰”,居中,上宽下窄,末笔横在横中线。❸“王”,居下半格;三横中间横最短,末笔最长;竖笔在竖中线。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汉典)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 、《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