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6-17 19:48
金山葵(学名:Syagrus romanzoffiana (Cham.) Glassm.)是棕榈科金山葵属的乔木状植物。株干高可达10-15米;叶羽状全裂,线状披针形,顶端的稍疏离,较短,横脉细而密,两面及边缘无刺,背面中脉上被鳞秕,叶柄及叶轴被易脱落的褐色鳞秕状绒毛;花序生于叶腋,之字形弯曲,基部至中部着生雌花,顶部着生雄花,花序梗的大佛焰苞舟状,木质化,顶端长喙状,背面具纵槽,花雌雄同株;果近球形或倒卵球形,外果皮光滑,鲜时橙黄色,干后褐色;原产于巴西,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地。其喜温暖湿润、向阳通风的气候环境,较耐旱、耐盐碱,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微酸性至中性土壤上。
乔木状,干高10-15米,直径20-40厘米。叶羽状全裂,长4-5米,羽片多,每2-5片靠近成组排列成几列,每组之间稍有间隔,线状披针形,最大的羽片长95-100厘米,宽约4厘米,顶端的稍疏离,较短,狭成线形(宽约2厘米),具1条明显的中脉,横脉细而密,两面及边缘无刺,背面中脉上被鳞秕,羽片先端浅2裂;叶柄及叶轴被易脱落的褐色鳞秕状绒毛。
花序生于叶腋间,长达1米以上,一回分枝,分枝多达80个或更多,每分枝长30-50厘米,之字形弯曲,基部至中部着生雌花,顶部着生雄花;花序梗上的大苞片(大佛焰苞)舟状,木质化,长达150厘米,宽达14厘米,顶端呈长喙状,背面具纵沟槽;花雌雄同株;雄花长7-16毫米(顶部的较短);雌花长达4.5-6毫米,宽4-6毫米。果实近球形或倒卵球形,长3厘米,直径2.7厘米,稍具喙,外果皮光滑,新鲜时橙黄色,干后褐色,中果皮肉质具纤维,内果皮厚,骨质,坚硬,内果皮腔形状不规则,近基部有3个萌发孔。种子与内果皮腔同形,胚乳均匀具棱,中央有1个小的空腔,胚近基生。花期2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金山葵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在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较耐荫,生长较快,耐寒力较强,能耐-5℃左右低温。金山葵喜阳光充足的环境,在深厚肥沃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良好,较耐荫,生长较快,耐寒力较强,能耐-5℃左右低温。
金山葵原产于巴西,分布于中国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地。
繁殖方式一般为种子繁殖或根蘖繁殖。栽植13年左右的金山葵开始开花结实,果实成熟期采种可待种子自然成熟脱落时在地面捡拾,也可上树直接采集。果实采回后,在阴湿通风处堆沤至果皮腐烂时,及时清洗出种子,以免果皮生发蛆虫(因金山葵的果肉较厚)。晾干种子后即可播种或用湿沙贮藏。出种率约33%,种子千粒重2700克。因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以上,因此7-9月撒播于沙床,并且播种前用38℃左右温水处理24小时,发芽率方可提高到60%,未经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只有30-40%。一般播后35天开始发芽,当沙床苗长到5-10厘米高时,可择阴雨天气将沙床苗移植到营养杯进行培育。
营养土可用腐叶土和泥炭土加1/4河沙或珍珠岩和少量基肥配制而成,移植苗木时,用黄泥浆根。夏季将金山葵置于荫蔽的环境,在苗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应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半月施尿素水肥一次,浓度为3-5%,培育一年后待金山葵长到30-40厘米时择阴雨天气带杯土植于畦地。定植地应选择深厚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移植前要深翻土地,施少量沤熟的桐麸作基肥,拌匀后即可栽植株行距一般以80厘米×80厘米或1米×1米为宜,栽植后一般要连续抚育2-3年,干旱时淋水,于生长季节每月追施氮肥或复合肥1次,干施(开沟浅施)或水施经过3年的培育,即可长成2米左右高的绿化大苗。
因其树干挺拔,族生在顶上的叶片,有如松散的羽毛,酷似皇后头上的冠饰,可孤植、列植、群植或作行道树;幼树大盆栽植,可作展会议室、候车室等处陈列,亦可作海岸绿化材料。
金山葵具有消肿止痛、避孕、散淤肿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头痛、牙痛、外伤出血等症状。
金山葵的果实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