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6-02 13:50
皇晓东,男,土家族,中共党员,1955年生,1998年7月起担任辅导员,湖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处级辅导员,08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他在近30年的教师生涯中,师德高尚、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尤其是十年如一日在辅导员工作岗位上默默坚守,千方百计帮助3000多名毕业生找到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获得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辅导员、湖南省高校实验室系统先进工作者、湖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 工作先进工作者、湘潭市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皇晓东老师的优秀事迹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电视台、《湖南日报》、湖南卫视、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教育网、《长沙晚报》等新闻媒体报道,新华网等数十家网站纷纷进行转载,网友跟贴评论不计其数,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他师德高尚,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爱
在近30年教书育人的生涯中,皇晓东似乎比别人更能体会当老师的快乐。他总是在上课之前细心备课,让枯燥的地质学和古生物学在他的课堂里“复活”;他总是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习情况,嘘寒问暖;他总是把学生的困难挂在心上,想方设法帮他们解决问题……他说:“我喜欢学生,学生也喜欢我。比起个别上完课就撒手走人的老师来,我觉得我比他们充实得多,幸福得多。”他教的课学生到课率都是100%。
因为工作需要、怀着对学生满腔的爱,年过40的他却毫无怨言地干起了辅导员。而且这一干,就是十年。“这么大年纪了,还当什么辅导员?学生事无巨细都会找你,很麻烦的”,有人劝他。皇晓东说,“没办法,就是喜欢学生。”
“他就像学生的爸爸一样”,这是皇晓东妻子对他的评价。多少次,学生生病住院,他以父亲的身份在手术单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多少次,他和爱人为生病的学生熬药、煮粥;多少次,他帮已到外地就业的学生办理各种手续,拿出工资给学生当生活费……2008年冰灾期间,土木工程学院8名同学寒假不能回家,就是在皇晓东家过年的。
皇晓东2003年春节在山东探亲时,得知烟台、威海有大型人才招聘会,马上就带上学生的资料赶到现场,收集就业信息。威海一记者不解地问:“您这么大年纪了,还来给孩子找工作?”他微笑说:“不是的,我是在为我的学生找啊。”记者为之一震,竟有这样对学生如子女般的好老师!很多用人单位看到他这样,十分感动,也专门到学校来招聘学生。
皇晓东对学生倾注了所有的爱,却很少顾及家里。除了吃饭、睡觉,他一般都和学生“泡”在一起,很少有空帮妻子干家务活。儿子小山小学到初中成绩一直很好,上高中时竞争激烈,特别希望父亲辅导,但皇晓东也一直没有顾得上。甚至在岳父去世那天,他都没能去看一下,只在工作的地方独自肃立默哀一分钟,强行不让伤心的泪水流出眼角。
他爱岗敬业,对工作投入了全部的身心
帮助学生就业,原本也不是皇晓东的工作。他主动请缨来挑这副公认的重担,既是源于对学生的爱,也是对形势的正确把握。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家逐渐取消了大学生包分配工作的政策,转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就业,慢慢成为了家长、学生牵挂、操心的焦点。常年做学生工作的皇晓东敏感地发现了这个问题,2003年他主动向学院提出来做就业工作,按照他的说法就是“能帮到学生,我心里很舒服。”他这样说道:“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就必须首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而目前学生和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学生努力读书,家长花钱送子女上大学,他们最基本的动机就是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皇晓东认为为毕业生找工作就要舍得“磨”和“跑”。每一场招聘会上,他都会将学校的资料、学生们的简历攥在手里,展台前、电梯口、饭桌上,都是他推荐学生的场所。他经常是一个一个展台来回穿梭于各个招聘单位之间,挨门挨户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为了联系上用人单位,他想尽千方百计、说尽千言万语、踏遍万水千山,磨破了脚板,说破了嘴皮,拉下了面子。几年之内,他跑遍了全国各地,参加了上百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走访了五百多家用人单位。
为了帮学生找工作,皇晓东甚至没有顾及自己的身体。他本来不会喝酒,为了学生,他经常不得不与用人单位“以酒会友”;有几次出差生病打吊针,听到用人单位的消息,拔掉针头就跑。有一次,他刚参加完长沙的人才交流会,又闻讯赶往武汉参加招聘会。归途中,才到长沙火车站,又接到通知赶往广州。在广州,因为连日的操劳,他患了重感冒,发高烧,喉咙疼痛难忍,但他没有休息,坚持带病为学生的就业奔波。回校后,他才得知,当时广州正是“非典”的严重地区。
皇晓东总结自己为学生找工作的体会就是“五心”换 “五赢”:“五心”,即热心、爱心、细心、诚心、责任心。这样,才能换回“五赢”:学生找到工作;家长满意;用人单位招到合适的员工;学校就业率高;自己满足。
这么多年下来,皇晓东用心经营了一张学生就业资源网。一方面,他广拓就业渠道。他的包里,有联系用人单位的名片本三大本、几百张。他每年给用人单位发函多达200多封,还通过电话、上网、QQ及短信等各种方式密切地注视着就业动向,收集着就业信息。仅一年收发的短信,就达6500多条。另一方面,他还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给学生找工作。现在,很多行业、很多单位都有他帮助过的学生,受他的影响,那些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帮学弟学妹联系就业单位。
皇晓东老师的辛勤付出带来了显著的成绩。他所在的土木工程学院的就业率一直高达90%以上,其中2003年为100%,2004年为99.54%,2005年为95.8%,2006年为96.15%,2007年为95.47%,2008年为96.03%。其中,他直接推荐的学生达到3000多名!这些数据是指学生已经报到上班并领到了工资后的数据,而不是那种只签个意向协议的数据。他成为了学校就业工作的一面旗帜。
他无私奉献,对名利表现出从容淡定的襟怀
皇晓东将一批又一批年轻学子育成社会栋梁,取得了不平凡的业绩,组织上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多次被评为校优秀班主任、校优秀辅导员、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等。但是,面对名利,他却表现出从容淡定。凡涉及评优、表彰、晋升等切身利益的机会,他总是让给别人,让给年轻人,好多次评先进填表写材料,都被他推掉了。他说:“我已经有很多荣誉了,何况还有这么多对我好的学生,我比谁都荣耀,比谁都幸福!”新闻媒体来采访,他总是婉言谢绝,老说自己只是尽了一个教师的本分,一切都是应该做的,没有什么值得宣传的。
1994年,皇晓东就晋升了副高职称。“按照正常情况,评个教授应该没什么问题。”同事们这样评价他。《中国教育报》记者问皇晓东:“天天为学生奔波,自己的职称论文都没顾及,后悔不?”他说:“毫无悔意,高校多一名教授,和多一名一心帮助学生就业的辅导员,我不认为后者的价值就小一些。”
确实,从学生对他的感情,就看得出他的工作多么有价值。
每次打开QQ,就有3000个笑脸向他笑,不停地有学生向他问好。每到节日,他的手机都会被学生的问候电话打爆,从早接到晚,“手臂都酸痛得抬不起来。”他有几百封信和十几本留言薄,学生都亲切地叫他父亲,并以闺女、儿子落款,称他为“永远的老师”、“亲爱的父亲”。有学生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买了两套保暖内衣,一套给父亲,另一套就寄给了他;有学生从北京为他寄来香山红叶;有学生在美国的第一个感恩节,把感恩的E-mail发给了皇老师。
有一位学生家长感激皇晓东为她儿子反复奔波找到了工作,给他寄来了1000元,被他退了回去。也有人“善意”地提醒皇晓东,“你有那么多资源,要办个职业介绍所,早就大发了,哪像现在这样辛苦没有回报。”皇晓东说,“谁说没有回报,我可以身无分文走遍全国,哪里都有学生接待,哪里都有我的儿女。每天最快乐的事,就是听到学生们就业了、干出成绩来的消息。这就是我追求的回报,我快乐和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