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7-17 16:27
分布于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华莱士区(指传统的华莱士线(从棉兰老岛的东侧海域经望加锡海峡至巴厘岛与龙目岛之间)以东、巴布亚新几内亚以西的区域,包括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努沙登加拉群岛、西南群岛、摩鹿加群岛(马鲁古群岛)、东帝汶等岛屿。),中国有分布。
保护级别: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稀有种。
皇鸠的所有亚种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图册资料来源
别名:小鹃鸠、小赤鹃鸠。
体形比斑尾鹃鸠小,体长32厘米。雄鸟头顶和头侧为栗棕色,上背及两肩的棕色稍淡,具少量黑褐色细横斑,并且具有金属绿色光泽。下背、腰部及尾上覆羽暗褐色,尾上覆羽还缀有锈红色。中央尾羽为棕红褐色,没有斑,外侧尾羽为栗棕色而具有黑色次端斑,与斑尾鹃鸠不同,没有灰色。翅膀大都为暗褐色。颏部、喉部近白色,其余下体为棕黄色,胸部还具有宽的白色羽缘,形成显著的白斑。胸侧则杂有黑色的横斑,尾下覆羽为深棕红色。雌鸟的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上背没有金属绿色光泽,胸部杂有较多的黑色。虹膜为珠灰色,嘴角褐色。脚和趾暗紫褐色,爪角褐色。
繁殖期为4~7月。常成对营巢繁殖。通常营巢于林中树上枝杈间或灌丛与竹丛间。巢主要由细枝和苔藓等构成。每窝通常产卵1枚。卵的颜色为淡皮黄色,大小为29×21毫米。
棕头鹃鸠在国内迄今仅记录于西双版纳勐腊,数量十分稀少。约估计每百平方公里面积内,数量不足1只。棕头鹃鸠的繁殖力较斑尾鹃鸠更低,加之乱捕滥猎严重,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