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16 10:28
可的松,是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主要应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及垂体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亦可用于过敏性和炎症性疾病。本品可迅速由消化道吸收,在肝脏组织中转化为具活性的氢化可的松而发挥效应,口服后能快速发挥作用,而肌内注射吸收较慢。其的药理作用与泼尼松类似,但疗效较差。可的松可引起心肌损伤和ECG的变化,也有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危险。
中文名称:可的松
中文别名:皮质素
英文名称:cortisone
化学式:C21H28O5
分子量:360.444
CAS号:53-06-5
EINECS号:200-162-4
PSA:91.67000
密度:1.28g/cm3
熔点:223-228℃
沸点:567.8°C
闪点:311.2°C
折射率:1.587
外观:白色结晶性粉末
溶解性: 溶于乙醇、丙酮和冷甲醇,极少溶于乙醚、苯和氯仿,微溶于水
摩尔折射率:94.17
摩尔体积(cm3/mol):280.3
等张比容(90.2K):769.4
表面张力(dyne/cm):56.7
极化率(10-24cm3):37.33
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1.5
氢键供体数量:2
氢键受体数量:5
可旋转化学键数量:2
互变异构体数量:45
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TPSA):91.7
重原子数量:26
表面电荷:0
复杂度:724
同位素原子数量:0
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6
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共价键单元数量:1
可由肾上腺提取液分离,还可由胆汁酸、山药皂草甙为原料制得。
1、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但现在氢化可的松已优先用于此症。因为可的松本身无活性,必需先在肝内转化成氢化可的松,某些肝脏疾病将影响其作用的可靠性。
2、药用易被皮肤吸收,用于急、慢性湿疹,瘙痒症及各种皮炎的理疗。也用于化妆水、乳膏和生发水中,能调节体内电解质和水的平衡、糖和蛋白质的代谢等功能。有抗炎症、抗过敏症和抗肉芽等功效。
本品作用和用途与氢化可的松相似,但疗效较差,不良反应较大。临床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促进蛋白质转变成糖,减少葡萄糖的利用,使肝糖原增加,血糖升高。并具有水钠潴留及排钾作用。
可的松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本身无活性,需在体内代谢成氢化可的松才起作用。亦有一定程度的盐皮质激素样作用。醋酸可的松口服易从胃肠道吸收,约1h血浓达峰值。迅速在肝内代谢成有活性的氢化可的松,其血浆生物学作用的t1/2仅30min。肌注其混悬剂则吸收较口服慢得多。
主要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的替代治疗,但现在氢化可的松已优先用于此症。因为可的松本身无活性,必需先在肝内转化成氢化可的松,某些肝脏疾病将影响其作用的可靠性。
1、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者。
2、接种疫苗前后2周内。
3、病毒性皮肤病患者。
4、角膜溃疡患者。
5、严重的精神病和癫痫患者。
6、活动性消化性溃疡病患者。
7、新近胃肠吻合术者。
8、创伤修复期。
9、骨折患者。
10、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
11、肝功能不全者(因可的松需经肝脏活化)。
12、较严重骨质疏松者。
13、明显糖尿病患者。
14、严重高血压患者。
15、未能用抗菌药物控制的病毒、细菌、真菌感染。
1、慎用:(1)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2)糖尿病;(3)憩室炎;(4)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5)全身性真菌感染;(6)青光眼;(7)眼单纯性疱疹;(8)高脂蛋白血症;(9)高血压;(10)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时糖皮质激素作用增强);(11)重症肌无力;(12)骨质疏松;(13)胃溃疡;(14)胃炎或食管炎;(15)肾功能损害或结石;(16)结核病;(17)儿童;(18)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若经治疗的肾上腺功能不足者同时存在醛固酮的严重缺乏,常需合用氟氢可的的的的松和氯化钠;
3、由于可的松潴钠活性较强,一般不作为抗炎、抗过敏的首选药;
4、可的松经皮肤局部外用或关节腔内注射无效。
5、滴眼剂用前需摇匀;
6、其他注意事项参见氢化可的松的相关内容。
替代治疗:口服每次12.5~25mg,每日25~100mg,分次服。肌注:每次25~125mg,每日1~2次。
糖皮质激素在应用生理剂量替代治疗时无明显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多发生在应用药理剂量时,而且与疗程、剂量、用药种类、用法及给药途径等有密切关系。常见不良反应有以下几类。
1、静脉迅速给予大剂量可能发生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包括面部、鼻粘膜、眼睑肿胀,荨麻疹,气短,胸闷,喘鸣。
2、长程用药可引起以下副作用:医源性柯兴综合征面容和体态、体重增加、下肢浮肿、紫纹、易出血倾向、创口愈合不良、痤疮、月经紊乱、肱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或骨折(包括脊椎压缩性骨折、长骨病理性骨折)、肌无力、肌萎缩、低血钾综合征、胃肠道刺激(恶心、呕吐)、胰腺炎、消化性溃疡或肠穿孔,儿童生长受到抑制、青光眼、白内障、良性颅内压升高综合征、糖耐量减退和糖尿病加重。
3、患者可出现精神症状:欣快感、激动、不安、谵妄、定向力障碍,也可表现为抑制。精神症状尤易发生于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人及以往有过精神不正常者。在用量达每日强的松40mg或更多,用药数日至二周即可出现。
4、并发感染为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不良反应。以真菌、结核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和各种疱疹病毒感染为主。多发生在中程或长程疗法时,但亦可在短期用大剂量后出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到抑制,为激素治疗的重要并发症,其发生与制剂、剂量、疗程等因素有关。每日用强的松20mg以上,历时3周以上,以及出现医源性柯兴综合征时,应考虑肾上腺功能已受到抑制。
5、糖皮质激素停药后综合征可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况: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减退,可表现为乏力、软弱、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血压偏低、长程治疗后此轴心功能的恢复一般需要9~12个月,功能恢复的先后依次为:i.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素(CRF)分泌恢复并增多;ii.ACTH分泌恢复并高于正常,此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仍偏低;iii.氢皮质素的基础分泌恢复正常、垂体ACTH的分泌由原来偏多而恢复正常;iV.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对应激的反应恢复正常。② 停药后原来疾病已被控制的症状重新出现。为了避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发生及原来疾病症状的复燃,在长程激素治疗后应缓慢地逐渐减量,并由原来的一日服用数次,改为每日上午服药一次,或隔日上午服药一次。③ 糖皮质激素停药综合征。有时患者在停药后出现头晕、昏厥倾向、腹痛或背痛、低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肌肉或关节疼痛、头疼、乏力、软弱,经仔细检查如能排除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和原来疾病的复燃,则可考虑为对糖皮质激素的依赖综合征。
是治疗肾上腺功能不全的主要替代药物之一,疗效肯定。
如今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病人的免疫系统错把自己的关节组织当成了敌人,并实施攻击,结果造成了关节发炎,红肿僵硬,严重的病人根本无法行走,失去活动能力,非常痛苦。可在上世纪初的时候,风湿性关节炎还被看做是某种细菌感染造成的。幸亏当时抗生素还没有被发现,否则医生们肯定会给每个关节炎病人打一针青霉素。
1928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马约医学院的药剂系系主任菲利浦.亨奇(PhilipHench)接待了一位奇怪的病人,这位65岁的病人其实是该医院的医生,他告诉亨奇一件奇怪的事情:自从他得了黄疸病,他的风湿性关节炎症状就消失了。4个星期之后,他的黄疸病治好了,但是他的关节炎直到7个月后才再次复发。
亨奇虽然觉得这件事有点蹊跷,但他相信自己的同行,因为医生对自己病症的描述肯定比普通病人可靠。从此他就留了个心眼,开始密切关注黄疸病和关节炎之间的关系。很快他就又发现了几例类似的病人,同时他还观察到一个更离奇的现象:一旦患有关节炎的妇女怀了孕,她的症状便会立刻减轻不少。
种种迹象表明,对于这些病人来说,治好关节炎的不大可能是抗感染药物,而是某种与内分泌有关的物质,亨奇把它叫做“X物质”。他猜测黄疸病人的胆汁里可能含有这种神秘的X物质,而这种X物质很像是某种荷尔蒙,会随着怀孕而升高。他的这个想法违反了当时医学界的共识,没人相信他,他只好一个人默默地踏上了寻找X物质的征程,一走就是20年。
亨奇想不出别的好办法,只好给关节炎病人服用各种可能含有X物质的东西,包括胆汁、胆汁结晶盐和肝脏提取物,他甚至把黄疸病人的血直接输给关节炎患者,但一直没有任何效果。
巧的是,亨奇有个同事当时正在研究荷尔蒙。此人名叫爱德华·肯德尔,是个化学家,曾经第一个提纯了甲状腺素。认识亨奇的时候他正在研究肾上腺,并提纯了4种肾上腺分泌的物质,分别取名叫化合物A、B、E和F。他建议亨奇试试这几种化合物,可惜当时的提纯工艺很差,很难得到足够的化合物进行临床实验。
此时二战爆发,美军得到消息说,德国空军正在阿根廷大量采购牛肾上腺,准备给他们的飞行员注射,以提高他们对缺氧的耐受性。据说被注射了肾上腺素的飞行员能够把飞机开到13000米的高空而不会因缺氧而窒息。于是,美军立刻拨了大笔款项,开始研究怎样大规模提纯肾上腺素。这项实验进行了很长时间,直到1948年默克制药公司的科学家才攻克了难关,得到了几克化合物E,并辗转送到了亨奇的手里。
1948年7月26日,亨奇把100毫克化合物E注射进一位患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的女病人体内,2天之后病人的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她居然能够自己行走了,而以前她只能坐轮椅。后来有人指出,亨奇违反常规,用了超大剂量的化合物E,否则的话疗效不可能如此显著。亨奇把该病人治疗前后的样子拍成电影,第二年在一个科学会议上播放,放完后全体观众起立鼓掌,大家被这一发现惊呆了。这是人类第一次用一种内源性的化学物质治好了一种不治之症,这预示着现代医学不但可以利用外来的杀菌剂(抗生素)来治病,还可以想办法动员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这个化合物E后来被命名为可的松。亨奇和肯德尔因为发现可的松的疗效而于1950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创下了诺贝尔奖颁发速度的最快记录。
不过,亨奇并没有因此而兴高采烈,他十分清楚可的松只能减缓关节炎的症状,并不能彻底治好它。病人一旦停药症状就又回来了。不但如此,可的松还有很强的副作用,往往得不偿失。结果,还没等可的松被大规模用于临床,就被停止使用了。
亨奇花费了20年心血,得到的只是一个无法入药的荷尔蒙吗?绝对不是。后来进行的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可的松对药物过敏、慢性哮喘、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和虹膜炎等疾病有显著的疗效。对这些疾病的治疗并不需要大剂量的可的松,而只需要局部涂抹,或者短时间用药就可以起作用,因此大大降低了可的松的副作用。
如今,可的松及其衍生物被叫做“激素”,在医疗领域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那些因此而获得好处的人都要感谢亨奇,当初正是由于他不迷信教条,相信事实,并坚持了20年,才为人类带来了一种神奇的“万能药”。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学家对可的松非常感兴趣。战争的双方都认为,可的松有助于缓解被称为“战争疲劳症”的情绪压抑。但没有一个药厂能大批量生产可的松。后来在1944年,一位叫刘易斯·萨雷特的美国化学家设法从牛的胆汁中提取了可的松。
可的松出现得太晚,没有在二次大战中发挥作用。但亨奇和卡德尔决定把它试用于风湿关节炎患者,效果好得出奇,为此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可的松能减轻炎症和过敏反应,因而很快被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然而不久就发现,虽然可的松减轻了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但不能阻止住疾病的发展,而且如果病人服用可的松太久,会引发糖尿病或高血压。所以,对可的松的剂量严格地加以掌握。
20世纪50年代,当时外科医生们开始做异体肾脏、心脏或皮肤的移植手术,发现了可的松的新用途。在正常情况下,机体的免疫系统会排斥任何它认为的外来物。这种排异反应会排斥移植的器官。可的松有助于减轻这种排异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