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4 04:00
盐龙湖是平原上开挖的人工湖,盐城地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区,濒临黄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大纵湖、九龙口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水网密布,仅市区就有近200条河道。因着丰富的水资源,盐城赢得了“百河之城”的美称。
盐城地处苏北里下河水网地区,濒临黄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大纵湖、九龙口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里,水网密布,仅市区就有近200条河道。因着丰富的水资源,盐城赢得了“百河之城”的美称。
水是大自然对盐城的特别恩赐。按理说,盐城不应该缺水。然而让人诧异的是,盐城不仅缺水,而且是典型的水质型缺水城市。数据显示,盐城2011年用水达55亿个立方,受干旱影响,从长江调水就达52亿个立方。有资料表明,盐城的正常水情是:汛期水多,非汛期水少,常年水脏。
蟒蛇河是盐城市区居民重要的饮用水源地。长期以来,市区饮用水源水质不稳定,部分时段水质不达标,甚至还要受到水污染的威胁。为保证饮用水安全,盐城市委、市政府提出“宁可牺牲税源也要保护水源”,明确化工生产企业从支柱产业中退位,从源头上铲除水污染隐患;先后关闭拆除70家化工生产企业,在饮用水源上游的盐都区建成苏北首个“无化区”;整治非化工类污染源189家;实施《建设“清水走廊”三年行动方案》,确保境内蟒蛇河、通榆河、射阳河三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Ⅲ类标准。同时决定,克服财力物力上的困难,在市区上游处建设一个饮用水源水质稳定的生态湖。
2009年,总投资7.9亿元的盐龙湖工程正式启动。历经3年的设计和施工建设,盐龙湖工程的主要功能基本实现:工程运用生态湿地对水质的净化作用,使蟒蛇河原水经净化处理后主要指标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同时利用蓄水功能,在发生突发性水污染事件时,能保证市区7天正常供水,保障供水安全。
从工程开工以来,市水利部门把盐龙湖工程当作头号的重中之重工作来抓,专门组建成立了盐龙湖工程建设处,明确专门班子,进驻施工现场,狠抓项目推进,并立下“军令状”:将这项事关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建设成为“精品工程”;在盐城发展的蓝图上,绘下一个彻底解决饮用水源水质的“民生工程”;一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实事工程”。 为使项目前期工作更具科学性,市水利局做了大量扎实的前期准备工作,先后组织人员赴南京、上海、常州、苏州等地考察学习饮用水源地建设的情况,同时结合盐城市的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这项工程自从挖第一揪土开始,就注定会聚焦全市人民的目光和希望,事关百万民生的大事,慢不得,粗不得,错不得;因为是平地出新湖,进行生态净化水质,国内尚无先例,又学不得,借不得。摆在建设者面前的是巨大的压力。
——没有技术考证,水利人走“向社会融智”之路,邀请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大学和扬州大学等国内水环境保护与水生态修复专家进行座谈咨询;
——没有生态依据,水利人走“向科技寻智”之路,派员到上海滴水湖、青草沙水库,常州天目湖和广东东江进行调研取经;
——没有设计参数,水利人走“向专家求智”之路,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按照入海河水流和入海距离,推算出7天的消除污染周期,把库容指标定在了7天420万立方米。
一系列的难题就是这样一个一个在摸索和融智中被突破。
在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邀请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设计院、上海勘测设计院等5家科研院所,先行编制了《盐城市区饮用水源生态净化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方案》。博采众家之长,最终确定了《可研报告》文本,并择优确定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来完成盐龙湖工程的初步设计 。
作为盐城水源保护地的蟒蛇河,进入盐龙湖之前,水质基本符合Ⅲ类水标准,但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氨氮、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石油类等水质指标局部时段超过Ⅲ类水标准,水质呈现有机污染特点,且具有逐年下降趋势。同时,蟒蛇河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粒径较小,不易沉淀,透明度较低。
针对蟒蛇河水质特点,结合工程能够迅速切断污染来源、保障7天以上蓄水量的设计要求,根据盐城的气候特征及地形条件,设计部门决定,盐龙湖采用以生态湿地净化为主体的处理工艺。蟒蛇河原水先进行沉淀预处理,再通过生态湿地净化水质,最终通过深度处理进一步净化和维持水质,净化达标后的原水可输送至水厂。
盐龙湖是依靠人工打造的生态湿地对水源进行深度净化的,在这里,植物唱主角。仓基俊指着一片芦苇介绍,像芦苇、茭草这样的挺水植物可以大量吸附水中的富营养物质,比如氮和磷,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在1200多亩的生态湿地净化区里,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加起来有21个品种,包括伊乐藻、菹草、芦苇、茭草、矮型苦草等,利用水生植物形成生态链,从而净化水源,这在国内是一种创举。这种净化方式不添加任何药剂,经过一年多的试验,表明这种生态净化工艺是科学合理、可行的,能够保证水源主要指标稳定达到Ⅲ类水标准。
除了水面和湖底有植物,环湖大堤上也展开绿化工程:栽树、种草。环湖路旁,各种绿化植物多达43种。新栽的香樟、女贞、杨柳等绿化树挺立环湖路边,形成了一道护卫湖堤的绿色屏障。在这一生态构建工程中,植物是主角,它与水相伴,时刻维护着这片净水。
走在6公里长的环湖路上,你会发现,这不是一条水平的沥青路。修路工人董国翔开始有些纳闷,后来下雨时,雨水落在路上,汇成的水流不往湖里淌,而是流到了湖堤外面。因为沥青对水质有污染,所以环湖公路路面设计成向湖堤外侧倾斜。
同样因沥青对水质有污染,湖内的所有支路则全部是水泥路面。这些路面上的交通工具只能是电瓶车。在盐龙湖,所有的材料都为保护水源,任何一处细节都要为水源的安全着想。
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盐龙湖带来的不仅仅是民生幸福,它还攻克了在平原上开挖人工湖、解决沿海地区饮用水安全的难题。这一水利科技上的创新与突破,已引起省内外沿海地区的高度关注。2011年9月,水利部水资源司副司长于琪洋参观盐龙湖工程后这样评价:盐龙湖的运行成功,对沿海地区乃至全国都将起到示范效益与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