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5 23:47
监(拼音:jiān,jià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描绘的是一个人俯身低头面对盛水的器皿,本义是以水为镜照视自己。这种照视是由上往下看,于是引申出自上视下的意思,由此又引申出监察、监督等含义。由于监是用器皿盛上水照看自己的影子,所以又把可以照看人影的器物称为“监”,这个意义后世用“鉴”来表示。
会意字。在甲骨文(图1)中,“监”正像一人跪或立在盛水的器皿里照脸。西周金文(图2)承袭甲骨文,皿中增一点,代表的是照容的水。发展至战国,分裂之状已甚明显:人的眼睛与身体分开,眼睛部分变为“臣”字;皿中也大都有水(图3)。这几个字不如甲骨文形象、生动,但临水窥影之状还绰约可见。不过,字形演变到小篆(图5),人和眼睛断然分离为二,照容之意遂晦而不显,许慎也因此把它归入卧部。隶书(图6、7)把人和盘上的一点水都缩到“皿”的右上方去了;并由此发展为楷书,又根据唐代的草书简化为“监”。楷化的“监”字最早见于元抄本《京本通俗小说》和元刊本《全相三国志平话》。《简化字总表》第二表中收“监”字,并可作简化偏旁使用。
“监”这个字从上面的分析,可以明确它的本义应该是照面、照影。正如监字字形所显示,临水照容,就必须有盛水的器皿。用得多了,这类器皿也被称为监。如春秋末年的吴王夫差监即称“自作御监”。临水正容,当然得仔细观察,方能看得清楚。由实而虚,监字又有观、视、察等义,由此引申,除开“监”有形之人或物外,抽象的道德观念、经验教训、风土人情等,皆可称监。《诗·烝民》“天监有周”,即天视有周,“监”的是周王朝。不仅如此,监还进一步与视、观、察……等字组成复合词,如监观(《诗·皇矣》“监观四方”)、监察(《后汉书·窦融传》“监察五郡”)、监视(《北史·齐宣帝纪》“有司监视,必令丰备”)以及监督、监临、监护等等。这样,“监”的对象由监者的自身容颜而不断扩展,上下左右,古今人事,虚虚实实,无所不“监”了。岂但如此,到后来,监还成了专门监视、监督他人的职务或机构。作为职官名,大者如监国、监抚、监军、监察御史、监督、监司,小者如监州、监作、监门、监斩官等等。作为机构,则有监狱;还有国子监,乃“监”国子读书之所。此外,还有盯住他人从事某项工作,不得越规,或剥夺他人自由的各种“监”,如监印、监制(造)、监考、监工、监管、监禁等等。
监字如此由实变虚,虚之又虚,引申再引申的结果,便是另造形声字来承担照容及盛水照容之器这两个义项。因为古代监多为铜制,乃在监旁加一“金”作为义符,而为鑑即鑒,后简化为鉴。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卷八上】【卧部】古衔切(jiān)
临下也。从卧,䘓(kàn)省声。
𧨭,古文监(𧗄)从言。
【卷八上】【卧部】
“临下也”注:《小雅毛传》:监,视也。许书:𥌈,视也。监,临下也。古字少而义晐。今字多而义别,监与鉴互相假。
“从卧,䘓省声”注:古衔切。八部。
“𧨭,古文监,从言”注:会意。
古衔切,平衔见 ‖监声谈1部
监,领也。察也。《说文》云:“临下也。”古衔切。又古忏切。五。
格忏切,去鉴见 ‖监声谈1部
监,领也。亦姓,《风俗通》云:“卫康叔为连属之监,其后氏焉。”又古衔切。
【午集中】【皿部】 监
古文:𧨭、𧩾、譼
《唐韵》《正韵》古衔切。《集韵》《韵会》居衔切,并减平声。《说文》:临下也。徐曰:安居以临下,监之也。扬子《方言》:察也。《广韵》:领也。《诗·小雅》:何用不监。笺:女何用为职,不监察之。《礼·王制》:天子使其大夫为三监。监于方伯之国。注:使佐方伯,领诸侯,监临而督察之也。上监去声,下监平声。《周礼·天官·大宰之职》:邦国立其监。注:谓公侯伯子男,各监一国。《庄子·天运篇》:监临下土,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又《韵府》:摄也。《左传·闵二年》:君行则守,守曰监国。
又《韵会小补》:观也。《鲁语》:长监于世。
又监寐,犹寤寐也。《后汉·桓帝纪》:监寐寤叹。注:言虽寝而不寐也。
又云气临日也。《周礼·春官》:眂祲掌十煇(辉)之灋(法),四曰监。疏:谓有赤云气在日旁,如冠珥。珥,即耳也。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岁隂在寅,岁星居丑,正月晨出东方,名曰监德。
又《唐韵》格忏切。《集韵》《韵会》居忏切。《正韵》:古陷切,竝减去声。义同。
又《尔雅·释诂》:视也。《书·太甲》:天监厥德,用集大命。《诗·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又官名。《史记·五帝纪》:黄帝置左右监。
又《唐书·百官志》:官寺之别曰寺,曰监。
又《韵会》:牧苑及盐铁官所治皆曰监。
又宦寺亦曰监。《史记·秦本纪》:卫鞅因景监求见孝公。注:监,奄人也。
又姓。《风俗通》:卫康叔为连属之监,其后氏焉。《史记·田齐世家》:监止为齐简公相。注:监,一作阚。
又《韵会》:通作鑑、鍳。《书·酒诰》: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班倢伃·自伤赋》:陈女图以镜监。
又监监,如金之监而明察也。《灵枢经》:阳明之上监监然。
又《集韵》:苦滥切,音阚。地名,在东平郡。《史记·封禅书》:蚩尤在东平陆监乡,齐之西境也。注:监,音阚。
又《前汉·韦孟谏诗》:我王如何,曾不斯览。黄发不近,胡不时监。监叶览,览音滥。
又叶古嫌切,音蒹。韩愈《子产颂》: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
《六书正譌》:从临省声,兼意。从血者,与𥁰同义。古者歃血为𧖸,书其辞曰:明神监之。故𧖸与监皆从血,会意。
上半部分窄、大,下部“皿”宽、扁。上半部分“〢”“𠂉”分列竖中线左右;“〢”,左短右长,下端都过横中线;第5笔点收于横中线。“皿”,居下居中,上宽下窄;首笔竖与第2笔竖垂直对齐;扁框中两短竖分列竖中线左右;末笔横长而平。
(参考资料:汉典)
(参考资料:汉典)
注意:下表所列为“监狱”之“监”训读。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