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4-11 07:29
书中使用大量照片并借用记录影像语言,直面中国教育的困境和希望,对纪录片中未能尽现的故事情节、嘉宾访谈及制作者的亲历感受拾漏补遗。
邓康延先生及其团队的几位编导,在纪录片《盗火者》拍摄之后,用文字的形式沉淀充实了这一话题,编写了这部书稿,书中使用大量照片并借用记录影像语言,直面中国教育的困境和希望,对纪录片中未能尽现的故事情节、嘉宾访谈及制作者的亲历感受拾漏补遗,使本书兼具文字的厚重和影像的生动。
书中重点涉及教材改革、在家上学、农村职业教育、华德福教育、课堂改革、公民教育、大学改革等社会极度关切的教育话题。不仅给出现况的真实描述与专家学者的观察和意见,更关注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教育改革“盗火者”,试图让读者了解那些奋斗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理念、实践和困惑。
序一 教育改革的“精神火种”杨东平_1
序二 教育与国运陈丹青_4
序三 与灾难赛跑的教育冉云飞_7
序四 火就是态度邓康延_13
上辑 观火
01 重回人的语文_21
02 呵护童年_40
03 课堂风暴_52
04 寻找活着的马小平_6
05 李庆明和他的公民教育_80
06 学在民间_105
07 断裂的天梯_115
08 乡村职业教育_127
09 大学大学_133
10 在路上_146
下辑 醒言
杨东平:好的教育不与学生为敌 _163
孙云晓:这是一个让儿童特别恐慌的时代_185
钱理群:所有教育问题的答案都在教育之外_195
陈丹青:教育是一件去做的事情_207
朱学勤:四海变秋季,一师难为春_221
余世存:真诚的丧失是最可怕的_231
张鸣:教育只有开放才有希望_252
熊丙奇:教育改革需要更多自下而上的力量_261
附录一 课堂实录:鸦片战争的影响 魏勇_272
附录二 课堂实录:如何给《南方周末》评论版投稿 郭初阳_286
附录三 如何跟孩子谈战争 蔡朝阳_303
附录四 沙粒的态度 张良_309
后记一 想象一个孩子的未来 况冶_313
后记二 让改变悄悄发生 梁罗兴_317
邓康延,生长于西安,后到深圳,曾任职《深圳青年》策划总监、香港《凤凰周刊》主编,曾出版《常常感动》、《老照片 新观察》、《一杯江河》等著作。50岁相遇民国老课本,出版《老课本,新阅读》一书,并主编《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出版《先生》一书,重现民国大先生们的绝代风采。又拍摄有《选择》、《民间》等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