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八门

更新时间:2023-05-24 17:29

盛京八门即老沈阳城的八座城门,八座城门沿用努尔哈赤为辽阳确定的旧名称,即:

历史由来

明朝末年,辽东地区马市贸易的兴隆拉动了沈阳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而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沈阳,更使这里的经济日趋繁荣。在城区原有的十字街改为井字街后,在皇宫的北侧逐渐形成了一条商业街——四平街(今中街)。

明洪武21年(公元1388年),辽东都指挥使司指挥闵忠督建沈阳中卫城,封沈王。这里的“城”特指“城墙”,明时城墙建成后,城墙周长9里10步,高2丈5尺,城以中心庙为中心点,内为驻兵。明洪武21年建设沈阳城墙主要用于抵御北部蒙古族、女真族的军事攻击。

明朝嘉靖22年的大事件记载中记载,嘉靖22年(公元1543年)扩建沈城,北侧“安定门”更名“镇边门”,加固后的北门军事防御能力更强。

公元1610年以后的十几年间,在后金与明代的数年征战中,沈阳明城墙除北门外,几乎全部被毁坏。

努尔哈赤进沈阳后,没有立即着手修建,而是向西进攻,仅在城内靠着镇边门内(即九门里)依照女真族建筑模式建设一个简单的“居住之宫”。

公元1627~1631年,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后金对沈阳城墙的再次修建,在皇太极继承汗位后,在原来城墙的基础上建设新城,将城墙加厚、加高、加固;将明朝的四门改为八门,八旗军各守一门,城市通道由明时的十字街变为井字街。明朝原来最为牢固的北门在战争中毁坏最小,又因离努尔哈赤居住之所近,有幸在清时得以保留,成为第“九门”。

在清末民初,四平街已经发展成为东北地区的商业中心。街道两旁商贾云集,大小店铺鳞次栉比,各具特色的小商品行市散布在沿街的胡同里。在道南有一个与四平街平行的出颖胡同,就是当时金银珠宝的集散地,大大小小的金店将这里连成了一条银楼街。

建筑结构

沈阳的城墙,是个明清复合体。这与明时修城的目的有所不同。皇太极建城主要是将沈阳作为皇都来修的,包括后来的沈阳几个大边门,即‘八门八关’出于社稷考虑。这个城墙便是沿留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才消失的“老城墙”。南、北顺城路,东、西顺城街所圈定的范围就是老沈阳城的大致范围。这些街路就是在原护城河的大致位置上修建的。

主要城门

德胜门

德胜门俗称大南门,为古盛京内城八门之一,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因为在方城的南面,故沈阳人都称之为大南门。

福胜门

福胜门又称大北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是清代盛京城八门之一。位于现朝阳街北端。

天佑门

天佑门又称小南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 ,是清代盛京城八门之一。位于现正阳街南段。50年代初期为了改善交通而拆除,但仍保留小南门的地名。

地载门

地载门又称小北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 ,是清代盛京城八门之一。位于现正阳街北段。50年代初期为了改善交通而拆除,但仍保留小北门的地名。

抚近门

抚近门俗称大东门,是清代的沈阳城八门之一,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后拆除。抚近门于1998年复建,位于盛京古文化街东部,与西部的怀远门相对而望,抚近门高20米,占地面积556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是沈阳标志性建筑。

怀远门

怀远门位于方城内沈阳路西端,俗称大西门,始建于1631年,为沈阳老城垣之重要标志。1634年4月,皇太极改沈阳为“天眷盛京”,并亲自诏令命名八门,西之南者曰怀远门。1930年拆除怀远门,1994年,沈河区政府拓其原址,增其旧制,重修了怀远门。过去,它是内城的门户,是清朝官员们进出的必经之地,也是重要的军事防御设施。

内治门

内治门又名小东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是清代盛京八门之一。位于四平路(今中街路)东端。

外攘门

外攘门又叫小西门,建于天聪元年至天聪五年(公元1627~1631年),是清代盛京八门之一。是当年奉天主城门。小西门是清代以来留下影像最多的城门,无论是普通照片还是立体照片。小西门里是奉天四平街,即中街路,是沈阳著名的商业街。同其它几座城门一样小西门外有瓮城,以前城墙外有护城河,到了清末护城河基本都荒废了。现今沈阳小西门已经无踪可寻,但还保留着小西门地名,车站在这里也都还叫小西门。

第九门

史料记载,嘉靖22年,沈城扩建,将北侧的“安定门”改为“镇边门”。就是后来俗称的九门。努尔哈赤进沈阳,开始并没有建设皇宫,仅在城内靠着镇边门内(即九门里)依照女真族建筑模式建了一个简单的“居住之宫”。

时隔多年,盛京九门已荡然无存,新中国成立后,有考古学家对九门的具体位置进行过一次讨论,但一直没什么结果。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九门的具体地点才被发现。据说,最初发现九门的是一些学生,当时的北关区学校在学校维修时,到城墙根挖土砖的时候,正巧挖出一个刻有“镇边门”的门额。这块石刻门额宽1.25米,高0.68米,上面写着“镇边门”三个繁体汉字,石碑下角还写着“明万历年”。随后,考古人员在大北门和小北门之间的城墙旧址中发现了一座用砖石封堵起来的城门及一块石碑。经考证,这就是所说的九门。

“镇边门”碑额现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该城墙的女儿墙、垛口与马道已损坏。这条街即东顺城路。史料记载,明代修筑此门主要是为了防御外敌,内置火炮等武器,其中即可屯兵又可出击,是一座重要的军事设施,这个北门,因为损坏小,又离努尔哈赤居住的地方很近,皇太极修城墙时,没有拆除而是保留了下来,所以说古时沈阳还是有第九个门的。“九门”位于大北门和小北门之间,也使沈阳有了“九门提督”的说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