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3-18 22:50
盛莘夫,地质学家、地层古生物学家。早年对于浙江等省的区域地质、地层和矿产调查有卓越的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在新安江水库、长江三峡等水电建设的工程地质勘察中做出重要成绩。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研究及组织领导工作,对于奥陶纪地层及三叶虫化石尤有精湛研究及独特建树,其所著《中国奥陶系划分和对比》更具国际声誉。
盛莘夫,号国贤,生于1898年2月26 日。1911年,他小学毕业后,考入浙江慈溪县旅日爱国华侨吴锦堂捐款兴办的锦堂中等农桑学校预科求学,从小打下了较深厚的日语根基。1912年,他转杭州笕桥浙江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事讲习所求学。1913年毕业,到余杭县北乡杭北林牧公司工作,以后又在奉化县云峰林牧场、余杭县茂森农林公司、临安县安北造林场等单位工作,主要做培育树苗等工作。
1924年,是他一生中事业的重要转折点。他的姨父孙海环到杭州浙江省实业厅地质调查办事处当主任,聘他去该处工作。他随同留美归来的地质学家朱庭祜到野外考察,对山山水水、岩石、矿物和化石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虚心向朱庭祜求教,朱也热心辅导他,他边工作,边学习,进步很大,掌握了很多地质知识。
1929年,盛莘夫到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馆动物标本陈列室任管理员,同年他又任浙江省西湖博物馆地质矿产组主任。从此他专心攻习地质,开始了其大半辈子的地质研究生涯。他于1932-1933年在北京大学地质系进修,主要学习了孙云铸教授等所讲的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掌握了基础知识和一整套工作方法。这期间,他做了大量的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工作,发表了大量作品。特别是1934年发表了《浙江下奥陶纪之三叶虫化石》专著,作为当时地层古生物学的权威系列丛刊——《中国古生物志》的乙种第3号第1册出版,表明他当时已是一位很成熟的地层古生物学家了。
半路出家、自学成才的盛莘夫,很快就引起了地质界同仁的重视。实业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翁文灏于1935年1月邀他到北平任该所调查员。同年9月,该所迁往南京,他任该所陈列馆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该所代所长黄汲清率该所人员内迁长沙。盛莘夫暂留下,负责该所财产的转移。同年12月13 日,南京沦陷,侵华日军以“搜索逃散兵”为名闯入中央地质调查所大院骚扰。盛莘夫以一口流利的日语上前应付,严正声明该地是学术机构,没有军事人员,避免了该所房屋、财产之更大损失。以后,他随该所转移到了重庆北碚。
盛莘夫在北碚为重建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图书馆和陈列馆作出了重大贡献,又在大后方从事地质矿产调查,取得突出成绩,升任技士。1941年,他被派往江西省地质调查所工作,并升任技正。1944年,他又被调往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任技正兼矿藏课课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盛莘夫受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李春昱派遣,到南京协助接收该所在那里的财产。1947 年,他被调到浙江省建设厅任技正。与朱庭祜一起全面研究浙江地质。
1949年5月,杭州解放。盛莘夫和朱庭祜一起受到谭震林、汪道涵等首长接见,受命筹建浙江省地质调查所,后朱庭祜任所长,盛莘夫任副所长,对浙江地质的全面研究作出了更大贡献。
1952年7月,盛莘夫被调往上海华东地质局工作。1953年3月又调任中南地质局广西锰矿队工程师。1954年5月又被调回武汉中南地质局机关。同年10月,被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派至内蒙古包头研究昆都仑河地质。1955年1月,调任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局新安江水电站勘测大队副队长兼总工程师。1956年3月,被派至宜昌三峡工程地质队任总工程师。
1957年2月,盛莘夫被调到北京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现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层古生物研究室任研究员,并先后任副主任、主任,直至1991年逝世的30多年间,他一直专门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的科研工作。1979年,他担任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奥陶纪地层委员会委员。同年他当选为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1984年又当选为该学会名誉理事。1985年7月1日,他87岁高龄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盛莘夫60多年从事地质科研工作,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工作时间最长的是中国南方各省,尤其是他的家乡——浙江省,是他改行献身地质事业的发祥地,在那里做了大量工作。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他在杭州西湖博物馆工作,开始研究自己的乡土地质。1932年,在《西湖博物馆馆刊》第1期上发表了《飞来峰石灰岩的研究》一文,同年,该文又以英文发表在《中国地质学会志》第11卷第4期上,堪称他从事地质研究正式的处女作。在《西湖博物馆馆刊》第1期上,他还发表了《赴长兴采集及考察地质工作日记》及科普文章《随便谈谈化石》,并发表了他翻译黄汲清的英文稿《飞来峰石灰岩之珊瑚化石新种》。在该刊第2期(1933)上,他发表了《浙江西南部地层分布与农业关系》及《浙江鄞县地质情况》等文。在该刊第3-4合期(1934)上,他又发表了《浙江下奥陶纪三叶虫化石在地质史上的价值》及《地形变化循环》两篇文章,还发表了他的两篇译文,一是美籍地质学家葛利普原著的《人类原始于亚洲》,一是美国地质学家雷蒙德的《三叶虫概论》。他把自己多年研究家乡地质的总结——《浙江地质纪要》于1934年以《西湖博物馆专刊》形式出版。所有这些都大大丰富了浙江省区域地质的文献,在该省早期地质研究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947年,盛莘夫任浙江省建设厅技正,与朱庭祜一起调查研究钱塘江下游等区域地质,他们合著发表了《钱塘江下游地质之研究》(《建设》,第2卷,1948),该文从地质的角度提出治理钱塘江潮患的意见。根据考古材料及海塘内外地盘高低悬殊情况(因塘外有现代沉积物而高于塘内),提出吴越平原及上海一带自晚周至今,地盘陆续下沉约为1.5-3米,警告今后基建要考虑地盘下沉问题。
能源矿产,特别是煤炭资源的匮乏,是浙江省的另一重大地质问题,盛莘夫为此做了不少工作。1949年,他发表了《钱塘江上游煤矿》一文(《地质论评》,14卷,1-3合期)。文中指出:钱塘江上游产煤地层主要是古生代二叠纪的礼贤煤系(标准地点在江山县礼贤煤矿)和中生代侏罗系的乌灶煤系(标准地点在义乌县乌灶煤矿)。前者含有二叠纪的标准植物化石:烟叶大羽羊齿(Gigantopteris nicotianefolia)、多形羊齿相似种(Pecopteris cf.polymorpha)、多脉带羊齿相似种(Taeniopteris cf.multinervia)及科达树(Cordaites.sp.)等等。后者含有侏罗纪的标准植物化石:苏铁杉属(Podozamites)、枝脉蕨属(Cladophlebis)及网羽叶属(Dictyozamites)等等。他纠正了另一些地质工作者的疏漏与错误。他的文章对10多个煤田、煤矿的煤质化验数据及储量数据,对于开发这些地方的煤炭资源、缓解浙江省能源紧张状况,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庭祜与盛莘夫同掌浙江省地质调查所,领导浙江省地质工作之全局。这期间,盛莘夫又发表了《浙江诸暨县蟹坞潭水仓地质》、《浙江省常山县南部和东部及衢县西部侏罗纪煤田地质》(与汪龙文合著)《浙江省之地层》等文(都发表在他们自己办的刊物《浙江地质》上)。最后一篇文章中,他根据本人实践及前人的工作成果,总结、建立了浙江省的地层系统,为以后全省的普查勘探工作打下了基础。
1938年冬,盛莘夫在重庆北碚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工作时,调查四川峨眉山地质快告一段落时,接到所长黄汲清的信,说大后方急需水晶作光学材料,而峨眉山九老洞仙峰寺中藏有巨型水晶,嘱他详询来源,探究矿床。当问清水晶来自峨边县金口河后,他放弃了节日休假,于1939年元旦自峨眉县出发,去到峨边县金口河区,工作了半个多月,取得很好的结果,后来发表了《四川峨边县金口河附近地质及水晶矿》一文(《地质论评》,5卷,1-2期,1940),文中详述了该区地层、火成岩及水晶矿,指出水晶矿来源于酸性岩浆,当地分布较广之花岗岩为其母岩,而水晶矿脉则位于震旦纪石灰岩之顶部,当属于伟晶型矿脉。该文附有较大比例尺的地质图及剖面图,对当地地层、构造及矿床成因做了很好的、透彻的说明与分析。
抗日战争后期盛莘夫在江西、福建两省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中,发表了若干著作,如:《江西西北部地质》(《江西省地质调查所汇刊》,第7号,1942)、《福建古生代后期之海侵及其地壳运动初步报告》(《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年报》,第4号,1945),等等。以后他还与王励德合著发表了《福建尤溪、南平、沙县、三元、顺昌、将乐、泰宁等县地质矿产》(《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地质矿产年报》,第11号,1950)等文。这些都是闽赣两省地质工作早期的重要文献,对以后的工作有重大指导意义,因此他堪称为该两省区域地质研究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盛莘夫在浙江省地质调查所副所长任内,除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以外,还去浙江衢县乌溪江黄坛口一带从事水库、水电站建设的工程地质调查。后来在《浙江地质》上发表了《浙江省乌溪江黄坛口建设水力发电的工程地质》一文。以后,那里建成了黄坛口水库和水电站,对该地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盛莘夫后来担任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局新安江勘测大队副大队长兼总工程师时,专门从事新安江水库建设之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对这一著名水库(俗称“千岛湖”)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后来,他出席了地质部第一届全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工作会议,并作了“新安江水库喀斯特的研究”的发言,以后该文发表在该会议“文献汇编”和《地质论评》上。该文指出了新安江流域水力资源开发中必须重视寒武纪、石炭二叠纪石灰岩喀斯特溶洞的漏水问题。但他们在工作中反复研究亦得出若干规律性认识:(1)该地区第四纪地盘以上升运动占优势,使溶洞与地下水都保持着一定的坡降;(2)石灰岩中大小裂隙,除了地表部分因新的溶蚀关系外,均被分解后充填,这对水库渗漏起了很好的堵塞作用;(3)石灰岩分水岭地区,在设计回水标高以上,均有丰富的永久性泉水,结合钻孔中稳定水位的标高,说明了地下水分水岭与地形分水岭趋于一致。根据以上理由,可以打消喀斯特溶洞对水库漏水的顾虑。
盛莘夫早年改行献身地质科学事业时,是从地层古生物学研究起步的。他后半生的30多年中,又集中从事地层古生物学的研究及组织领导工作,所以,这也是他一生成就最大的方面。
盛莘夫在古生物学方面,研究最擅长的化石门类是三叶虫。1930-1931年间,他在浙江余杭、建德、开化三地采得一批下奥陶统印渚埠组的三叶虫化石,后来,他于1932年去北京大学进修地质学、古生物学、地层学,就带上这批标本北上,在孙云铸教授指导下进行研究,终于写成《浙江下奥陶纪之三叶虫化石》专著,并列为权威专著系列——《中国古生物志》之乙种第三号第一册,于1934年出版。该书英文正文26页、图版4个、中文摘要3页,共描述三叶虫化石3科4属6种2亚种,其中1新属5新种2新变种。他的描述详细,数据充分、图版清晰。他所建立的新属——缅甸虫属(Birmanites)后来一直得到国际上的承认和采用。他根据缅甸缅甸虫(Birmanites birmanicus)与云南和缅甸的下奥陶统地层对比,又根据大洪山虫(Taihungshania)与四川峨眉山下奥陶统大乘寺层对比,而确定浙江印渚埠组时代无疑为早奥陶世。
盛莘夫于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在重庆北碚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工作期间,继续从事奥陶纪三叶虫之研究,主要材料来自四川峨眉山,云南中部昆明宜良及川黔边境桐梓、綦江等地,除他本人所采而外,有的是刘之远、许德佑、边兆祥、郭文魁等提供的。他于1941年写成了《中国西南部奥陶纪三叶虫》一文。以后由于工作的变动,此文直至解放后他调往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地层古生物研究室后,才将此文修改发表于1958年的《古生物学报》第6卷,第2期。此文共描述三叶虫3目6科15属26种5变种,其中1新属16新种4新变种,他所发现的新属——桐梓虫属(Tungtzuella)作为早奥陶世早期的标准化石,一直为国内外所承认,他发现的新种和新变种绝大多数亦为学术界所沿用。
盛莘夫1957年调到北京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古生物地层研究室副主任后,回到了自己熟悉且十分感兴趣的学科领域。他从1958年起,与该室同志在四川、贵州从事调查、采集、研究,于1964年发表了《川黔晚奥陶世三叶虫的研究并讨论上奥陶统的上下界线问题》一文。该文共描述川黔两省(及少数滇、鄂、陕)的晚奥陶世三叶虫4目12科13属16种,其中4新种-1新变种。他的结论认为上奥陶统上界应划在下志留统龙马溪页岩与上奥陶统五峰阶Dalmanitina层之间;而上奥陶统下界应划在该统盐津阶宝塔灰岩与中奥陶统庙坡页岩之间。
盛莘夫研究的化石多半为奥陶纪的三叶虫,他研究地层学的重点主要也就在奥陶系。早年发表过很多这方面的文章,如:《川黔边境的奥陶纪地层》(《地质学报》,第38卷,第3期,1958)、《讨论奥陶纪统与统的划分问题》及《再论奥陶纪统与统的划分问题》(同为《地质论评》,第20卷,第2期,1960)等。1974年,他出版了专著《中国奥陶系划分和对比》,这是他多年研究的总结,也堪称中国奥陶纪地层学的经典著作。此书正文分为“中国奥陶系的研究简史及其分统沿革”、“从古生物方面讨论分统的界线”、“从岩性方面讨论中、下统的界线”、“奥陶系中统与上统的界线”及“总结”五个部分。在总结中,主要论点是:①奥陶系上统与中统的界限划在阿伦尼革阶与兰威伦阶中间;②奥陶系中统与下统的界限划在含中华震旦角石(Sinoceras chinensis)的宝塔石灰岩与其下含圆滑雕笔石(Glyptograptus teretiusculus)带及纤细丝笔石(Nemagraptus gracilis)带的页岩,或其他地层(包括Climacograptus peltifer带)之间。后面还附有关于世界和中国奥陶系地层划分对比表、各门类化石分布表等等。内容极丰富,论理亦透彻。
此书后面附有两个长篇重要论文:“中国小达尔曼虫(DALMANITINA)层的时代”和“滇西奥陶系三叶虫及其划分地层之意义”。前者根据沉积相、动物群和地壳运动,认为含小达尔曼虫的观音桥段(Dalmanitina层)应划归奥陶系之顶部。其后描述了产于该层的三叶虫化石16科19属14种4相似种1新近种3未定种,其中2新属6新种。后者描述了滇西奥陶系三叶虫19科33属46种,其中3新属13新种。从三叶虫种属来看,大部分与欧洲相似或相同,其间亦有与北美及南美阿根廷相同之属。滇西晚奥陶世的许多属种,在浙西、皖南及湘、鄂、川、黔等处均曾陆续发现,因此这些地区完全可以利用三叶虫来互相对比时代。Dalmanitina属在上奥陶统上蒲缥组上部发现,且与Nankinolithus共生,这就为Dalmanitina层应属于晚奥陶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盛莘夫对其他时代地层也有研究和著述,其中较重要的是《川滇中生代红层与煤系的时代和对比》(与常隆庆、蔡绍英、肖荣吾合著,《地质学报》,第42卷第1期,1962年),文中综述了四川、云南中生代陆相红色地层和煤系地层研究的历史,以及各具体问题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若干问题取得较一致的意见,如:滇西祥云煤群下煤组火把冲煤系为海陆交互相,属晚三叠世诺利克末期;一平浪煤系为陆相沉积,属晚三叠世瑞替克期;永仁的纳拉箐煤群上部大箐组属瑞替克期,下部大乔地组属诺利克期;云南下禄丰组含蜥脚类化石,属早侏罗世里阿斯期,或为瑞替克—里阿斯期;云南上禄丰组与“酒红层”及四川自流井组大部分与下沙溪庙组属中侏罗统;四川的香溪煤系和白果湾煤系大致为瑞替克—里阿斯期,等等。此文是地质部地质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横向课题——“西南区中生代红层”专题研究的重要成果,是若干单位数十名地层古生物学家劳动的结晶,对地质普查勘探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盛莘夫在从事具体地层学研究的同时,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也深入探讨了地层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他发表了《中国区域地层划分原则的商讨》一文(《中国地质》,1962年,第2期)。文中提出了三点结论性意见:第一,在划分地层中应该综合各门类古生物化石的鉴定成果,同时还应结合古生物以外的材料共同考虑;第二,不同门类的古生物鉴定意见应互相讨论,取得一致,若无法统一,可以各自保留意见,供地质人员参考;第三,地质工作者遇有两种不同的古生物结论时,应该结合各方面意见,结合地质条件来考虑地层之划分,暂时可选择比较符合地质条件的意见。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篇文章是当时区域地质工作者划分对比地层的指南。
1979年,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奥陶纪地层委员会主席罗斯聘请盛莘夫为该委员会委员时,通知他编写中国奥陶系对比表。81岁高龄的盛莘夫仍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地完成了此项任务。1980年5月,他撰写的《中国奥陶系对比表及说明书》(英文版)(作为国际地科联全球奥陶系对比表系列卷中的第一号问世),受到国际上同行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赏。盛莘夫的声誉更进一步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期间,著名地质学家黄汲清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地质科学界有很多通过刻苦自学而成的大科学家,今年已80高龄的盛莘夫教授就是最杰出的代表。在大半个世纪的科研生涯中,盛莘夫以他高尚的科学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他的深入实践、实事求是的朴实作风,一向为地层古生物学界同仁所赞誉。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与人争名斗气,既不畏惧权威,又不以长者自居,确是一介书生,两袖清风,平易近人,默默耕耘。”著名地质学家尹赞勋曾感慨地说过:“盛先生从不惹事生非。”寥寥数字,可说是对盛老科研作风最简单明了的概括。
盛莘夫早年体弱多病,他听从名师教导,刻苦锻炼,后来他的身体不仅转弱为强,得以胜任艰苦的地质工作,而且活至93 岁高龄,于1991年3月22日在北京病逝。
1898年2月26日 生于浙江省奉化县。
1911年 入浙江慈溪县“锦堂中等农桑学校”预科。
1913年 毕业于杭州浙江农事试验场附设农事讲习所,到余杭县北乡林牧公司工作。
1924年 到浙江实业厅地质调查办事处工作。
1929年 任浙江西湖博物馆地质矿产组主任。
1932年 去北京大学地质系进修地层古生物。
1935年 任实业部中央地质调查所陈列馆主任。
1941年 任江西省地质调查所技正。
1944年 任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技正兼矿藏课课长。
1947年 任浙江省建设厅技正。
1949年 任浙江省地质调查所副所长。
1952年 在华东地质局工作。
1953年 任中南地质局广西锰矿队工程师。
1955年 任上海水力发电勘测设计局新安江勘测大队副大队长兼总工程师。
1956年 任宜昌三峡工程地质队总工程师。
1957年 任地质部地质矿产研究所地层古生物研究室研究员、副主任、主任。
1979年 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任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奥陶纪地层委员会委员。
1984年 任中国古生物学会名誉理事。
1985年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1年3月22日 在北京病逝。
1 盛莘夫.飞来峰石灰岩的研究.西湖博物馆馆刊,1932(1):57-64
2 盛莘夫.浙江西南部地层分布与农业的关系.西湖博物馆馆刊,1933 (2):55-58
3 盛莘夫.浙江鄞县地质概况.西湖博物馆馆刊,1933(2):52-55;1934(3-4):132-139
4 盛莘夫.地形变化之循环.西湖博物馆馆刊,1934(3-4):59-66
5 盛莘夫.浙江下奥陶纪之三叶虫化石在地质史上的价值.西湖博物馆馆刊,1934(3-4):119-120
6 盛莘夫.中国奥陶系研究现状及今后研究方向.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1986,15
7 盛莘夫.浙江地质纪要.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1934:1-39
8 盛莘夫.中国赫南特贝动物群与小达尔曼虫层的分布及其时代.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1982,6
9 盛莘夫.四川峨边县金口河附近地质及水晶矿.地质论评,1940,5(1-2):85-90
10 盛莘夫.江西西北部地质.江西省地质调查所汇刊,1942(7):67-92
11 盛莘夫.福建古生代后期之海浸及其地壳运动初步报告.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年报,1944(4):7-22
12 朱庭祜,盛莘夫,何立贤.钱塘江下游地质之研究.建设,1948,2(1):24-25
13 盛莘夫.钱塘江上游煤矿.地质论评,1949,14(1-3):51-56
14 盛莘夫,王励德.福建尤溪、南平、沙县、三元、顺昌、将乐、泰宁等县地质矿产.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年报,1950(11):1-24
15 盛莘夫.浙江诸暨县蟹坞潭水仓地质.浙江地质,1950(1):55-5616 盛莘夫,汪龙文.浙江省常山县南部和东部及衢县西部侏罗纪煤田地质.浙江地质,1950(1):31-36
17 盛莘夫.浙江省乌溪港黄坛口建设水力发电的工程地质.浙江地质,1951(2):50-60
18 盛莘夫.浙江省之地层.浙江地质,1951(2):1-18
19 盛莘夫.中南地质局广西锰矿队1953年工作报告.地质部1954年锰、铬及黑色冶金辅助原料专业会议特辑.北京:地质出版社,1954:127-138
20 盛莘夫.石灰岩喀斯特区水电建设中的地质勘探工作.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57(7):6-17
21 盛莘夫.新安江水库喀斯特的研究.地质论评,1957,17(2):252
22 盛莘夫.中国南部奥陶纪三叶虫.古生物学报,1958,6(2):169-204,图版1-Ⅷ
23 张鸣韶,盛莘夫.川黔边境的奥陶纪地层.地质学报,1958,38(3):326-342
24 盛莘夫.讨论奥陶纪统与统的划分问题.地质论评,1960,20(2):85-89
25 盛莘夫.再论奥陶纪统与统的划分问题.地质论评,1960,20(2):89-92
26 盛莘夫.中国区域地层划分原则的商讨.中国地质,1962(2):12-20
27 盛莘夫.从古生物的发展观点讨论中、下奥陶的划界问题.中国古生物学会会讯,1962(12):45-46
28 盛莘夫.中国西南部下古生代分统中存在的问题和初步意见.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黔南现场会议专集,北京:科学出版社,1963:266-270
29 盛莘夫.川黔晚奥陶世三叶虫的研究并讨论上奥陶统的上下界线问题.古生物学报,1964,12(4):537-571,图版1-Ⅳ
30 盛莘夫.怎样正确确定地层的时代.地层学杂志,1966,1(1)
31 盛莘夫.中国奥陶系划分和对比,附:“中国小达尔曼虫(DALMANITINA)层的时代”及“滇西奥陶系三叶虫及其划分地层之意义”.北京:地质出版社,1974:1-153(1-52;53-95;96-153),图版1-Ⅵ;1-Ⅸ
32 盛莘夫.谈华北区奥陶系底界及其下中统的划分问题.华北奥陶系专题会议文献汇编,北京:地质出版社,1975
33 盛莘夫.中国奥陶系划分和对比研究现状.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刊,19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