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蛇科

更新时间:2024-04-11 17:25

盲蛇科,Typhlopidae,指的是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蛇目盲蛇亚目,盲蛇科。约6属约229种。小型蛇类,形似蚯蚓,头小尾短,圆柱形,从头至尾粗细一致。最小种类全长仅95毫米,如小盲蛇Typhlops reuter;最大种类为非洲的巨盲蛇Typhlops hambo,全长可达775毫米。一般全长150毫米左右。仅上颔具齿。口小,位于头端腹面;眼小,不明显,隐于半透明的眼鳞下;背鳞、腹鳞分化不明显,通身被鳞为大小一致的圆鳞。头骨连结牢固,适于掘土穴居。体内有骨片状残余的腰带(后肢附着骨)。多数种类穴居土中,或隐栖于砖石下或缸钵底下,夜晚或雨后至地面活动。食昆虫、虫卵和幼虫,如白蚁、白蚁和幼虫;也吃蚯蚓和多足类。卵生,少数卵胎生。我国有2属4种,包括钩盲蛇属Ramphotyphlops两种和盲蛇属Typhlops两种,常见如钩盲蛇R.braminus。

形态特征

盲蛇科蛇类数目多、分布广泛,生活在各热带大陆和许多岛屿上。体形较小,95~800mm,大多数为150~400mm之间,体呈圆柱形,尾短,身体背腹覆盖一致的光滑圆鳞。颈部不明显,头部鳞下有退化的眼,能动的上颌骨松散地附着到头骨,颌齿向后,前颌骨、腭骨和翼骨上无齿。下颌骨无齿或每侧有1枚齿,翼骨不抵下颌或方骨,头骨联接牢固,口小。有残余的腰带,短的方骨向前斜,只出现右输卵管。这些居穴生活的蛇类,是以昆虫、蚯蚓和多足类为食,关于它们的繁殖习性了解得很少。布拉明里盲蛇Typhlop3- braminus一般产2~7枚小而细长的卵,卵长12mm,宽4mm,但不是这个属的所有种都产卵,有一种特殊的盲蛇Typhlops在它的体内找到14条发育完全的胚胎。

盲蛇科分布范围包括南美,且向北到墨西哥和巴哈马群岛,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并从欧洲东南延伸到亚洲南部,我国华南地区及台湾省、大洋洲等热带地区。我国产2属4种。

体形一般较小,网柱形,尾短,通身粗细相似,颇似蚯蚓,没有明显的颈部。整个身体被覆大小一致的平滑鳞片。眼隐于眼鳞下;口小,位于头部腹面;仅上颌骨上长有少数牙齿,有的在下颌的齿骨上各有一枚牙齿;体内有残余的后肢带。适应于穴居,有掘土习性,头骨的联结牢固。大部分营穴居生活,或潜伏于砖石、缸钵下;雨后及晚上可到地面活动。吃蚯蚓、多足类昆虫、白蚁、其他昆虫及其幼虫。卵生,少数种类卵胎生。如钩盲蛇,体小如蚯蚓,眼睛已退化,隐存于皮下,以昆虫为食,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

生活习性

多数种类穴居土中,或隐栖于砖石下或缸钵底下,夜晚或雨后至地面活动。食昆虫、虫卵和幼虫,如白蚁、白蚁和幼虫;也吃蚯蚓和多足类。

生长繁殖

卵生,少数卵胎生。

分布范围

分布于非洲、亚洲及大洋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少部份分部于中美洲。

物种分类

钩盲蛇属Ramphotyphlops

钩盲蛇R.braminus

长尾盲蛇

盲蛇属Typhlops

巨盲蛇Rhinotypholops schlegeli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