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22 09:28
直波碉楼,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松岗镇直波村西南300米处,清乾隆年间由松岗土司修建。
清乾隆年间,直波碉楼由松岗土司修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7月,红军将松岗乡苏维埃政权办公地点设在直波碉楼内。
直波碉楼有南北2碉,依山势南北分布。南碉在村内,北碉在村北的山脊上,两座碉楼相距50米。其中南碉已倾斜,被称为中国版的“比萨斜塔”。
直波碉楼外型均呈八角形,内为圆形,整体由下往上渐内收,呈锥体形。其墙体均由石块和泥砌成,内用木质楼梯上下,为石木结构。
南碉内径8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05米,墙厚0.95米,碉高29米,共7层;第一层底部西墙中部开1门,高1.8米,宽0.9米;第四层东墙中部及第五层南墙上各开1道小门,高1.4米,宽0.8米;其东南墙上每层均开有1~2个竖长方形瞭望孔;西北墙上每层开1个瞭望孔,高0.3米,宽0.1米,而其他方向的墙上并无瞭望孔。
北碉内径8.5米,外部每角两侧边长2.15米,墙厚0.9米,碉高24.7米,共6层;第2~4层的东墙、南墙和西墙上各开1门,大小分别与南碉东墙上的小门大致相同;其东墙、西墙和南墙上第3—5层各开有1个竖方形瞭望孔,东北墙和西北墙的1~2层又各开1个边长0.2米的方形瞭望孔;第一层北墙及第三层北墙亦各开有1个方形瞭望孔。
直波碉楼在古时具有较高的军事价值,易守难攻。每个碉楼只有一个出入口,离地约2.5米,平时有梯上下,战时人入碉内后,楼梯一撤走,整个碉楼就犹如铜墙铁壁一般。碉内有木板、树枝搭成的楼层,每层都有箭口。碉底有地下通道,用以容纳老弱病残者,为防敌人久围不攻,碉内也藏有大批粮食,并且还有暗沟引水入碉,为年轻力壮者在碉内与外敌作战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
传说直波碉楼为兄弟二人所修,当时两人相赌:兄言可建一碉如树自地而生,高耸能接天;弟言可建一碉如自天中直插而下,稳重似生根。兄弟二人就各建一碉,两碉建成后,果然如二人所言各有一势:上碉兄建,玉笋立空;下碉弟筑,从空而降。
对于碉楼倾斜的原因,可能是水流侵蚀基石。解放前碉楼并没有出现很明显的倾斜,后来当地修了一个引水沟,水流经过碉楼,长时间下来,基石变得松软,出现了较大的倾斜。水流冲刷可能是碉楼倾斜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碉楼建成已有数百年,自身地基发生了沉降。直波碉楼下方曾有地道通往梭磨河,后来因为地质坍塌而消失。至于其为什么在倾斜2.3米的情况下依然不倒,成了无法解开的谜团。
直波碉楼形态较为完美,与周围的环境协调,融入了建造者的审美观念和精湛的技艺,具有较高的历史、民族学及建筑技术与科学价值。
1989年1月29日,松岗直波碉群被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公布为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1年,直波碉楼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6月25日,直波碉楼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直波碉楼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松岗镇直波村西南300米处。
乘坐马尔康市内公共交通1路至松岗镇站下车,步行580米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