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1-04 00:51
《革命之路》是由萨姆·门德斯执导,贾斯汀·海瑟、理查德·耶茨编剧,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凯特·温斯莱特等主演的爱情电影。该片于2008年12月26日在美国上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正经历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经济复苏与冷战的渐起,与欧洲的渐渐亲密,也使得很多美国人萌发了到欧洲淘金的热潮。1955年的美国康涅狄格州,有一处名为“革命路”的住宅小区,这个小区坐落在城市的近郊,小区内的居民生活安稳,经济富裕,正是标准的“美国之梦”的象征。其中住着一对自视与邻居不一样的中产阶级夫妇,家庭中的妻子爱普莉(凯特·温丝莱特饰)是一个追求个人表演事业的女人,在她眼里,这里的生活显得陈腐和毫无生趣,她渴望到更远的地方,在全新的环境中享受生活。爱普莉一心要迁居巴黎,过一种充满希望和激情且与庸俗现实完全不同的日子。而她的丈夫弗兰克(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也曾雄心勃勃,但是被无聊的职员工作所困,只好借酒浇愁,不仅经常烂醉,还欠下一笔风流债,虽然每天早出晚归,但对自己的工作也毫无兴趣。事实上,两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全然不同的生活——一种能够满足他们艺术感觉的生活。
当两人还在恋爱的时候,弗兰克曾经向爱普莉炫耀自己在巴黎的奇妙旅行,这使得爱普莉对法国产生了种种幻想,她渴望迁居到巴黎,在那里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于是她向弗兰克表明了自己的想法,但弗兰克却告诉她,那不过是一个求偶时的谎言罢了。但弗兰克其实也早已厌倦自己这份平庸的职员工作,他渴望改变,寻找刺激,结果除了一场邋遢不堪的婚外恋之外,根本也没有改善自己的生活。
终于在一次大吵之后,两人都意识到,这样的生活不应该继续下去了,而他们的确深爱着对方。于是弗兰克接受了爱普莉的想法,经历了重重的困难,但因为弗兰克的升职和爱普莉的怀孕,使弗兰克又动摇了。他们的矛盾升到极点。第二天早晨,爱普莉像往常一样做早餐给弗兰克吃,但这反常的平静预示着爱普莉生命的终决,她让自己自残般地流产,最后死在了医院。弗兰克陷入无限的痛苦中。然而世界仍进行着它残酷的轮回,不管有多少人在痛苦中挣扎着——他们的房子在等着另一个租住的人。
注:演职员表参考来源
注:角色介绍参考来源
演员选定
女主角凯特·温丝莱特,是当导演定下拍摄计划时就想找的女主角。同样凯特对这部电影的拍摄计划很感兴趣,后来把小说给她阅读,她看完之后就决定要演了。而男主角选定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期初选定的男主角并不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当原定的主角因为一些原因退出了拍摄后,凯特·温丝莱特建议导演选莱昂纳多试试。随即确定莱昂纳多来饰演片中的男主角。
重拾家庭题材
凭借处女作《美国美人》拿下小金人的导演萨姆·门德斯,在经过了黑帮片《毁灭之路》和战争片《锅盖头》后,在《革命之路》中重拾家庭题材。这个题材萨姆·门德斯已经构思了很久。最开始想拍摄一部有关于婚姻和家庭关系的电影,以及家庭中的男女两人在面对婚姻产生的种种问题时的处理态度,但一直都没有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后来萨姆·门德斯发现了瑞查德的小说,当中的两个主角发生的故事正好符合他拍摄这部电影的目标,所以决定以这本小说为蓝本,来拍摄一部电影。
影片本身而言,同样有很多的吸引人之处:特殊的历史时代,普通但不失代表性的家庭生活,以及在以上两种特殊条件下的特殊生存环境,都成为那个时代无法抹去的坐标之一。恋人、夫妻、情侣、家人所有这些人们无可避免的关系,在社会、工作、压力以及责任的催化之下,变得走样甚至纠缠不清。导演再次利用其细腻、写实且带着几分温馨的表现手法,让观众们欣赏影片的同时进入反思的氛围当中。他对于这种特殊时代下的“家庭变革”或者说是“生活革命”再度让人们陷入沉寂甚至是“陶醉”其中,全新审视版的《美国美人》由此诞生。(新浪娱乐评)
“浪漫主义”一词既可以用来描述感情生活,也可以用来形容政治运动,同样十分贴切。因为两性关系与政治生活具有一种高度的结构相似:两者都始于某种人生理想,都会有制度性的“常规状态”(婚姻和政体),也都内在地蕴含着革命的潜力——或出于对苦难不公的抗争,或出于对平庸无聊的反叛——走向颠覆制度的“反常规状态”(解体与变革)。而电影《革命之路》(RevolutionaryRoad)正是蕴含了这双重意义,它是一个关于婚姻生活的故事,但同时意味深长地指涉政治,使得这部作品也因此而耐人寻味。(《东方早报》评)
《革命之路》,这个容易产生歧义的名字,的确会让不知道剧情的人误以为是一部关于光荣与梦想、枪炮与鲜血的革命史诗。然而所谓的“革命之路”只是一条普通的郊区小径。虽然男女主角最后都没得救,导演却通过他们的争吵和观点,给世俗大众打了一针清醒剂。如何重新认识爱情、婚姻、生活,追寻真实的需要,就成为每一个还有理想的人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虽然电影里生活的“革命”没有成功,却给观众提供了必要的勇气和启示。(《中国青年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