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肋

更新时间:2024-04-09 14:34

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肋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第8~12肋前端不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其中第8~10肋的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第11、12肋细短而直,末端游离,称浮肋。第1对肋与胸骨柄间为软骨结合。第2-7对肋与胸骨构成微动的胸肋关节。第8-10对肋不直接与胸骨连结,其前端借助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连结,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

肋骨形态

肋骨的一般形态:后端稍膨大,叫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体的肋凹形成关节,从肋头向后外变细,叫肋颈,再向外变扁成肋体,颈与体结合处的后面突起叫做肋结节,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肋凹相关节。肋体向外转为向前的转弯处叫肋角,肋体下缘内面有容神经血管经过的肋沟。肋体前端粗糙,接肋软骨,肋软骨为透明软骨,与胸骨侧缘相关节。

第1肋骨短小而弯曲,头和颈稍低于体,肋体扁,可分为上、下两面和内、外两缘。上面内缘处有前斜角肌附着形成的前斜角肌结节,结节的前、后方各有浅沟,是锁骨下静脉和锁骨下动脉的压迹。下面无肋沟,前端借肋软骨直接与胸骨相结合。第2肋比第1肋稍长,更近似于一般肋骨。第11、12肋无肋结节、肋颈及肋角,体直而短,末端钝圆。肋软骨终身不骨化。

肋骨骨折

肋骨共12对,平分在胸部两侧,前与胸骨、后与胸椎相连,构成一个完整的脚廓。胸部损伤时,无论是闭合性损伤或开放性损伤,肋骨骨折最为常见,约占胸廓骨折的90%。不同的外界暴力作用方式所造成的肋骨骨折病变可具有不同的特点:作用于胸部局限部位的直接暴力所引起的肋骨骨折,断端向内移位,可刺破肋间血管、胸膜和肺,产生血胸或(和)气胸,间接暴力如胸部受到前后挤压时,骨折多在肋骨中段,断端向外移位,刺伤胸壁软组织,产生胸壁血肿。枪弹伤或弹片伤所致肋骨骨折常为粉碎性骨折,在儿童,肋骨富有弹性,不易折断,而在成人,尤其是老年人,肋骨弹性减弱,容易骨折。

偶尔由于剧烈的咳嗽或喷嚏等,胸部肌肉突然强力收缩而引起肋骨骨折,称为自发性肋骨骨折,多发生在腋窝部的第6~9肋,当肋骨本身有病变时,如原发性肿瘤或转移瘤等,在很轻的外力或没有外力作用下亦可发生肋骨骨折,称为病理性肋骨骨折。

肋骨骨折多发生在第4~7肋;第1~3肋有锁骨,肩胛骨及肩带肌群的保护而不易伤折;第8~10肋渐次变短且连接于软骨肋弓上,有弹性缓冲,骨折机会减少;第11和12肋为浮肋,活动度较大,甚少骨折,但是,当暴力强大时,这些肋骨都有可能发生骨折。

仅有1根肋骨骨折称为单根肋骨骨折,2根或2根以上肋骨骨折称为多发性肋骨骨折,肋骨骨折可以同时发生在双侧胸部,每肋仅一处折断者称为单处骨折,有两处以上折断者称为双处或多处骨折,序列性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或多根肋骨骨折合并多根肋软骨骨骺脱离或双侧多根肋软骨骨折或骨骺脱离,则造成胸壁软化,称为胸壁浮动伤,又称为连枷胸。

肋骨接骨板的临床应用

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治疗外伤性连枷胸安全可行,且术后并发症少。治疗组采用记忆合金肋骨环抱接骨板内固定术。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进行术,肋骨骨折复位内固定在完成胸内血肿清除、肺挫裂伤修补、止血、膈肌修补等手术操作后进行。术中采取重点固定,对胸廓起到支撑作用的2-3根肋骨固定,而非骨折肋骨全部固定。内固定组采用呼吸机气体内固定法及加压包扎法固定胸廓,各组血气胸患者常规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胸腔内的积气、积液。术后3个月复查X线胸片,固定的骨折无一例再次移位,术后6个月复查胸片,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各组术后第3天复查胸部CT。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