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1 22:33
真蛸是章鱼科章鱼属的一种中型的章魚,全长约可达800毫米。胴部卵圆形,体表光滑型且具极细的色素点斑,胴背具一些明显的白点斑,也是短腕型,腕长约为胴长的4、5倍,各腕长度相近,腕吸盘2行。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甚短于左侧对应腕,端器锥形,约为全腕长度的三十分之一;阴茎棒状,膨胀部与阴茎部已难分开;鳃片数约9-10个,中央齿为五尖型。
胴部卵圆形,稍长,体表光滑型,具极细的色素点斑,胴背具一些明显的白点斑。短腕型,稍长,腕长约为胴长的4~5倍,各腕长度相近,腕吸盘2行。雄性右侧第3腕茎化,甚短于左侧对应腕,端器锥形,约为全腕长度的三十分之一;阴茎棒状,膨胀部与阴茎部已难分开。漏斗器W型。鳃片数约9~10个。中央齿为五尖型,第1侧齿甚小,齿尖居中,第2侧齿较短,基部边缘较平,齿尖略偏一侧,第3侧齿近似弯刀状。已知成体的最大胴长为220毫米。
标本测量(东海、南海):头长12mm;头宽♂18mm,♀16mm;胴背长♂44mm,♀46mm;胴腹长♂40mm,♀42mm;胴宽♂26mm,♀28mm;腕长:第一对腕♂182mm,♀215mm;第二对腕♂175mm,♀195mm;第三对腕♂160mm,♀200mm;第四对腕♂155mm,♀192mm。(注:♂雄性;♀雌性)
暖水性种,生活区很广,扩至温带区,乃至寒带区边缘,主要群体栖居于暖水海域。沿近海及大陆架上层海域活动,栖息水深0~150米。
主要营底栖生活,在繁殖期和越冬期,有短距离的洄游移动,其时水深的变动,从几米至百余米。白天常潜伏海底或岩礁缝间;夜间活跃,觅食活动强烈,主要猎取甲壳类、双壳类为食,也兼捕食底栖性的鱼类和头足类等。
真蛸皮肤上的色素细胞网和特殊的肌肉几乎能使它的颜色,图案,甚至是质地迅速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鲨鱼,鳗鱼和海豚等捕食者甚至从它身边游过却丝毫未曾察觉。如果被发现,真蛸便释放出一股黑色墨汁遮蔽进攻者的视线,从而赢得逃跑的时间。这种墨汁甚至含有一种可以使捕食者的嗅觉迟钝的物质,使它们更难以追踪逃跑的真蛸。
真蛸游泳速度很快,在从外套膜中喷射出的水的推力作用下飞速向前移动。它们柔软的身体能够挤进看似不可思议的窄缝,令猎食者无从下手。如果其他的逃生方法都不奏效,真蛸可以断臂求生,为逃离捕食者而失去的触手之后会重新长出,并不会造成永久伤害。真蛸的上下颌如同鸟喙,用于猛力咬噬并分泌出有毒的唾液,目的主要是使猎物失去反抗能力。
真蛸为浅海性头足类中分布最广者,除南极和北极海域外,世界各大海域几乎均有采获记录。在西太平洋,向北可分布到日本海;在东太平洋,向北可分布到阿拉斯加;在西大西洋,向北可分布到纽芬兰;在东大西洋,向北可分布到北海。其分布的南界,可达非洲南端的开普顿,圣保罗岛和澳大利亚南端海域,大体为南纬40°左右。
在中国近海的分布北界,约在舟山群岛附近,黄、渤海中尚未见它的踪迹。
真蛸繁殖行为表现于雄蛸交配活动,是时,雄蛸将茎化腕插入雌蛸外套腔。实验发现,临产时,雌蛸藏入巢穴,将卵穗布设于巢穴四壁或顶部。通常雌蛸独自护卵,并于蛸卵孵化完毕死掉。
卵子分批成熟,分批产出,产出的卵子很小,卵膜白色,长椭圆形,长径2.3~2.5mm,短径0.85~0.95mm,呈穗状结附。一个雌体的产卵总数可达15万个。水温23~25℃时,孵化期约25日。刚孵出的稚仔全长3.5毫米左右,胴长只有2mm。真蛸孵化后有段浮游期。无论龄期,真蛸幼体约于胴长7.5mm以上开始着底,真蛸着底明显以水温为转移。最适生长水温16~21℃。生长很快,日增重率可达13%。2月份放养的体重37.5克的稚仔,到8月末可长至3公斤,半年内体重增加约八十倍。真蛸寿命很短,只有12~18个月。
未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
真蛸是中国南方近海的经济种类,肉嫩味美,干制品称“章鱼干”,在广东被列为海味佳品,并用为妇女生乳的滋补品。
早在20世纪60年代,日本学者以西北太平洋真蛸为对象就已成功由孵化幼体培育到着底稚蛸,在平均24.7度水温条件下,45日龄成活率8%,60日龄成活率5%,而在20世纪90年代,欧洲学者以地中海真蛸为对象,利用2种甲壳类蚤状幼体作为浮游幼体饵料,成功由孵化幼体培育到着底稚蛸,在平均21.2度水温条件下,40日龄成活率32.1%,在自42日龄开始投喂真蟹卵巢情况下,60日龄成活率0~8%。
欧洲有的学者以卤虫无节幼体作为真蛸浮游幼体饵料研究结果表明,20日龄成活率可达38%,而欧洲有的学者在平均21.2度水温条件下,以多刺蜘蛛蟹蚤状幼体和卤虫作为真蛸浮游幼体饵料研究结果表明,20日龄成活率高达89.6%~93.5%,并且,幼体于52日龄已见着底,于60日龄全部转入底栖生活,成活率3~4%。
在真蛸繁育实验中,水温多为13~20度,雌雄亲蛸放养比例多为1:1。迄今,真蛸蛸卵到稚蛸人工繁育依然限于室内实验,苗种生产一直制约真蛸养殖发展,也就是说,目前,真蛸养殖生产限于来自野生的半大不小稚蛸养成。
真蛸养殖现已见于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作为养殖对象,真蛸优点在于容易迅速适应陆上设施和海面网箱收容养殖,耐运输,抗摆弄,易喂养。
虽说真蛸喜食活饵,但可以驯食碎蟹、碎鱼、碎贝一类死饵。作为真蛸生饵,投喂真蟹等蟹类和沙丁鱼、牛眼鲷饲养实验表明,就生长而论,其中,蟹类,尤其是活蟹效果最好。
真蛸无明显残食或争食苗头。在性成熟前,真蛸摄食量不受性别影响。真蛸饵料转化效率可达15%~43%。
放养规格750g,3个月或4个月内,真蛸即可长到2.5~3kg,养成期间成活率高达85%~90%以上。
虽说雄蛸比雌蛸大,但是,在性成熟前,真蛸生长不受性别影响,雌蛸像雄蛸一样生长迅速。真蛸快速生长归因于蛋白合成率高,合成蛋白蓄积率高,蛋白降解率小。
在西班牙的加利西亚地区,有家企业现在实施真蛸海面浮式网箱养殖。有些实验表明,利用沙丁鱼、大西洋竹鱼、蓝鳕、牛眼鲷、大西洋鲭和贻贝等廉价冷冻生饵,真蛸生长速度可达0.3~0.8kg/月,成活率高达94.3%。
真蛸养殖网箱有方有圆,箱内设有个数与放养真蛸数量相等的单个蛸巢,真蛸放养密度每箱150头,养成特续4个月,理论上讲,每年可养四茬。初步推算表明,企业生产规模若达25箱,年生产成蛸即可高达11,000头。无论是水槽养殖,还是网箱养殖,均宜实施雌雄分养,养殖设施必须设置数量与蛸数相近的人造蛸巢。
在雌雄分养场合,雄蛸起捕规格以3kg为宜,雌蛸起捕规格以2.5kg为宜,过了这个时期,死亡增多,可能导致减产。
真蛸完全养殖已于2001年在欧洲首告成功。真蛸6月龄体重达0.5~0.6kg,8月龄体重达1.6kg。
像几乎所有来自捕捞的种类一样,真蛸也是几类寄生虫宿主,不过,在真蛸养殖中,这些寄生虫并不经常作为问题述及。其他病原体对养殖影响也罕见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