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10 11:26
明永乐年间,印度僧人班迪达向明成祖朱棣进献五尊金佛和一幅印度式“菩提伽耶精舍”,即金刚宝座的建筑图样,被永乐皇帝封为国师,并下诏依此图形建造佛塔。
明成化九年(1473年),金刚宝座竣工,赐名真觉寺。
清乾降二十六年(1761年),清乾隆帝为其母后七十大寿重修真觉寺,为避清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名讳,改称大正觉寺。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与义和团交战中,真觉寺受到战火波及,真觉寺建筑荡然无存,唯金刚宝座因全部是石质结构而幸存。
1987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利用真觉寺旧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在金刚宝座东、北、西面共设7个石刻露天陈列区。同年10月7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对游客开放。
200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拨款对真觉寺进行全面修葺。
真觉寺整体建筑群的格局,是以金刚宝座为中心规划建造的,主要建筑全部集中建于南北中轴线上,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金刚宝座、毗卢殿、藏经阁等建筑,主要建筑的两侧各建有体量较小的附属建筑,左右对称。各主体建筑自成一体,每座院落相互独立又相互连通,格局完整。金刚宝座坐落于大雄宝殿和藏经阁之间,从建筑群整体格局来看,基本上位于寺院的中心处。
金刚宝座由宝座和石塔两部分组成。建筑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通高15.7米。
宝座高7.7米。宝座内部用砖砌筑,外部全部用青白石包砌。外部遍饰宗教题材雕刻,做法仿照印度模式,内容源自藏传佛教教义。雕刻技法采用中国传统雕刻手法,同时也吸收了古印度佛塔外表的繁缛雕饰,运用凹凸深浅的控制,使主题更加生动,并有一定的立体感。
宝座最下面是须弥座式石基座,基座外表匝刻有梵文、佛像和法器等纹饰,基座上面为宝座的座身,座身分为五层,每层均有挑出的短石檐,檐头刻出筒瓦、滴水等建筑构件。工匠利用每层规律的出檐、平浅的浮雕花纹,避免了繁缛的表现,体现了中国传统程式化和含蓄的风格。雕刻布局运用了传统的对称手法,展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和中国建筑与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
宝座上雕刻着上下五层佛龛,佛龛之间用雕有花瓶纹饰的石柱相隔,柱头雕出斗拱以承托短檐。每个佛龛内刻有佛像一尊,形态各异,号称千佛。并在最下面一层须弥座刻有梵文、藏文和各种宗教纹饰。须弥座中的五方佛坐骑雕刻,有大日如来狮子座、阿閦佛象座、宝生佛马座、阿弥陀佛孔雀座、不空成就佛迦楼罗金翅鸟王座,表现为狮子、象、马、孔雀、金翅鸟王等5种动物形象的雕刻。另外,宝座上还刻有八宝金刚杵、菩提树、法轮、花瓶、四天王、降龙伏虎罗汉、卷草纹等。
宝座南北辟券门,内设过室、塔室、塔内中心柱、佛龛、佛像等。拱门券面上也刻有狮、象、孔雀、金翅鸟王等图像纹饰。南面券门上嵌有“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石额。
塔室中心有一方形塔柱,塔柱四面各有佛龛一座,龛内原有佛像已不存。在过室的东西两侧,各有石阶梯44级,盘旋而上,通向宝座顶上的罩亭内。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亭之南北也各开一座券门,通向宝座顶部的台面,台面四周都有石护栏围绕。
石塔位于琉璃罩亭左右偏后和北面,共五座,密檐式。石塔平面呈方形。中央的一座高8米,13层密檐,塔顶是铜质的覆钵式塔刹,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塔中。四隅的塔高7米,11层密檐。五座塔的塔身雕饰以五方佛坐像为主要内容,佛像共计1561尊。在佛塔的须弥座束腰部位,雕刻有五方佛的坐骑以及法器图案,佛龛内均有佛像。另外,佛塔还雕刻了大量梵文、藏文,更加突出了藏传佛教的建筑文化。中央石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
金刚宝座塔是古塔中的一种特有建筑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主供五方佛。即在金刚座上矗立五座塔——中间一座大塔,环列四座小塔。五座佛塔建在一个方形台上,方形台象征着释迦牟尼打坐时的石台,五座古塔象征五方佛祖。中国国内现仅存真觉寺金刚宝座、碧云寺金刚宝座、西黄寺清净化城塔、妙堪寺兰若塔及慈灯寺金刚舍利塔等为数不多的几座。
真觉寺内的金刚宝座是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创造性杰作,也是现存的同类型塔中年代最早的一座,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1957年10月28日,真觉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61年3月4日,真觉寺内的真觉寺金刚宝座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觉寺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塔寺路24号。
北京市内乘坐86、92、、129、305、320、332、481、563、609、635、658、695路公交车,在国家图书馆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内乘坐地铁4、9、16号线,在国家图书馆站下车前往。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距离真觉寺约7.4千米,驾车约24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