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寺金刚宝座

更新时间:2024-10-04 16:30

真觉寺金刚宝座,又称五塔寺塔,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白石桥路五塔寺村24号——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因其形式是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型石塔,俗称五塔寺塔。真觉寺金刚宝座建于明成化九年(1473年),按照印度佛陀迦耶精舍(释迦得道处伽耶山寺所建的纪念塔)形式而建。

历史沿革

明成祖永乐年间(1403-1424年),真觉寺始建成。

明成化九年(1473年),真觉寺金刚宝座建成。据《帝京景物略》记载:“成祖文皇帝时,西番板的达来贡金佛五尊金刚宝座规式,诏封大国师,赐金印,建寺居之。寺赐名真觉寺。明成化九年,诏寺准中印度式建宝塔,累石五丈,藏级于壁,左右蜗旋而上,顶平为台,列塔五,各二丈。”寺内建筑百余间。

清乾隆十六年至二十六年(1751~1761年),为崇庆皇太后庆寿时曾大修真觉寺,寺更名正觉寺,建筑增至二百余间。

清朝乾隆二十六(1761年)和三十六年(1771年),正觉寺寺内举行大型庆典活动。寺内建筑及陈设至清光绪年仍保持完好。

清朝末年,正觉寺毁于大火,仅金刚宝座及少数殿宇幸存。

1980年3月17日,北京市政府批准成立“五塔寺文物保管所”。

1987年,北京市政府批准利用真觉寺旧址成立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在金刚宝座东、北、西三面共设7个石刻露天陈列区;同年10月7日,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正式对游客开放。

1994年,石刻艺术博物馆举办“人与石”石刻简史陈列。博物馆已初具规模,金刚宝座仍占据中心位置。

2001年,后楼及转角楼(简称后罩楼)工程开工建设。

建筑特色

结构

真觉寺金刚宝座,为高台上建有五塔的佛塔,被称为金刚宝座式塔。

真觉寺金刚宝座分为塔座和五塔两部分。塔下部为长方形砖砌拱券结构塔座,即金刚宝座。南北长18.6米,东西宽15.73米,高7.7米,总高17米,分为6层,最下一层为须弥座,逐层由下而上往内收进0.5米。每层四壁挑短檐,共挑出五层,短檐下四周均雕有密集排列的佛龛,每个佛龛内刻有坐佛一尊。塔的内部用砖砌筑而成,外表以汉白玉石铺设。塔座内部为回廊式塔室,内有四十四级石阶,盘旋而上通往顶部平台。

真觉寺金刚宝座的南北两面正中各开券门一座,通入塔室。拱门券面上刻有金翅鸟、狮、象、孔雀、飞羊等图饰。南面券门之上嵌有“敕建金刚宝座、大明成化九年十一月初二日造”铭刻的石匾额。

真觉寺金刚宝座顶上有一座下方上圆两层檐的琉璃罩亭,为琉璃砖仿木结构,罩亭顶上有一皇家寺院的标志“蟠龙藻井”。

玻璃罩亭北面是五座密檐式小石塔。小塔为方形,用青石砌成方形密檐式小塔,均由上千块凿刻好的石块拼装筑成。中间一塔较高,有檐十三层,高约八米,顶部是铜制的覆钵式塔形的刹,传说印度高僧带来的五尊金佛就藏在这座塔中。四隅的小塔较中央的稍低,檐十一层,高约七米许,塔刹为石制。五座小塔的雕刻也集中在塔檐下的须弥座和第一层塔身上,纹饰同宝座。唯中央小塔的塔座南面正中,刻有佛足一双,表示佛足迹遍天下。五塔所象征的佛称”五方佛”,五塔下面均有须弥座,檐下四周刻有佛龛及佛像,相传五尊金刚界金佛分别埋在五座石塔之下。

五塔四周绕以石栏杆。五座塔的顶上均有小型覆钵式塔刹,由仰连、相轮、华盖、宝珠等组成,中间大塔的为铜制,其余四座小塔为石质。

特点

真觉寺金刚宝座采用了中国古朴的“减地平钑”的雕刻方法,即凸起的主题雕刻面与凹进去的“地”都是平的。然后,用尖刀在凸起的主题面上雕刻出精细而流畅的线条,使得主题形象生动,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雕刻布局采用了传统的对称表现手法,使得主要的内容突出,并且具有古雅不俗的艺术效果。

文物遗存

真觉寺金刚宝座的塔座上遍饰中国传统雕造技法,内容多为佛教题材。其中佛龛1561个,每龛内刻坐姿佛像一尊。另有狮子、大象、马、孔雀和金翅鸟,还有天王、降龙与伏虎罗汉、菩萨等。

真觉寺金刚宝座为四方形,最下面是圭脚,在圭脚的上面是一层大型须弥座。在须弥座的束腰处,雕刻有四大天王、降龙、伏虎罗汉、狮子、象、马、孔雀及大鹏金翅鸟,还雕有法轮、降魔金刚宝杵、瓶、牌和佛教八宝等高浮雕图案。其中的狮、象、马、孔雀及大鹏金翅鸟,分别为五佛的坐骑,据说,狮子是大日如来的坐骑;大象为阿閦佛的坐骑;孔雀为弥勒佛的坐骑;马为宝生佛的坐骑;而大鹏金翅鸟(迦楼罗)是不空成就佛的坐骑。

金刚宝座塔须弥座束腰的上枋和下枋的平面上,用浮雕法雕刻着梵文和藏文,内容为八思巴在元代的中统四年(1263年)致忽必烈汗的一首新年祝辞,名为“吉祥海祝辞”。祝辞从南面正门的右侧,开始向东绕塔座一周,直到正门的左侧为止。主次主要是将佛、法、僧三宝比做吉祥海。这首祝辞的藏文雕刻,是北京现存唯一的藏文浮雕石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在须弥座上是塔身部分,在第一层塔身与须弥座的相连处,刻有一圈俯莲花瓣儿。在须弥座的上、下枋上,雕刻着仰俯莲花瓣。在须弥座上是座身部分,每面均用短檐分为五层佛龛,在每层中又隔成许多小佛龛,在佛龛中浮雕着坐式的佛像,佛像的表情安详,但双手的姿势均不相同,在金刚宝座的四面共浮雕有佛像384尊。

在塔顶上的塔刹部分,为一小型覆钵式塔刹。中间大塔的塔刹为铜制,其他四座塔的塔刹为石制。

主要展览

2002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举办“北京石刻文化展”及露天陈列改陈。

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期间,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有《真觉年轮——真觉寺历史沿革展》等展览。

历史文化

起源发展

明永乐初年,印度僧人班迪达自西域来京,向明成祖朱棣呈献了五尊金佛和印度式“佛陀伽耶塔”即金刚宝座的规式。

真觉寺金刚宝座的建筑形式渊源于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但与印度的金刚宝座塔相比较,却有着较大的区别。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的金刚宝座比较矮小,坐落在上面的五座塔中,中间的一座塔的塔身特别高大,而周围的四座塔的塔身却很矮小。而真觉寺金刚宝座却在印度佛陀伽耶大塔的造型基础上,并根据中国的传统建筑特点,进行了发展。

真觉寺金刚宝座的整体规模比印度的佛陀伽耶大塔的规模小,但塔的金刚宝座部分却加高了,宝座上的五座塔在高度上相差不大,只是中间的一座塔稍微高了一些,使五座塔的大小比例协调了。

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均采用了唐代密檐式石塔的造型风格,并在塔台的出入口处,建筑了一座可遮风避雨的罩亭,并使罩亭与五座塔自然的融为一体,不但没有破坏整座金刚宝座塔的建筑艺术风格,反而使它具有中国建筑的特色。

传说轶事

据史料记载,明代成化九年(1473)在塔建成后,为了保护这座金刚宝座塔,将塔表面的石刻全部用“血料”保护起来。“血料”就是用猪血和上腻子和面粉,再加上糯米汁调匀后,刷在塔身上,并在上面贴上一层麻布,在麻布上刷两遍大漆,待大漆潮干后,再粘上第二层麻布,再上两遍大漆,就这样一直达到一定的厚度为止,在金刚宝座塔上的佛龛和雕刻的凹陷处,仍可以看见暗红色的痕迹,并且,使塔的表面呈现出一层淡橙黄色。据有关资料介绍,真觉寺在20世纪20年代初还保留着原来的建筑。后来,北洋军阀政府的蒙藏院将寺院卖给了一个商人,这个人将寺中所有的殿堂建筑拆毁,把拆下的梁柱都当木料给卖掉了,只余下这座金刚宝座塔孤。

文物价值

真觉寺金刚宝座在造型上属于印度形式,但在结构上(如宝座上的短檐、斗拱和宝座顶上的琉璃罩亭等)表现了中国建筑特有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建筑和外来文化互相结合的作品。

真觉寺金刚宝座及塔身上遍饰雕刻,整座金刚宝座塔可以称得上是一座大型雕刻艺术品。它是中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雕刻艺术最精美的金刚宝座式塔,是中国明代建筑艺术和石雕艺术的代表,是中外建筑形式相结合的成功范例。真觉寺金刚宝座是中国古代建筑吸收外来建筑文化的杰作,并成为北京奇特的古代建筑之一。

文物保护

1961年3月4日,真觉寺金刚宝座(五塔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6月1日~11月30日,真觉寺金刚宝塔塔顶进行失效防水层处理,通过对塔座顶面防水层涂刷,夯筑保护层,使用传统粘土砖重新铺墁;改进与完善顶面排水通道,确保顶面排水畅通。

2016年,真觉寺金刚宝塔进行勘察及病害检测保护工程。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真觉寺金刚宝座,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的长河北岸,白石桥路五塔寺村24号——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内。其南临长河,与北京动物园隔河相对;北与国家气象局接壤;西为首都滑冰馆和奥林匹克饭店;东与中苑宾馆和北京动物园海洋馆遥遥相望。

开放时间

全年。

周二至周日 09:00~16:30.

门票价格

包含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门票内,成人20元/人,学生10元/人。

交通信息

公交路线:北京市内乘坐北京公交86、92、332、563、588、608、653、689、695、697、717、特18路、特19,特4、特6、运通105、运通106在国家图书馆站下。

地铁线路:乘坐北京地铁4号线、9号线国家图书馆C口出,沿河边向东500米即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