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17 14:42
眢井,汉语词语,拼音是yuān jǐng,意思是干枯的井,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
1.废井;无水的井。
《左传·宣公十二年》:“目於眢井而拯之。” 陆德明 释文:“废井也。《字林》云:‘井无水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谐隐》:“昔 还社 ( 还无社 )求拯于 楚 师,喻眢井而称麦麴。”
《明史·徐阶传》:“生甫周岁,堕眢井,出,三日而苏。”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乃以其言观吾今日之 中国 ,举天下如坐眢井,以视古人智愚悬绝,乃至不可以道里计。”
2.特指 宋 亡后 郑思肖 以《心史》沉 苏州 承天寺 枯井中事,三百余年后浚井时始发现。
明·王铎《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神道碑》:“吴俗诸猾少季,株累细民胁,令长对簿,往往陷人眢井,以恫疑乡曲,民益凋敝。”
清 褚人获 《坚瓠四集·郑所南》:“僧濬眢井而其书始出。”后因以为 郑思肖 的代称。
清 钱谦益 《赠愚山子序》:“有 西台 眢井 之节,而不忍称遗民。”参见“ 眢井翁 ”。
在江苏萧县西北古城中,《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子伐萧,还无社与司马卯言,号申叔展,目于眢井而拯之,《通考》留有眢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