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28 11:26
眼中钉,汉语词汇。拼音:yǎn zhōng dīng 指眼中的钉子。史书上记载的第一个被百姓称为眼中钉的人是五代时后唐的赵在礼。《新五代史·赵在礼传》记载:赵在礼在后唐明宗(李嗣源)时任宋州(今河南商丘)节度使。
比喻心中最厌恶、最痛恨的人。
唐 · 冯贽 《云仙杂记·拔丁钱》:赵在礼在宋州,所为不法,百姓苦之。一日制下,移镇永兴,百姓相贺曰:“眼中拔却钉矣,可不快哉!”
现代 ·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文艺既然是政治家的眼中钉,那就不免被挤出去。
《新五代史·赵在礼传》:“在礼在宋州,人尤苦之。已而罢去,宋人喜而相谓曰:'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他依仗自己是皇亲国戚而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百姓受尽欺压,十分痛恨他。当他被罢免时,宋州人奔走相告,相互祝贺:“眼中拔钉,岂不乐哉!”
宋周 《清波别志》、《续资治通鉴》·卷三十五《宋纪》
传说,北宋真宗年间,宰相丁谓和太监狼狈为奸,把持朝政。当时老宰相寇准尚在朝中,丁谓深知寇准为官公正,刚正不阿,生怕自己所做的坏事被他拿住把柄,引发后患,就千方百计地在皇上面前说他的坏话,使得寇准被排挤出了京城。
丁谓所为,被老百姓看得清清楚楚,百姓也痛恨丁谓,不久,便出现了一首民谣,歌中唱道:“欲得天下宁,须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
歌中的“丁”,指的就是丁谓。于是,“眼中丁”的说法逐渐流传开来。到后来,“丁”又演变成“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