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德城

更新时间:2022-05-07 16:56

瞻德城,原名“察罕乌苏”,是准噶尔语“白水”或“清水”之意,故当地汉民称其为“清水河子”,现在的清水河也是沿用而来。瞻德城者,地曰察罕乌苏。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桂疏定伊犁建置事宜云,伊犁田地肥沃,无过察罕乌苏,可建一小城以遏哈萨克布鲁特由伊犁河北来往之路是也。筑城议久,寝至四十五年(1780)伊勒图始建,城高一丈三尺,周三里六分,门三,东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镇右营驻之”。

简介

清乾隆三十四年改察罕乌苏为瞻德城,为“伊犁九城”之一。位于今新疆维尔吾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清水河镇。原清水河镇政府机关所占用的就是当初的瞻德城。

如今的瞻德城,几乎已经不复存在,大部分城墙被开发商推平,作为房地产项目建成起了小区——清水湾一号。在地方政府以“土地经济”为重点的发展格局进程中,瞻德城在此几年间,遗失殆尽。

建城史

清朝平定伊犁,统一新疆以后,在伊犁相继建立了九座城池,并由乾隆皇帝御赐城名,分别是:惠远城、拱宸城、绥定城、惠宁城、宁远城、塔勒奇城、广仁城、瞻德城、熙春城,历史上称之为“伊犁九城”。九城顺序,各家叙述多有不同。

在清代,伊犁将军府起初设在绥定城(今霍城水定镇),后因绥定城规模较小,难以容纳众多的衙署和驻兵,遂于1765年移驻惠远城,并以惠远城为中心,相继在其周围建起多个城池,史称“伊犁九城”。 其中惠远、惠宁二城为满营驻所。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绥定等六城为绿营驻所,总兵驻绥定。

据《西域水道记》记载:“瞻德城者,地曰察罕乌苏。乾隆二十五年阿桂疏定伊犁建置事宜云,伊犁田地肥沃,无过察罕乌苏,可建一小城。至四十五年,伊勒图始建。城高一丈三尺,周三里六分,门三:东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镇右营驻之。东距广仁城二十余里。”伊犁绿营携眷官兵(右营)驻该城,营内设都司1、守备1、千总2、把总4、经制外委6、额外外委6、马步兵各300人,与广仁城同属绿营驻军重镇。

史籍《新疆图志》也有记载,当时的瞻德城高有一丈三尺,周长有三里六分。驻扎在瞻德城主要有伊犁绿营官兵(右营),内设有“都司一、守备一、千总二、把总四、经制外委六、额外外委六、马步兵各三百人”。

瞻德城在同治五年即1866年被维吾尔、回族农民起义军占领;五年后的1871年沙俄侵占伊犁后,瞻德城的 “城楼墙壁均已损坏,城垣也多坍塌之处”。

等到1882年,清朝收复伊犁后,大加补修,直到1883年才“修筑渐次完竣”。在瞻德城筑城108年后的光绪十四年(1888年),瞻德城归霍城县前身绥定县管辖。据《绥定县乡土志》记载,清朝末年瞻德城建置和户口情况为:“镇标右营游击署一、守备署一、武庙一、天主教堂一”,“城关男口一百一十八、女口五十三,城关天主教堂男口四、女口五。”

从今天的地图看,伊犁九城连成的阵线,竟然和现在的两条国道出奇地吻合,这不能不说其中定有“玄机”!历史的事实就是,伊犁将军府和伊犁九城的设置,巩固了新疆的防御,并与东部的乌里雅苏台将军府一起,使中国北部防线最终形成横贯东西的完整体系,有效地遏制和延缓了沙皇俄国向东侵略的步伐。

绥定设县治后,属绥定县。民国3年(1914)霍尔果斯设县治后,划给霍尔果斯县管辖,原瞻德城城墙遗址大部尚存。

美名天下

中国人民银行1951年10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中面值为500元的图案就是“瞻德城”。该套面值500元的人民币正面图案为古城瞻德城,颜色为紫黑、浅蓝;背面图案为花幅、维文、行名,颜色为紫色。纸币规格为长134×70mm。钞纸无水印,票面底纹由“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几何图形组成,三字冠7位数号码。

让人大为不解的是,为什么第一套人民币没有选择象征历史上新疆政治军事中心的惠远城和其他几个城池,而选择地位远远小于惠远城和其它城的瞻德城作为纸币图景,这里其实是很有缘由的。

尽管惠远城在新疆历史上地位非常重要,但在新疆解放前夕,由于历史的原因,惠远城已经面目全非、残破不堪,其浮沉中有暗含着大清国的荣辱、军阀的混战等历史。新兴的新中国怎么可能选择一个几乎不复存在、代表着衰败的旧社会的惠远城作为民众须臾不可离开的钞票图景呢? 总之,惠远城“木秀于林”,在历史与现实当中太过显眼、太过敏感,

如果非要在新中国的纸币上呈现一座新疆的名胜古迹的话,就要在其他八城中尽量做出选择。然而,从当时的情况看塔勒奇、宁远、绥定、惠宁、广仁、瞻德、拱宸、熙春八城,有的早已经残败毁坏,甚至荡然无存;有的因世事变迁,地理变化,已在现实生活当中变得偏僻闭塞、无足轻重;有的规模过小,地位过低,在历史上都处于“九城”的次要地位,没有代表性……比较下来,瞻德城胜出。

学者认为瞻德城能够入选第一套人民币图景,原因有可能在于,新疆解放前夕,瞻德城代表性的建筑,大致保存完好,可有一观;瞻德城在“伊犁九城”的历史上,既无盛名,也非末端,处依附地位,没有过分明显的象征含义; 最具优势的是历经朝代更替、世事变迁,瞻德城所处的地理位置愈加优越。瞻德城为历史古迹,又处交通要道,为新疆人民所熟知,为进出伊犁的广大民众所熟知,融通商贸的钞票用瞻德城作为主图,自然就再合适不过的了。

不过随着第一套人民币从1955年开始停止流通后,瞻德城便被人们慢慢遗忘了,它的身影也渐渐消失于岁月之中,只留下不多的遗迹供有心人探究。

藏品研究

瞻德城者,地曰察罕乌苏。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公桂疏定伊犁建置事宜云,伊犁田地肥沃,无过察罕乌苏,可建一小城以遏哈萨克布鲁特由伊犁河北来往之路是也。筑城议久,寝至四十五年(1780)伊公勒图始建,城高一丈三尺,周三里六分,门三,东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镇右营驻之”。伊犁绿营携眷官兵“右营驻瞻德城,都司一、守备一、千总二、把总四、经制外委六、额外外委六、马步兵各三百人。——《西域水道记》

城内外的芸芸众生

能说一口流利维吾尔语的杨帅、杨斌兄弟俩现在依然每天中午骑近十分钟的摩托车,从家里赶到靠近瞻德城东门上坐一会。抬头看看上面绿树成荫,确实是一个纳凉的好地方。“如果纳凉,我们也不会跑这么远,到这里来了。这些城墙看着我们从小玩到大,如果现在不常来坐坐,以后说不定就没机会了。”

五月的阳光依旧灿烂,吾斯来看看茂密树叶里泄露的一些光线碎点,再看看自家打好的馕已经不多了。端着和好的面朝着囊坑走去。吾斯来家的馕坑就在城墙脚下,距他家还不足十米远。火早就已经生好了,吾斯来再次看了看比自己高一米多的老城墙,这个动作习惯得已经不需要思维了,每天一出门首先出现在眼前的就是他不知道年代的老城墙。只是,他一直不明白,这么结实的墙没有人破坏,大块大块的土也会往下掉,往往这个时候他也心惊肉跳,担心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时间如果拉回百年前,杨帅、杨斌兄弟俩,吾斯来以及老吴,那都是瞻德城城外边缘的住户了。而现在的清水河一中确实沿着城墙而建,成了“城里的中学”。

历史发展到了2002年9月,清水河一中的马惠玲等4位历史老师正在准备备课,想起了学校周围的活历史——瞻德城。一个突发奇想,让他们开始了“清水瞻德城的古今”的研究课题。教学,就是为了学以致用,马惠玲和她的同事们带着学生们从了解身边的历史开始,对瞻德城进行了探索、考察,搜集资料,采访了一些了解瞻德城历史的老人,并利用假期实地丈量瞻德城墙的现在的宽、高、长,时间一年年过去了,学生也一届又一届地毕业了,但《清水瞻德城的古今》的研究课题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们的研究也有了不俗的成果,不断画出了瞻德城的平面图,更做出了瞻德城的复原模型。光做个模型就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一次次的做好拿给那些老人看,然后一次次的修改。而他们撰写的论文《清水瞻德城的古今》更是获得了国家级的奖项。

留在古籍里的印痕

晌午,1760年,参赞大臣、铁将军阿桂到伊犁,看着这里的土地是当时伊犁罕有的肥沃,如果不建一座城,实在是可惜了,而且还可以作为交通要道“以遏哈萨克布鲁特由伊犁河北来往之路是也”。有了想法就开始实施,经过二十年的准备;终于,1780年在东距广仁城二十余里处由将军伊勒图开始安排筑城,史称瞻德城。

瞻德城本名是“察汗乌苏”,准噶尔语就是“白水”和“清水”,当地人又叫清水河子,现在的清水河也是沿用而来。从史籍的记载中,可以知道当时的城高有一丈三尺,周长有三里六分。时间过去了二百多年,等到马惠玲和她的学生在某个假期进行实地丈量时,城墙的高已减为一丈多一点。两个多世纪岁月的打磨,我们从减少了两尺左右的高度上窥见了某些痕迹。驻扎在修建之初的瞻德城主要有伊犁绿营官兵(右营),内设有“都司一、守备一、千总二、把总四、经制外委六、额外外委六、马步兵各三百人”《新疆图志》。当时城内主要建筑有都司衙署,守备衙署各1所,千把外委衙署18所,仓廒、军器库各1所,以及兵眷住宅600余所。与广仁城同为绿营驻军重镇。当时的瞻德城共有三道门,即东升瀛,南延景,西履平。东门升瀛主要用于城内军民汲水所用的通道。南门延景是供城内军民出入所用,也是城内绿营兵的主要防守处。西门履平一般是不能随便出入的,它主要是用于储备兵力以备战时之用。

1907年,日本人日野强(1866—1920)到伊犁,在其著作《伊犁纪行》中概括瞻德城说:在绥定城西北约三里,其地称清水河,乾隆四十年创修,城墙高一丈三,周围约半里余,设东、西、南三门。同治动乱时,因清兵早退,仅有回民住此,故城楼廊署依存,城门有游击城门,居民约二百户。这与《绥定县乡土志》的记载大约相当。在日野强到伊犁的十年后,北洋政府财政部特派员谢彬(1887—1948,号晓钟,湖南衡阳人)在1916年至1917年间到新疆调查财政问题,他在伊犁共待了13天(即1917年5月4日至5月16日)虽然在瞻德城没有住,但路过瞻德城时的“民居百余家,有汛卡”依然给谢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区革命时,瞻德城内居民大部分都迁出了城外,城内的建筑在此期间也多有毁坏。

历史无处不在

5月20日中午,我们在霍城县文物管理所夏永成陪同下,在莫乎尔牧场稍作停留后就马不停蹄地赶往位于清水河的瞻德城。虽然对这座在伊犁九城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城池久有耳闻,但真正走近它尚属首次。

我们是在清水河一中大门前下的车,一抬头就看到不远处露在外面的一大截土墙。在这之前,我们已经走访了几个古城的遗址,凭着经验,感觉那一截土墙应该是瞻德城的一部分。等到走近,在发现转弯处更有连绵的土墙在矗立着。而我们刚下车看到的那截子城墙,就是当年瞻德城的东门升瀛所在地。

看着这些相对完好的城墙,手中相机的快门不曾停歇。在走访几个古城之外,我们深知这些城墙保存的不易。在之前寻访的几个城里,有些城还残留着十多米或几十米的城墙,有些古城只留下了一些残砖断瓦,甚至有一些已经踪迹全无,空留文物管理部门的埋下标志碑,尽管如此,依然被人淡忘得干干净净,我们的寻找不得不一次次摸着石头过河。而瞻德城的城墙,除了一些因为时日的原因坍塌之外,基本上都还是完好的,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奇迹。

沿着城墙,我们静静地走着,遇见杨帅、杨斌兄弟的时候,他们正准备从城墙上往下走,在我们来之前,他们已经在城墙上坐了差不多近一个小时了,而吾斯来正在不远处和泥,往墙上糊泥巴,他所用的土正是城墙上塌下来的土块。在和我们聊天中,吾斯来说他以前曾经在城墙边捡到过一个刻有人面的瓦当。他把这个瓦当当成宝贝一直保留着,在我们再三要求下,他才从房子拿出来。我们准备拍这个瓦当的时候,他的妻子寸步不离地跟着我们,一再告诉我们要小心。当我们把瓦当完好地交还的时候,他们才露出了舒心的微笑。

我们一步步地丈量着城墙,注意到了其中的一截墙体上被挖了一个大洞,洞里已经草木丛生了,其中的一棵树已经长得比城墙还要高。后来从清水河一中的老师处才知道,这个洞最初是一个砖窑,大致是在1958年大炼钢铁时修建的,这些年来已经有些塌灰,但依然可以看到砖窑的轮廓。

就在墙体的砖窑处,我们见到了清水河一中历史老师马惠玲,手中还拿着一沓子他们研究瞻德城的资料。等到我们沿着城墙下来,就进到了清水河一中的校园,最醒目的莫过于绿意盎然的操场。看出我们的疑惑,马惠玲等老师告诉我们,现在学校操场所处的位置正是当年绿营的兵营所在地。

现在几乎已经没有人记得,就在瞻德城毁掉之后,它也曾经有过辉煌。因为中国人民银行1951年10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版人民币中面值为500元的图案就是“瞻德城”

淡忘的人里,似乎也包含着我们的瞻德城的研究者们。在去瞻德城之前,我们尽可能地搜集了能找到的一系列关于瞻德城的书面史料。而在这些资料里,涉及到瞻德城作为人民币图案的几乎没有。而在霍城采访中,当我们提到这个史实时,也让与我们同行者以及马惠玲等老师们大吃一惊。

图案

第一套人民币500元的纸币图样

【藏品名称】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瞻德城

【藏品类别】第一版人民币

【印刷工艺】胶印四色

【发行单位】中国人民银行

【发行时间】1951年10月1日

【停用时间】1955年5月10日

【藏品面值】500

【票面尺寸】134x70mm

【字冠号码】三字冠、七号码

【藏品介绍】

1、无水印。

2、底纹由“中国人民银行”和几何图形组成。

3、暗记:正面左下图章右侧有“抗”“美”“援”“朝”;正面右下角花符左上有“中”;背面中心维文中有“500”。

4、背面印有维文行名和面值,在新疆地区发行,收藏界公认为第三大珍品。

5:、冠字只见“I”、“II”、“III”一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