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8 16:16

瞿(qú、jù)是汉语二级通用规范汉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其古字形像鸟睁大眼睛惊视的样子。本义指像鹰隼一样地惊视,又引申为人惊恐回顾的样子,读作jù。又音近通“戵”“衢”等字。现代汉语主要用作姓氏,读qú。

文字源流

会意兼形声字。“瞿”始见于战国,战国文字大多由“隹”和“䀠(jù)”组成(图1-4)。下部的“”为禽鸟的象形,表示瞿的本义与鸟有关。“”从二目,像两只眼睛左右顾看的样子,表示瞿的本义与顾看有关,也有表示读音的作用。“瞿”可视为是“䀠”的分化字。部分文字从三目作图5。据《说文》,“瞿”是鹰隼一类的猛禽惊视的样子。鹰隼是鹞鹰猫头鹰一类的猛禽,眼睛又大又亮,视物时左右转动,故从“䀠”。瞿字从“隹”“䀠”会意,表示鹰一类的鸟两眼视物之状。用于人,则表示左右察视或惊视。

详细释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瞿部】九遇切(jù)

鹰隼之视也。从隹从䀠,䀠亦声。凡瞿之属皆从瞿。读若章句之句。

说文解字注

“𤸰隼之视也”注:隼亦鷻字也。知为鹰隼之视者,以从隹䀠知之也。《吴都赋》曰:鹰瞵鹗视。经传多假瞿为䀠,见䀠下。

“从隹䀠,䀠亦声。凡瞿之属皆从瞿。读若章句之句”注:古音句读如钩。别之曰章句之句,知许时章句巳不读钩矣。九遇切,四部。

“又音衢”注:锴本有此三字。音当作若。

广韵

其俱切,平虞群 ‖瞿声鱼部(qú)

瞿,鹰隼视也。又姓,王僧孺《百家谱》曰:“裴桃儿取苍梧瞿宝女。”又有瞿昙氏,西国姓。又九遇切。

九遇切,去遇见 ‖瞿声鱼部(jù)

瞿,视皃。又音衢。

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部】 瞿;部外笔画:13

(jù)《唐韵》九遇切。《集韵》《韵会》俱遇切,竝音句。《说文》:鹰隼之视也。徐曰:惊视貌,会意。

又《禽经》:雀以猜瞿视也。《埤雅》:雀俯而啄,仰而四顾,所谓瞿也。

又《广韵》:视貌。《集韵》:心惊貌。《礼·檀弓》:曾子闻之瞿然。

又《杂记》:见似目瞿,闻名心瞿。注:瞿然惊变也。

又瞿瞿,惊遽不审貌。《礼·玉藻》:视容瞿瞿。

又瞪视貌。《荀子·非十二子篇》:学者之嵬瞿瞿然。

又无守貌。《诗·齐风》:狂夫瞿瞿。注:谓精神不立,志无所守。

又《尔雅·释训》:俭也。《诗·唐风》:良士瞿瞿。疏:李巡曰:良士顾礼节之俭也。

(qú)又《唐韵》其俱切。《集韵》《韵会》权俱切,竝音衢。义同。

又騤瞿,走貌。张衡《西京赋》:百禽㥄遽,騤瞿奔触。

又句瞿,斗也。《山海经》:阳山有兽,其颈𦜜状如句瞿,名曰领胡。注:言颈上有肉𦜜如斗也。

又鸟名。《山海经》:祷过山,鸟名瞿,如其鸣自号也。

又山名。《山海经》: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

又滩名。《寰宇记》:瞿塘在夔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

又人名。《竹书纪年》:殷武乙,名瞿。

又姓。汉有汉南太守瞿茂。又复姓。《前汉·儒林传》:鲁商瞿子木,受《易》孔子。注:商瞿,姓也。《辽史·礼志》:西域净梵王子姓瞿昙氏。

又与戵通。《尚书·顾命》:一人冕执瞿。注:戟属。

又与衢通。《韩诗外传》:直曰车前,瞿曰芣苢,盖生於两旁谓之瞿。《丹铅录》:《楚辞·天问》:靡萍九衢。衢,本作瞿。

又与蘧通。《尔雅·释草》:大菊,蘧麦。注:即瞿麦,药草也。《集韵》:亦作𧄒。

(jù)又《集韵》衢遇切。《正韵》忌遇切,竝衢去声。与惧通。恐也。《礼·檀弓》:瞿然失席。注:瞿,本又作惧。《前汉·东方朔传》:吴王惧然易容。

(jì)又《集韵》讫力切,音亟。瞿瞿,居丧视不审貌。《礼·檀弓》:瞿瞿如有求而弗得。徐邈读。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韵书集成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