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01 19:03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故遂定为嗣。”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矫情自饰”。
三国时,曹操想从众多的子女中,挑选出自己的接班人,立为太子。最终,曹丕和曹植从众多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曹操重点培养的人才,同时也在宫中形成两大派系,他们都想帮着自己的主人继承王位。为了防止他们结党营私,曹操对孩子们制定了严格的交往规矩,限制他们跟当朝官员交往过密。
曹植智囊团中的杨修,是宫中有名的谋士,经常帮着曹植出谋划策。而曹丕的高参是朝歌县令吴质,由于他不在宫中,所以就经常把吴质藏在竹箱子里,用马车拉入邺城的府中商议对策。这件事被杨修知道后,他立刻上奏曹操,说曹丕勾结臣子,有不轨行为。
曹丕得知此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吴质献计说:“明天你继续往府里运箱子,把箱子里的东西换成绸缎。”第二天,当有一辆马车驶往曹丕府时,被曹操派的人拦了下来,却未见任何人影。
有一次,曹操远征,大家都到城外去送行,曹植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为父亲歌功颂德,曹操听了很得意。曹丕知道自己写文章比不过弟弟,正在着急的时候,吴质凑到曹丕耳边说道:“一会儿跟魏王告别的时候,你什么都不用说,只要放声大哭就行了!”曹丕果然哭得感天动地,就连曹操也流下眼泪。
在场的大臣们都感到曹丕对父亲的孝心。相比之下,曹植却显得有些逢场作戏。后来因为曹植喝酒误事,让曹操彻底失望了。
公元217年,曹仁被关羽围困在樊城,曹操派曹植率军营救曹仁,希望他建立军功,提高他在军威望。没想到,临行前一晚,曹植喝得烂醉如泥,曹操一气之下削去了他的兵权。从而使他失去了继承王位的机会。
而曹丕则与曹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身负监国重任,驻守邺城期间,成功挫败了魏讽的叛乱,赢得了曹操的信任和器重。再加上曹丕平时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善于树立自己的形象,最终在王位的争夺战中得以胜出。
钟优民先生评论曹植道:“他对好友关怀体贴备至,对志趣不同的则非常疏远,并形迹毕露,不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无形中树立很多对立面,这是曹植在政治上不能大有作为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对于曹植的高冷,曹丕擅用权术,掩盖真情,伪装自己,戴上假面具,赢得别人的好感,最终于当上了太子。但是由于曹丕失去了自我,忽略了内心的诚信,没有在真情和道德的引导下去实现人格的完善,因而最后在史书上得到了“矫情自饰”的评价。
“矫情自饰”指掩饰真情,粉饰自己。偏正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宋·袁枢《通鉴纪事本末·六镇之叛》:“其始执政之时,矫情自饰,以谦勤接物,时事得失,颇以关怀。”
清·方瘠颐《书曹子建求自试表后》:“阿兄矫情自饰,夺弟之爱,方命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顾逼而醉之,致不能受命,可谓不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