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叶假木贼

更新时间:2023-06-10 22:17

短叶假木贼(Anabasis brevifolia C. A. Mey.)是苋科、假木贼属半灌木,高可达20厘米。根粗壮,黑褐色。木质茎,分枝灰褐色;小枝灰白色,当年枝黄绿色,叶条形,半圆柱状,贴伏于枝。花单生叶腋;小苞片卵形,腹面凹,边缘膜质;花被片卵形,先端稍钝,果时背面具翅;翅膜质,杏黄色或紫红色,直立或稍开展,花盘裂片半圆形,稍肥厚,带橙黄色;花药先端急尖;子房表面通常有乳头状小突起;柱头黑褐色,胞果卵形至宽卵形,黄褐色。种子暗褐色,近圆形,7-8月开花,9-10月结果。

植物学史

一些著作中承认AnabasisaffinisFisch. et Mey.为一独立种,提出与该种的差异点主要是,Anabasisaffinis每叶腋含1-6花,枝及叶有乳头状突起,而短叶假木贼的花是单生叶腋,枝叶无乳头状突起。中国植物志编委在研究这些差异点时,看到叶腋内含数个花的标本,其中每个花除了具2小苞片之外,还各有1个短叶,这证明花仍然是单生的,只不过是一个短枝而已。至于枝叶有无乳头状突起,也是很不固定的,往往在两者间交替出现。因此并入该种。

形态特征

半灌木,高5-20厘米。根粗壮,黑褐色。木质茎极多分枝,灰褐色;小枝灰白色,通常具环状裂隙;当年枝黄绿色,大多成对发自小枝顶端,通常具4-8节间,不分枝或上部有少数分枝;节间平滑或有乳头状突起,下部的节间近圆柱形,长可达2.5厘米,上部的节间渐短并有棱。叶条形,半圆柱状,长3-8毫米,开展并向下弧曲,先端钝或急尖并有半透明的短刺尖;近基部的叶通常较短,宽三角形,贴伏于枝。

花单生叶腋(有时叶腋内同时具有含2-4花的短枝而类似簇生);小苞片卵形,腹面凹,先端稍肥厚,边缘膜质;花被片卵形,长约2.5毫米,先端稍钝,果时背面具翅;翅膜质,杏黄色或紫红色,较少为暗褐色,直立或稍开展,外轮3个花被片的翅肾形或近圆形,内轮2个花被片的翅较狭小,圆形或倒卵形;花盘裂片半圆形,稍肥厚,带橙黄色;花药长0.6-0.9毫米,先端急尖;子房表面通常有乳头状小突起;柱头黑褐色,直立或稍外弯,内侧有小突起。胞果卵形至宽卵形,长约2毫米,黄褐色。种子暗褐色,近圆形,直径约1.5毫米。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长环境

生长在戈壁、冲积扇、干旱山坡等处。在内蒙古阿拉善北部、额济纳旗西部的干燥石质低山残丘上构成稀疏、低矮的群落或零散生长在石缝、干涸小沟里,其盖度小于1%,在水分条件较好的生境,则形成合头草与短叶假木贼的放牧场,平均盖度为1%-3%。在阿拉善荒漠区、东北部的虎勒盖尔一带,有短叶假木贼草原化荒漠草地类型,其特点是在短叶假木贼小灌木植丛间混生着无芒隐子草沙生针茅蒙古韭以及一、二年生植物黄蒿等,盖度可达6%左右。

在新疆主要分布于东部的玛依尔东坡、博格达山南麓和艾比湖盆地南缘的干旱低山、洪积冲积平原、沟谷等地。并以它构成优势建群种,总盖度为5%-10%。在海拔1400-1600米的干旱低山,短叶假木贼则与沙生针茅、东方针茅、盐生假木贼、驼绒藜一起,形成以它为背景的草原化荒漠,总盖度10%-15%。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西部、宁夏、甘肃西部及新疆。蒙古及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短叶假木贼是超旱生小半灌木,抗旱、抗寒。生于戈壁、砾质山坡、冲积扇等地,成为建群种。还能生长在石质荒漠最严酷的生境中。在大面积岩石裸露,荒漠漆皮明显,几乎看不到其他高等植物生长,只有少量的合头草

主要价值

短叶假木贼适口性良好,骆驼四季均乐食,尤以干枯后最喜食。马、牛乐食,羊也采食。为荒漠地区骆驼的三大抓膘饲草之一(另外两种是合头草梭梭)。但在春季,当年的枝条长出3-4节时,采食该草易引起臌胀病,严重能造成死亡。因此,这个时期不宜在短叶假木贼草场放牧。

据调查,在春季,骆驼长期在短叶假木贼草场上放牧,会加速春乏,应及时将畜群转移到有由禾草(沙生针茅等)组成的草场上放牧,待骆驼的驼峰半竖立后,再更换草场。短叶假木贼是灰分型牧草,而沙生针茅和东方针茅为低灰分高氮型牧草。放牧实践证明,在家畜季节性的类群组份中,上述两种不同草群成分组成的草场具有不同的生产生态效应。因此,为提高短叶假木贼的利用率,必须配合以禾草为主的草场,这样,才能解除家畜春乏,恢复体质。产量不高,一般鲜草产量每亩产25-100千克。

中国内蒙古采样化学分析,短叶假木贼早期粗蛋白质含量较高,生长后期下降;无氮浸出物在全生育期均较高;新鲜的肉质茎多汁,风干后粗纤维和粗脂肪含量也较低。生物碱含量少,它是一种富含灰分的植物,生长末期尤为明显,可以满足骆驼对盐分的需要。

化学成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