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1-13 13:30
短角羚(学名:Pelea capreolus):是牛科、短角羚属的一种羚羊。体长1.15-1.25米,体重约20-3千克。全身有致密的毛茸茸的灰色被毛,下身发白,没有任何明显的标记。腿和头部的颜色往往比身体更浅,小腿的前部通常更暗,尾巴浓密,下面有蓬松的白色。鼻子处的黑色裸露皮肤极度扩大,与口吻上的白毛形成鲜明对比。眼睑黑色,眼睛周围有白色的毛发。耳朵极其狭长,直立。只有雄性有角,角笔直而细长,从前额垂直上升,长20-29厘米。
短角羚体长1.15-1.25米,体重约20-3千克。身体上覆盖着比所有其他羚羊更毛茸茸和卷曲的毛发,这可能是短角羚经常被误认为是山羊的原因。上体呈棕灰色,面部和腿呈黄色,身体下部和尾巴呈白色。短角羚可以通过其极长且直立的耳朵以及耳朵下方没有裸露的斑块来轻松区分。这种动物狭长的口吻末端有一张小嘴。前额凸起,有黑眼睑的眼睛在白色环绕物的衬托下非常突出。只有雄性有角,直立或略微向前弯曲,长度为200-250毫米。鼻孔周围的裸露区域延伸到鼻子顶部并肿胀。当动物兴奋时会变得充满水分。雌性有4个乳头。
栖息地选在岩石间,生长在山坡和高原上,会冒险去长满草的山谷。幼羚在远离母亲时会倾向于躲在岩石、洞穴或灌木丛中。
在其分布的东部范围内栖息于岩石丘陵、长满草的山坡和高原草原。在南部和西南部分布于长满欧石南灌丛及其他灌丛的小卡鲁地区(little Karoo),与岩石和丘陵地带密切相关。短角羚需要在自己的家园范围内有良好的草皮作为庇护所和躲避捕食者,但在觅食时通常出没陡峭山坡下的开阔地带,几乎没有覆盖物。在西开普省,它们经常在农业用地上活动。例如,邦特博克国家公园和周围农田之间存在季节性迁移。类似地,在德拉肯斯山脉南部,短角羚也会迁徙到包括保护区和邻近农田的大片区域。
短角羚白天活跃,偶尔吃草和休息,中午时分倾向于在阴凉处休息。它们形成了两种社会群体。第一个由许多雌性和一个占优势的雄性组成,通常由大约8只动物组成,但可以多达30只。另一个社会群体由希望入侵雌性群体的孤独雄性组成。交配期间,领地雄性和孤独雄性的争斗频繁,其中一名参赛者被杀的情况并不少见。
通常,短角羚是一只雄性与一群雌性一起活动,这只雄性会保护该群体免受其他入侵雄性的侵害。防御方法包括姿体展示、鼻息和跺脚,以及激烈的战斗。无法赢得或维持领地的雄性通常是孤独的。通常,每组的一名成员充当哨兵,而其他短角羚则进食或休息。如果出现危险,哨兵会发出警告的咕噜声,并带领羚群前往更崎岖的地方。雄性非常具有攻击性,经常在发情季节杀死同性,甚至杀死和攻击绵羊和山羊。
植食性,杂类草是它们的主要食物,尤其是植物的花和叶。基本上不依赖于水,从食物中获取大部分水分需求。
短角羚是南非、莱索托和斯威士兰部分地区的特有种,在适宜栖息地的地区零星分布。它们可能很少出现在纳米比亚西南部,但这仍有待验证。尽管据信它们发生在博茨瓦纳东南部哈博罗内周围的丘陵地带,但它们已经不再出现在那里。同样,虽然没有正式记录,但它们曾经作为“唯一数量合理的牛科动物”出现在整个莱索托,但截止2013年可能只存在于少数分散的亚群中。
交配系统一夫多妻。在4月交配,届时雄性会争夺雌性。幼羚出生在11-12月,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早期。每胎一仔,出生的幼羚通常在其生命的最初几个月远离母亲。雄性在大约18-21个月内成熟,然后离开家庭群并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领地。在野外,寿命8-10年。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6年 ver3.1——近危(NT)。
截止2014年,尽管由于无法进入短角羚的栖息地而被认为该物种没有受到生存威胁,但对已有的亚种群数据的整理显示,在其分布范围内的13个正式保护区中,估计在三代(1999-2014年)期间下降了约20%。其中最令人担忧的是,最大的受保护亚群之一,马罗提-德拉肯斯堡公园世界遗产地,估计下降了15-20%。证实了经验数据的是关于西北、西开普、北开普和普马兰加省以及莱索托高地物种数量下降或局部灭绝的报告。自2013年以来,西北保护区或“Ohirgstad Dam Nature Reserve”自然保护区(姆普马兰加省)没有记录到短角羚。因此,将该物种列为近危物种,在预防范围内,由于估计狩猎水平提高了该物种会持续下降,接近于易危A2bd。需要进一步的长期数据来提高物种数量减少估计的准确性,因为怀疑亚种群在保护区外的情况也很差。应在获得更多可靠数据后重新评估该物种,因为它可能有资格列入更受威胁的名单。在短角羚生存最多的地方是世界遗产地马罗提-德拉肯斯堡公园和金门高地国家公园,两者的亚种群都超过400只。下降的原因知之甚少,但可能是由于使用狗的非法运动狩猎、丛林肉偷猎、偶然诱捕以及捕食率上升的新威胁增加。应建立长期监测站点以量化亚群趋势和威胁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