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寺

更新时间:2022-03-18 15:11

石佛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东北,距城区约13公里处。它雄踞于马头坡之上,青峰山之巅,俯视雍川大地。

寺庙简介

石佛寺,位于凤翔区城东北,距城区约13公里处。它雄踞于马头坡之上,青峰山之巅,俯视雍川大地。

始建年代

石佛寺原名千佛寺,始建于北魏386年—534年间,因供奉有1000余尊大小石佛像而得名。据考证千佛寺属千年古刹,历史悠久,昔日的寺院殿宇林立,香火鼎盛,弥阴蔽日,奇花异草,争奇斗艳,环境优雅,景色宜人,闻名遐迩,在关中一带享有盛名,山势居高临下,形如卧虎之态,蛇山、龟山、虎山、牛山、骆驼山一脉相连,每处胜景都有传奇般的故事,相传远古时期五龙聚海的传奇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四次重建

由于历史战乱,曾多次焚毁,四次重建,文化大革命中惨遭破坏,原貌已荡然无存,成了一片废墟。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佛教复兴,人心所向,

1982年居士岳凤兰受成众愿,放弃县城舒适小康之家,依然担负起重建石佛寺的重任。在她的带领下,以及众居士的大力支持下,经数年努力,1986年石佛寺殿,地藏殿,观音殿陆续落成。

1999年又筹划建大雄宝殿,历经四年的不懈努力,于2002年落成。

2003年再次筹划建修大悲殿,经过三年艰辛劳动,大悲殿于2006年建成竣工,并举行了隆重的庆典法会。

对外开放

寺院先后增建了僧房、餐堂、客堂、教务楼等二十余间,现总资产达300余万元,占地面积48亩,已初具规模,并于2002年正式对外开放,石佛寺以它无穷的魅力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旅游观光者前来朝贺,叩拜上香,天王殿、山门、钟鼓楼于2009年开始建设。

按寺院总体规划图、五佛殿、卧佛殿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与广大游客见面,一个全新的石佛寺会展展现在人们面前,它像一颗灿烂的明珠,更加灿烂辉煌而文明于世,并张开双臂欢迎省内外朋友的到来。

兴盛景象

石佛寺远近有名,昔日游人很多,香客盈门。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提倡新生活运动,当地在石佛寺院内增设生房,改成小学,南面的二龙殿、戏楼改为教室。石佛大殿仍保存完整,敬神育人兼而用之,并以寺取名叫石佛寺小学。新中国成立後,这个小学的学生越来越多,东面石佛大殿也被占为教室,「文革」前杨立业在该校任校长,当时寺内其他大殿神像全无,唯正殿的三尊石佛像依然如旧,只是在石佛像神台前沿用白布遮掩,揭开布帘,可闻到淡淡的香烟味,看样子还有人在保护著这三尊可贵的文化遗产。直到「文化大革命」後期,石佛寺小学与旧集小学合并,石佛寺的戏楼、大殿及新添的教室全被拆掉,寺院荡然无存,近两千年的三尊大石佛不知归落何地了。

民间传说

传说石佛寺早在东汉、北魏、西晋时就负有威名,当地以寺为中心,西到朝那的西张村,南到周家坪,北到景家庄,庙田全部租给农户耕种,薄收地租,念经僧人很多,附近有和尚坪、僧人公墓等。特别在晋代时西原附近的朝那出了一位医学家、文学家、针灸鼻祖皇甫谧,唐代时西原东面的鹑觚又出了一位显赫有名、三朝为宰相的牛僧儒,真可谓地灵人杰。原石佛寺靠东北的旧集就是唐代大将敦子仪「单骑说回纥,共同联兵抗击吐蕃」的地方;靠西的西张、干岭等是「西原大战」的古战场。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西原大战」是以军事与政治相结合,以劣势转优势,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名气的。

据考证,二○○三年春,当地村民在石佛旧址靠南的一深沟下植树造林时,挖出一个六 形高一米三左右、粗约二百四十公分的石柱,上有佛经,汉字阴刻,清晰可辨的「宋建德年」字样。据其形制,应为佛教的石经幢。据此推算,郭子仪「西原大战」是西元七六三年,而赵匡胤建国年是九六三年左右,相距二百年左右,说明石佛寺最早建立应在宋代以前。

距石佛寺约四百米的北边原坡传说是僧人死後埋葬的地方。解放後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社员们在那里取土填圈,经常会挖出墓址,有人的骨架、头颅等,在同一地方还挖出了汉代陶器,有瓦壶、瓦罐、瓦坛等。

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年)左右,石佛寺学校校长叫景海山,正好他也是当时石佛寺的会长,寺内戏楼前边正上方高悬著约一米五长、一米宽的木牌一面,上写「万善同归」四个楷书大字,字体用金粉喷涂,木牌的背面用毛笔书写著石佛寺的历史简介,景老师离校时将木牌背面简介抄录在纸上。「文革」中抄家後,此件惜被丢失。

地理位置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北山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