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光银

更新时间:2024-07-22 20:21

石光银,男,汉族,1952年2月生,陕西省定边县人,中共党员。陕西省定边县定边街道十里沙村党总支原书记。现任陕西石光银治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位全国治沙英雄。

人物经历

1967年,石光银担任原海子梁乡圪塔套村小队长期间,带领全村人苦战三年种活了1.4万亩树木,使海子梁有了第一片绿洲,打破了在沙漠里种不活树的旧观念,为他今后坚持治沙造林奠定了信心。

1972年,20岁的石光银担任同心干大队队长,带领本队群众栽植杨树和沙柳,用3年时间治理荒沙1万多亩,建起全乡第一片沙漠绿洲。

1984年,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于是石光银辞去乡农场场长职务,举家搬进沙区,成为全国承包治沙第一人。

1985年,他牵头承包了58000亩荒沙地,其中就有长年处于风口的狼窝沙。

1986年春季,他带领100多人,打响了“三战狼窝沙”的战斗,石光银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1988年,石光银的公司自筹资金在承包国营长茂滩5.8万亩荒沙里建起了荒沙小学,并建教室,购桌凳,请教师,共支出12万元。

1994年,石光银又与海子梁同心干村签订了合同,承包治理了4.5万亩盐碱滩。

1997年,他成功承包治理了国营长城林场荒沙4.55万亩。

2003年春,石光银按照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的标准,做了设计规划,抓住墒好的机遇,一季造林5万亩;同时石光银的公司又自筹资金11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8亩的光银希望小学,解决了当地孩子上学难问题。

2004年,他的公司垫资500多万元,修通了35公里长的定边至海子梁的砂石公路,后被政府修成了柏油路,被群众称之为致富路。

2006年,为提高土地肥力,改变土壤结构,提高土地质量,增加移民户收入,石光银给十里沙移民村捐款30万元,改土1000亩。

2014年,他给白泥井镇先锋村新建村部捐款8万元。

2015年,他给白泥井镇同心干村新建村部捐款60万元。

2016年,他给十里沙47户移民户捐款10万元,购鸡粪625立方。

2017年,他给白泥井镇四大号村购电脑、空调等办公设施捐款5万元,同时还扶持十里沙移民贫困户39户养牛,每户投资2000元,扶持5年,每户每年分红利1000元,五年每户获纯收入5000元,并将2000元投资款如数退还到户。

2019年3月,为了让十里沙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石光银给村民新建322座移动大棚户捐款45.0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共帮扶了300多户,1000多人脱贫。

担任职务

政治职务

2012年,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2018年,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人代会代表。

2018年1月3日,陕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石光银为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委员会委员。

社会职务

2022年4月,石光银任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形象大使。

人物事迹

荒沙治理

1984年春,国家鼓励个人承包治沙政策出台后,石光银举家从海子梁最北面的圪塔套村搬到了荒沙面积最大的四大壕村,并和乡政府签订了承包治理3000亩荒沙的合同。他组织7户农民,筹措10余万元,当年春、秋两季,男女老少齐上阵,将3000亩荒沙地全部栽上旱柳、沙柳、榆树,成活率达到87%。为了防止牲畜践踏,他又跑到银川购回铁刺丝,全部围挡起来。石光银的成功,带动了群众,大家纷纷要求承包治理荒沙,当年海则梁乡就有187户村民承包了6万多亩荒沙治理任务。

1985年春天,石光银在全省林业局长会议上介绍了自己的治沙经验,受到了林业厅领导得赞扬,使他备受鼓舞。他回到乡里便和国营长茂滩林场签订了承包5.8万余亩荒沙治理的合同。这片大沙漠东西长20多公里,有狼窝沙、黑套沙、榆树套等几十个大沙梁,是国有林场许多年都治不好的、难啃的“硬骨头”。为了扩大治沙力量,他联合周围6个村127户农民首创了股份制治沙公司,开创了群众自主大规模治沙新模式。他的公司,集体和农户都有经济责任和目标,户户有股,股股有利,多投多得。

1986年春季,他带领100多人,打响了“三战狼窝沙”的战斗,石光银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那些日子,吃的是被风吹的又干又硬的玉米馍,喝的是沙坑里澄出来的沙糊糊水,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的庵子,种苗全靠人一捆一捆背进沙窝,风吹、日晒、沙子烤,嘴上起火泡,裂血口,脸晒得黢黑,眼里布满了血丝。然而这年四、五月份遭遇了十多次六级以上大风,风蚀沙埋,栽上的树苗90%被毁。第二年,石光银带领大伙又干了一个春天,80%的树苗又被风沙毁掉,两战两败的巨大打击,严重地挫伤了治沙人的积极性,但是,共产党员石光银在挫折面前不屈服,他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步行到县林业局找林业技术员请教,带上几个人到横山、榆林等地学习治沙经验。后来采用学来的“障蔽治沙法”的科学治沙方法:在迎风坡画格子搭设沙障,使沙丘不流动,在沙障间播撒沙蒿,栽沙柳固定流沙,在沙丘间地栽植杨柳树,通过这个办法,终于取得了胜利,树苗成活率在80%左右。

1990年,5.8万亩荒沙全部得到治理。1999年,市、县林业局联合评估组对这块长45里、宽十几里的人工林进行了1个多月的测算,治理区的植被覆盖度达92.5%,当时林木总价值达3000多万元。风小了,沙固住了,四大壕村变富了,1996年被定边县命名为“小康村”,2000年人均产粮2000斤,人均收入1850元。1997年,他又相继承包了国营长城林场的荒沙5万亩、定边县盐化厂荒沙1.5万亩、草滩墩农场的荒沙829亩,1998年又签订了承包治理5.5万亩盐碱滩的合同。

党的十八大以来,石光银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他鼓舞更大,因此,他把“优化树种,提升森林品位”作为公司治沙造林的中心工作来抓,带领公司全体员工迅速开展了二次植树造林和低产林改造,面积已达5万亩,栽种了以樟子松为主的优质树种达一百多万株,价值二千多万元,同时将承包林地边界进行了打水泥桩拉网刺长达20多公里,对保护林地起到了显著效果。

脱贫致富

石光银在依托治沙公司大搞沙区综合利用开发的同时,还发展养殖业、种植业、加工业,闯出一条治理与开发相结合、治沙与致富相结合的路子。先后办起了新兴林牧场、奶牛养殖场、饲料加工厂、绿色野菜食品厂、纯净水厂、育苗基地等实体。所造林木和固定资产总价值达8000多万元,年纯收入100万元,年产粮食46万斤。

在治沙过程中,石光银不忘扶贫帮困,造福百姓。他用自己的推土机无偿给群众推沙丘、平水地3000多亩,他自己出钱买来打井机具,无偿给群众打多管井164眼。他给群众担保贷款百万元,让群众搞基本建设。垫资百万块砖,让群众盖新房,他搞生态移民,新建了十里沙行政村。他自筹资金120万元,建了两所学校。他垫资500万元,修通了定海公路。他出资30万元,拉土压沙,给十里沙群众改良土壤……。在石光银的关照帮扶下,有300多户,上千人走出贫困,走上致富路。

治沙传承

1997年,石光银的儿子石占军对治沙事业无限热爱,坚持以挂职干部的身份参与到治沙造林队伍中。同时为了治沙造林的事业代代传承,石光银则悉心地把造林的经验一点一点传给孙子石健阳,石健阳在高中毕业后选择了林业技术专业,已成长为懂得林业科技的第三代治沙人。

痛失爱子

2008年3月12日植树节,为赶在当天回到定边,石占军一大早拉着一大卡车优质樟子松树苗从宁夏银川出发。车子在高速公路上抛锚发生车祸,石占军英年早逝,年仅38岁,为此石光银三天三夜米粒不进,可当想到儿子为治沙造林已献出了生命,只有将最重要的治沙造林事业完成,儿子才能含笑九泉。从此,石光银变得沉默无语,全部心思都在树林里不停地栽树。

社会活动

2021年8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和残特奥会火炬传递第五站在榆林市主城区进行,石光银担任首棒火炬手。

2021年9月,石光银到北京大学参加先进事迹报告会。

2024年2月9日,新春之际,感动无数中国人的榜样代表石光银,受邀来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现场观看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并接受了独家专访。

所获荣誉

石光银先后被被国家授予全国绿化十杰、国家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生产者、全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

1990年1月5日,石光银因在治沙造林、绿化祖国的事业中做出突出贡献,荣获“全国绿化奖章”。

1992年1月10,石光银被评为先进个人。

1998年1月,被评为全国林业十大新闻人物。

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2000年10月2日,国际名人交流中心在美国塞班岛召开跨世纪人才授勋大会,石光银被授予“国际跨世纪人才”称号。

2000年10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石光银“全国农村优秀人才”称号。

2001年1月20日,陕西省省政府授予石光银“治沙绿化先进工作者”称号,一次性奖励本人5万元,并在治沙专项投资中列40万元作为治沙补助资金。

2002年,全国绿化委员会、人事部、国家林业局授予石光银同志全国治沙英雄荣誉称号,颁发了金质奖章和证。

2002年,石光银被联合国邀请出席防治荒漠化会议,介绍治沙经验,并荣获联合国粮农组织颁发的“世界优秀林农奖”,为国家赢得了荣誉。

2021年6月29日,石光银来到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习近平总书记为其颁授的中国共产党最高荣誉“七一勋章”。

人物生活

人物语录

1997年,石光银的儿子以挂职干部的身份参与到治沙造林队伍中。看着儿孙一起忙种树,石光银欣慰地说:“我这一辈子治沙13万亩,你再治沙13万亩,将来等你儿子长大了,再治沙13万亩。我们三辈人下来,就能形成一片“绿色长城”。生命不息,治沙不止。治沙要有后劲,要一代压着一代人干。”

在回忆1988年再次开进狼窝沙时,石光银这样说道:“那些日子,我们拿着铁锹、背着树种、带着干粮,走到哪,就干到哪睡在哪。住的是柳条和塑料布搭起的帐篷,吃的是又干又硬的饼子。有人说我傻,自讨苦吃。我觉得,作为党员,不能只顾自己,要带着群众一起干。群众吃够了风沙苦,我们就得想尽办法把沙子治住。”

2021年3月,石光银在时北京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这样说道:“我是人民的代表,要说人民的心声。我这次的提案是关于实施退耕还林还草的建议,把沙地治理向绿色推进,变成草长‘鹰’飞的毛乌素”。

家庭情况

妻子:高生芳。

儿子:石占军。

孙子:石健阳,从记事起就看着爷爷石光银治沙,读大学时选择了林业专业。如今,回到定边,与技术团队一起开展林下经济科研活动。

逸闻轶事

石光银七岁那年春天,父亲叫他去放羊。五岁的赵虎娃是石光银的玩伴,听说放羊饭也不吃了,撒腿就向石光银跑去。大约上午十点钟,一场黑色大沙暴突然就卷压过来了。放羊娃、牧羊犬连同那几只羊,像狂风暴雨中的落叶,被沙尘暴卷得无影无踪。在寻找的第四天,石光银的父母带上干粮半夜就出门。这次他们走到30公里开外与定边接壤的内蒙古牧民家里,挨家挨户搜寻。最终终于找到了被人救下的石光银,而5岁的赵虎娃,永远的被风沙吞噬了。

人物评价

毛乌素,一个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神奇之地。石光银在这片土地上以坚韧的意志、顽强的精神,艰苦创业、治沙不止,将数十万亩荒沙变成绿洲,既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也成就了一部波澜壮阔的创业史,成为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陕西省监察委员会 评)

作为全国农民承包治沙第一人,石老在沙海里摸爬滚打40多年,在治理风沙、改善生态的同时,带领周边乡镇农民兴办沙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调研时对防沙治沙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希望石老继续发挥榜样的力量,植树造林,锁住黄沙,为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贡献力量。(时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赵树 评)

人物影响

书籍类

2011年3月,《陕北汉子治沙英雄:石光银》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该书汇集了石光银在各个时期所获得的表彰奖励及先进事迹、新闻报道、会议发言、宣讲材料和领导寄语等,是石光银矢志不移、艰苦创业、治沙灭荒的真实写照,也是定边县几代人战天斗地、改造自然、改善生态的一个缩影。

2021年9月,《风雨毛乌素》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讲述的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第一治沙英雄石光银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四十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出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并且帮助沙区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治沙故事。

纪念馆

石光银治沙纪念馆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十里沙村,建筑面积601平方米,使用面积448平方米,以石光银治沙造林的光荣事迹为主要内容的主题展馆,展馆通过图文、视频、实物展出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讲述了共产党员石光银生命不息、治沙不止的故事;2020年6月,石光银治沙展馆被榆林市纪委监委命名廉政教育基地。

专栏报道

在新中国成立70年的奋进征程当中,涌现出一批批典型人物,他们在奋斗中昂扬爱国之情、在爱国中激发责任担当。为此新闻联播于2019年3月推出“爱国情 奋斗者”专栏,其中有一起节目介绍了被称为“大漠赤子”的石光银,报道了他治理沙漠、植树造林的事迹。

艺术形象

2016年6月2日,西影集团出品的电影《大漠雄心》在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开机,电影以“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为人物原型,讲述了他带领群众治理荒沙、碱滩,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营造了百余里长、几十里宽的绿色生态屏障,为挡住黄沙南侵、改善地球生态环境作出巨大贡献的真实事迹和传奇经历,弘扬和集中体现了“生命不息,治沙不止”“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矢志不渝,开拓创新”的榆林“治沙精神”;该影片获第50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雷米大奖。

2023年1月,由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创作的5集广播连续剧《石光银》作品,入选入选陕西省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电视类优秀作品奖。该剧讲述了陕西省首位国家“七一勋章”获得者——治沙造林模范代表石光银将一生奉献给治沙事业的动人故事。石光银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了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彻底改变了曾经“沙进人退”的恶劣环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