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圭

更新时间:2022-12-06 11:21

圭的祖型其实是源于原始时代的石斧。石斧是古人最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狩猎武器,对原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发生过非常大的作用。石器时代结束,金属工具得以大量使用,人们仍以留恋和崇拜的心理来看待先祖的遗物。先祖在古代先民的心目中本来就是神灵。那么,先祖所遗留的石斧自然也具有神格而受到人们的敬仰。在神权政治的作用之下,石斧的形态便渐渐移向了专门的礼器造型一石圭。一般来说,大凡上半部较厚,底边部位较薄,且差距较大的是斧。上下厚薄基本均匀,犹如一个玉制的长板条者,就是石圭。

器物介绍

圭是一种在古代一定的观念形态作用下产生的特种礼器。《说文》中称的“剡上为圭”指的是上部尖锐下端平直的片状玉器。圭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工具石铲和石斧,因此1978--2022年古学界将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的许多玉铲及方首长条形玉器都定名为圭。也叫做“珪”,古玉器名。古代帝王、诸侯朝聘、祭祀、丧葬时所用的玉制礼器,为瑞信之物。作扁平长条形,下端平直,上端作等边三角形。形制大小因爵位及用途不同而异。商代石圭最为盛行,直至周代玉圭兴起才逐渐取代。认定石圭基本上是商周至战国的东西。

作用

周天子为便于统治,命令诸侯定期朝觐,以便禀承周王室的旨意。为表示他们身份等级的高低,周王子赐给每人一件玉器,在朝觐时持于手中,作为他们身份地位的象征。比如,通过不同尺寸的圭,显示了上至天子、下到侯位的不同等级;同时不同尺寸的圭加以不同的名称(如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等,也显示了周室安邦理国的信念。不同名称的圭是赋予持有不同权力的依据,如:珍圭——召守臣回朝,派出传达这个使命的人必须手持珍圭作为凭证;遇自然灾害,周天子派去抚恤百姓的大臣所持的信物,也为珍圭;谷圭——持有者行使和解或婚娶的职能;琬圭——持有者行使嘉奖的职能;琰圭——持有者行使处罚的职能。

分类

圭的名称和品种可列出十数种之多,《周礼·考工记·玉人》就列出了以下的名目:镇圭、桓圭、信圭、躬圭、大圭、裸圭、沈圭、圭璧、谷圭、圭璋等。

首先说镇圭。镇圭的长度规定为一尺二寸,这无异议。其所以名为镇圭,取其安镇天下、威震四方之意。故而镇圭就不是长方玉版一块,而是把上部削为尖首,像高山之形,比喻其为天下至尊,世间万物皆俯首其脚下。镇圭中间有一个圆洞,表示天子为政不偏不倚,方正于天下。《周礼》中称之为“天子圭中必”。按周制的说法,公、侯、怕只手执命圭一块,而天子除手执镇圭而外,腰间还有一圭,长三尺,中间部位削薄,首为锥头形。晋为纪绅之意,纪者插也,绅是帝玉腰间所佩的大带。玉晋大奎说的是帝玉将大圭插在腰围大带之间。博藉指的丝绳。五彩是五种色彩,用五彩丝绳在镇圭上缠绕五道,这就叫作锻藉五彩五就。天子在重大的国事场合之下,腰插大圭,手扒掉藉镇圭,其风采自是与众不同。使用掉藉的目的,一是通过装饰手段美化和突出其地位,二是在礼宾场合或祭典活动中防止发生玉圭碰撞、失落或损伤。古人对玉非常重视,用玉如此之慎也就不足为怪了。

桓圭规定长度九寸,用三色丝绳缠绕三道,由公执持。这在引文中说得非常明白。桓圭的器形仿佛宫室结构,上锋四棱,上尖下直,喻示为栋梁之才,可匡辅玉室,住天子而治天下。故执桓圭者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此乃上公之臣也。信圭和躬圭用丝绳也是三彩三道,和桓圭相同。不过,在形制上还有些许差别。信圭之形如人直立,躬圭之形如人弓曲。这表示为人臣者在国君面前要自示卑下谦恭之意。

所谓裸圭,即圭库,是用圭作勺柄装饰,是用,于舀酒礼神的工具之一。圭的表面有的素身,有的雕成原始图案,甚至雕成兽面、人面,亦有的镌留文字,并无一定的规定。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